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的应用研究

2023-04-27 06:36林东云
天津教育·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所学教学活动

林东云

与其他小学学科知识相比,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不同知识点之间彼此区分又相互关联,作为教师必须站在整体化、系统化的视角灵活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真正落实“双减”政策要求,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应以减负增效为目标重新设计教学培养方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举一反三,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助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以更加轻松的状态和更高的学习效率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必要性

(一)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数学知识难度相对较低,为切实落实教育部门提出的培养“四基”、发展“四能”、达成“三会”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減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课内课外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和学习反思时间,使学生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面对今后的数学课程。为此,教师要应用减负增效理念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成长,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为实现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激发学习热情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负担,课后作业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学生很难有精力进行复习和预习,这导致教师在课上必须消耗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讲解基础知识,课堂教学效率严重受到影响。而减负增效理念的融入让学生在课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有时间和精力消化探索知识,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减轻心理负担

以往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会要求教师在原有的课程内容上不断加码,加大学习强度,以时间换成绩,致使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着沉重的负担,影响了学习效果。减负增效理念的融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有的学习强度,使学生能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参与数学知识学习,在“放松学习”“开心学习”的理念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应用策略

(一)结合生活环境,打造趣味课堂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堂环境是陌生的,知识内容是抽象的,未知的事物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完全不同的陌生内容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此,教师必须在授课中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方案,让枯燥、定性的数学教学过程趣味化、生活化,让数学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产生联系,为学生学习、探索、思考数学知识提供便利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目标。

打造生活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关键在于生活元素、趣味内容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环境、自然知识构成和兴趣爱好设计改良教学方案。数学知识导入环节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尝试从现实生活现象入手,挖掘其中的数学知识内容,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在数学知识点的讲解环节,教师可尝试将课堂表演、角色扮演、数学游戏活动等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体会,让小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体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课堂练习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也可根据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优化教学设计。为此,教师在课后练习环节可尝试引入生活类元素,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主动配合教师高质量完成课堂练习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为例,为了实现减负增效目标,教师在授课中将生活元素和趣味性元素融入教学活动设计。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结合以往所学的加减法知识创设教学情境: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东西,在买苹果的过程中小明认为应该给家中的每个人都买一个苹果,妈妈提醒小明之前隔壁赵阿姨曾经将橘子分给了我们,如今我们要买东西也应给赵阿姨送去几个才是,因此妈妈直接购买了五斤苹果。已知小明一家共有五口人,赵阿姨家有三口人,一斤苹果的数量在两个左右,小明妈妈买的苹果够不够分呢?教师利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加减法知识与生活中的购物情境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学习知识的阶段过渡到应用知识的阶段,并在题目中尝试性地引入了乘法内容,在生活场景中带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实现了趣味性元素与生活元素的有机整合,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优化教学方式,建设高效课堂

减负增效理念的应用关键在于在降低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不影响原本的学习进度和教学质量,在减负的同时完成教培目标。为了在数学教学中将减负增效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怎样在不增加教学时长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怎样安排基础知识掌握环节与深度探索数学知识环节的时间占比?三是如何处理课堂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数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互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通常一堂数学课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即课堂导入环节、知识讲解环节、练习巩固环节。教师讲述知识点的时间通常需要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避免过分挤压其他环节的时间资源,影响教学质量。如何对二十分钟进行有效利用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为此教师应在课前组织学生复习以往所学的关联性知识,预习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在课上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长专注于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基础知识环节和知识探索环节的用时占比处理上,教师在课上要坚持基础数学知识讲解为主、知识探索为辅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的同时适当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主推动教学进程,学习数学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自学水平较差、学习专注度有限、自主学习效率不高,为此,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尝试将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知识探索能力的同时保证数学教学质量。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为例,教学开始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下发的微课视频资料自主学习分析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图形性质和相关数学概念。本节课主要讲解几何图形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具体,教师可在课上设置自主探索环节,简单介绍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周长、面积等数学概念后,引导学生用实践活动法求取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了鼓励学生深入探索所学知识,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当我们面临更复杂的图形,如五边形、六边形时,是否还能通过实践方式推导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呢?利用开放性数学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鼓勵主动参与,消化知识内容

高效数学课堂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在课上主要负责理解教师传递的知识内容并加以整理和记录,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执行力,即学生有无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各类学习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机械的、痛苦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强的身心压力,取得的学习成果与所用的时间不匹配,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探索,在探索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与教师围绕数学知识进行交流互动;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学习中的疑问,使学生在高效学习中获得自我成长。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为例,为了建设高效课堂环境,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导入环节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动画,动画中小老鼠在买奶酪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一只老鼠一顿大概要吃掉一个标准奶酪的三分之一,而小老鼠家中一共有五口人,大家说小老鼠需要买多少奶酪才能让所有人吃饱呢?其次,教师在阐述动画内容时要注意神态和语气,尽可能用亲切的态度和柔和的语气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结合所学分数加法知识提出,可用1/3+1/3+1/3+1/3+1/3=5/3的方式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入乘法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五个三相加等于3×5,那么题目中的5个1/3相加,是否也能等于1/3×5呢?”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多个讨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思考问题答案。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整数乘法与分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分数与整数的乘法计算规则猜想: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计算的过程中,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最后,教师转变教学角色,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验证猜想的方式,在相互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推进教学进程,使学生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高效课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分层教学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同样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表现出的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教师所讲内容,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部分学生却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学习和理解,这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成长过程中的差异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为了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目标,教师可应用分层教学法,将数学知识内容按照理解难度等级划分开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差异化的知识讲解目标,为学生制定最贴合其当前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为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熟练掌握使用变形法和移项法求解方程的方式。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结合以往的教学反馈结果和测验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能力的差异性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差异化的教学指导目标。C级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知识的用时相对较长,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在授课中围绕C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目标:理解方程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B组学生的数学基础良好,学习效率较高,教师设定目标:在掌握方程解法的前提下能够使用方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A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结合教师所讲知识内容自主整合新旧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举一反三,与教师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基于此,教师可设定教学目标:在掌握方程知识的前提下尝试应用方程知识探索鸡兔同笼问题和丢番图的一生等经典方程问题的解法,在深度应用方程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练习巩固环节,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将练习题分为三类,单纯的方程计算题目、相对复杂的应用题和条件众多、学习理解较为困难的复杂方程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增效减负理念,要求教师分析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原因,围绕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课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成长培养方案,在高效学习的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成长。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所学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