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探究

2023-04-27 02:41胡夏玉
天津教育·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所学教学活动主体

胡夏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将核心素养的提高与综合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育人的终极目标,以保证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切实提高,让“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逐步深入每一位教育教学者的心中。这一教学改革也让信息技术的课堂实践迎来了新机遇,面临了新挑战。

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顺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深刻认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与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应用能力与探究思维的发展。本文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课堂构建工作展开,论述其积极意义,并以“网络信息的交互和安全”为例,对实践路径进行科学讨论。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的积极影响

(一)顺应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顺应新理念。当前,时代的步伐在向前迈进,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应试教育已然难以培养出时代所需的新型人才,基于此,革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就显得势在必行。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信息技术课堂,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打破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课堂体系,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与更大的应用空间,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实践经验,并且在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新人才。

(二)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显著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并不理想,学生存在着“听不懂课考前突击”以及“听得懂课却不会实践”的问题。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则能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让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需求,这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的进度与侧重点,实现“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课解决”的教学效果。

其次,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只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显著发展。

(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将纯粹的知识传授作为主要活动,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足。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成长,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只有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真正爱上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才能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与拓展活动,实现学习效果的切实提高。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路径——以网络信息的交互和安全为例

想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应当深入分析每一课的特点与教学的重点,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路径。以网络信息的交互和安全为例,本课有“网络设备和IP地址”以及“正确获取网络资源”两大主题,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教师也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成果。

(一)结合实际,分析学情

“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保障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落实得好。基于此,教师应当在课前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结合实际分析学情的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指明方向。

网络应用,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实际上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网络知识与技能,但对于网络设备却很陌生,因此教学活动中如计算机网络概念与类型、网络设备与作用、IP地址与域名等基础知识,可能会给他们的学习与理解造成一定困难。教师将本节课放在学生机房,在教学中安排学生轮流观察学校现有的交换机、路由器、光纤线、网络线等活动,加深记忆。同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再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网络文明。

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开门见山”地进行教学活动,将陌生的新概念直接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还有可能让学生因为难以理解而丧失学习兴趣。正确的方式是在教学活动真正开始前,做好导入工作,让学生建立起系统化全面性的知识网。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案例,也可以在课前做好“温故知新”的工作,将当堂课所学的知识与学生学过的知识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促进理解与运用。

(二)科学设问,引起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提问常常是紧跟课堂教学进度,秉持“学完立刻落实”的原则。然而,这种问题设计具有孤立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理解程度与记忆能力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学完就忘”,也不利于教师收到正确反馈。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的提问模式,以问题为驱动,将问题视为任务,把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框架要点,给学生的问题解答“制造一些困难”,创造一些探究与理解的空间。

以本节“组建无线局域网”探究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先将当堂课学生所需要回答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家中连接到互联网的终端设备有哪些?”“家庭中不同的终端需要连接网络,我们需要什么设备?”“家用笔记本电脑如何连接网络?”“家中有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需要连接网络,我们需要用到什么设备?”这几个问题都是这一教学内容中的“必答题”,层层递进地交代了知识要点。教师提前把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教学过程中提取教学要点,做出满意答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性认识,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构建起知识网络。此外,学生还能够在问题驱动下主动辨析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与易错点,加深理解,夯实记忆。

以问题设定为学习驱动的教学策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与“竞争意识”,让教学活动从被动的知识灌输转化为主动的知识探究,给学生创设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高效课堂。

(三)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作用于生活之中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仍有部分教师秉持保守的教学观念,运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想构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結合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

例如:以北京冬奥会盛事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在限定标题中搜索“TITLE”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索以“北京冬奥会”为标题的信息,输入:“TITLE:北京冬奥会”。在指定文件类型搜索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搜索“北京冬奥会”相关的Word文档,输入“北京冬奥会Filetype:DOC”。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扩展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别保存页面中的文字、图片,以及下载网页视频、文件、音频等,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一课堂训练,学生可以知道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投入,积极探究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发展应用能力,让所学知识能够真正在实践中有所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信息技术课堂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相符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效率与效果的双重提高。基于此,教师应当树立创新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结合实际,分析学情”“科学设问,引起探究”以及“结合生活,创设情境”的方式,让信息技术课堂更上一层楼。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所学教学活动主体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