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平
(永泰县东门小学,福建 福州 3507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 中“语言运用” 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 “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应用规律有认识,对语言文字运用有正确规范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个人的语言经验。”[1]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依然存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结构的分析、文章情感的领悟,轻语言形式的理解的现象。“语用式表演” 教学能较好地改善这一状况,落实新课标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语用式表演” 是以朗读、表演为主,再现语言情境,还原语言场景,让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情感。[2]语用式表演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不仅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还能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机会和舞台。语用式表演教学方式可以将课本中沉闷枯燥的文字信息变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学生在富含感情的表演语言中,感受到人物的精神品质,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
新课标强调言语智慧,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是一种诗性之美,是一种感性存在。[3]小学生性格天真烂漫、渴望自己表现,在表演中学习,不仅能体验学习的快乐,还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的张力,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语用式表演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培育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新途径之一。
母语课程的教育,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教育,体现着语言为核心、表达运用为先的价值所在,让语文无处不在。[4]语言形式的学习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内容,体现的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当读者真正体会文字语言的精妙、文字所表现的神奇与魅力,与读者思想的碰撞,与读者心灵的交流,才能到达作者情感的深处,领会文章中思想的深邃、见解的精辟。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表达,在交流中感悟语言背后的思想与情感。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教学的语文要素目标是从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语句中感受他的优秀品质。文中船长哈尔威、大副奥克勒福及机械师洛克之间有一段对话是“有力与简短” 的对话,写的是哈尔威船长在船即将沉没、船上人员一片混乱之际,向船员了解船上情况,并指挥船员脱险。引导学生去读、去悟: 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当时危急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段对话写得简短而有力,甚至连提示语都没写? 学生在交流中懂得了简短的语言、省略提示语是为了烘托当时紧张而又危急的时刻,船长既要迅速了解情况,又要马上作出决策,这样才能表现船长冷静、果断、机智。这样的教学,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读出了一个高大的船长形象,懂得了语言形式要为文章的主旨服务,习得了语言表达的技巧,丰厚了语言经验。
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审美能力的提升,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语言内容的理解之上的。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文,在内容上是生动有趣的,特别是文中的很多人物有着鲜明的特点。但是,如果仅仅通过课堂课文朗读的方式,很难将课文的生动和人物的丰满表现出来。如果借助语用式表演学习,化无声的文本为生动的形式表演,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对学生理解语言内容是有好处的。比如,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中提到我们通过这块琥珀可以知道几千年前的事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展角色扮演,教师为学生读旁白,表演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尽量表现出课文中描写的小昆虫的特点。表演刚开始,只见扮演苍蝇的学生慢吞吞地爬过来,用自己的手掸一掸虚拟的翅膀,伸了伸懒腰,另外一只扮演蜘蛛的学生朝扮演苍蝇的学生慢慢爬过来,小心翼翼地靠近苍蝇,离小苍蝇越来越近。就在扮演蜘蛛的学生刚刚扑向扮演苍蝇的学生时,他们突然都静止不动了,原来他们被一滴树脂包住了。小苍蝇已无法继续拂翅,小蜘蛛也纹丝不动。这时在班级里表演的学生,停止了所有的动作,仿佛时间停止了似的,教师和其他小观众大气都不敢出。在这无声的情境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不断下滴的松脂声,仿佛看到了厚厚的松脂球盖着的小苍蝇和小蜘蛛,把它们重重裹住了。通过这种情境的再现,学生读懂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了琥珀形成的神奇,感受了作者想象的奇妙,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动而辞发”,语言是表情达意的,感悟语言感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灵魂。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的方式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人类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有效的沟通形式,分析文本里的人物,揣摩人物内心,是学生理解文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受到年龄限制,往往不能感受文章中人物细腻的内心描写和刻画。抓住文本中人物的神态、心理、动作,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关注教学情境和课堂环境等几方面,深入地直面人物内心的想法,进而去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明白人物的心理轨迹,掌握他们的不同性格特点。《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国王的橱子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自恃清高的罐子,一个是不起眼的罐子,就是铁罐和陶罐。表现陶罐、铁罐性格特点的心理活动如何把握? “语用式” 教学尤为重要,也是体现教师的言语智慧的关键。教师在事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后,在课堂中,“以演促教”: 大摇大摆的“铁罐”,毕恭毕敬的“陶罐”,其他学生都是国王橱子里的各种“锅碗瓢盆”,都汇聚在班级里。“罐子” “窝囊的事” “算计的事” “把你碰得体无完肤”,这时候的“罐子” 昂着头、闭着眼,高翘着鼻子,不屑的眼神,这样的表演生动地体现了铁罐内心是多么地瞧不起陶罐啊! 转头看看“陶罐”,只见他挺直腰板,神情自若,语气平和,淡淡地回答:“何必这样说呢?” “不敢!” “和睦相处吧,我们有什么可吵的呢?” 故事就从“陶罐” 和“铁罐” 的对话开始。“陶罐” 伸出双手,似乎要和“铁罐” 示好,可是“铁罐” 却一甩手,更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其他的“锅碗瓢盆”,也是铆足了劲,看着两位同学的神态、动作,此时的课堂化无声为有声。通过表演,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了解铁罐的蛮横无理,了解陶罐的隐忍和谦卑。在两位同学的对比表演中,明白了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特点明白了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优点。知结局,悟寓意,用表演来让学生理解文本,揣摩心理活动的情境,体悟语言情感。
爱表演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每篇课文是不是都能用到“语用式表演” 呢? 当然不是。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材,精选故事性、画面感强的文本内容,如话剧、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表演。教师要站在新课程的角度去解读、把握,甚至超越教材,做有准备之“战”,抓文本之“眼”。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文本内容丰富,课堂表演时,教师要紧扣文本的内涵、作者的创作意图,选择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猎人海力布》是一篇精读课文,充满幻想色彩是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教师要备足“语用式表演” 的语言应用内容。民间故事口耳相传,所以指导学生在表演时多用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我是一个猎人,大家可以叫我海力布” “我会报答您的” 等等,多用这些口语中的常用语;“快回家去吧!” “我说的都是真的啊!” 等语气词,让在学生表演对话中,听了特别亲切,从而感受到海力布为了乡亲们的生命安危而焦虑的心情。《猎人海力布》之所以故事有吸引力,是因为有三处曲折生动的情节: 救蛇得宝石、劝搬懂语言、变石救乡亲。当学生表演到“劝搬懂语言” 时,教师做出预设: 海力布含龙王宝石,对各种走兽飞禽语言了如指掌,心中悲喜交加。“喜” 是听懂了动物们的话语,哪些山头有猎物,方便了打猎;“悲” 是听牲口讲,山崩地裂、水淹田里,面对灾难,乡亲们又能怎样? 这一“喜” 一“悲” 的表演,体现出海力布心系乡亲、舍己为人的崇高形象。
学生对于表演的时机把握可能不准确,教师要准确找到学生表演的时机切入点,活化方法,注意衔接,实施调控,加以引导。在学生对文本有一定了解后再切入表演,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能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产生融理解、思维、表达情感为一体的综合体验。部分学生过分沉浸在表演中,教师要适时降低难度,及时提醒和引导学生,不但要鼓励学生即兴发挥,还不能偏离表演主题。这需要教师增加小支架,提供关键细节。教师继续教学《猎人海力布》,文本已经把海力布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在文字中。饰演的“海力布” 的学生,当他听到天上有呼救声时,“急忙开弓搭箭,射向老鹰”。“急忙” 这个动作体现海力布的救蛇心切,引导学生在表演时要表现出急迫,表现出拉弓射箭之快。在塑造海力布的英雄形象时,教师在学生表演时适时调控。饰演“海力布” 的学生得知大山塌,洪水淹,“急忙” 跑回村,对着乡亲们喊道: “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 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这个“急忙” 相比较于“急忙搭箭开弓”,除了字面是语气的急速,还要演绎出海力布因为着急而显得行动加快,内心焦虑的“心急”。当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演情况及时肯定评价,评价应以正面鼓励、引导积极向上为主,从而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表演信心。
文艺、崔允漷提出: “语文学习任务是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质是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5]语境的真实度体现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能够理解,在特定的情境中,创设特定的话语,配合恰当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在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得以积累语言经验,语言智慧得以培养。继续讲授《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海力布劝导着村民赶紧从村里面搬出来这个环节时,要利用在课堂的语境创设去塑造人物形象。当饰演“海力布” 的学生得知山洪暴发,极力劝说乡亲们搬家,可是大家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不愿离开时,教师为了烘托情况的紧急,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海力布” 虽然“镇定地对大家说”,但是观众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澎湃汹涌,随着音乐响起,形势越来越紧张。“语用式表演” 在这个课堂环节发挥得淋漓尽致,把一个舍身忘我也要保护他人的“海力布”,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这样的“语用式表演”,落实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语用式表演教学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语用式表演教学,把语言文字的形式、内容与情感融为一体,让学生习得表情达意之法,悟得披文入情之道,积累个性的语言经验,不断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