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寄宿集体生活的心理适应策略

2023-04-23 03:03吴永南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集体生活气质类型寄宿生

吴永南

(漳浦第一中学,福建 漳浦 363200)

在入学过渡期,高中新生的主观社会地位会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初步形成,且人格与其变化轨迹有关。[1]因此,寄宿制高中学生比走读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且更复杂。[2]寄宿制高一新生面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和新舍规会有一个适应过程。调查高一新生对寄宿集体生活的不适应现状,分析其原因,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和辅导,有助于帮助新寄宿生尽快适应新的寄宿制集体生活方式,[3]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对其高中三年的成长和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一新生对寄宿集体生活的心理不适应现状

高一新生进入寄宿集体生活后,常常会面临一系列的适应问题。首先,生活学习环境不适应。生活环境包括宿舍、食堂等,全新的生活环境与他们从前的生活环境存在较大差距,上课之外的学习场所由家中变为宿舍、班级等场所,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陌生和不安。其次,人际关系不适应。新寄宿生需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包括与舍友、邻舍友等的相处方式。如何在语言、情绪、行动上建立和维护良好舍友、邻舍友的人际关系,也是新寄宿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再次,寄宿规章制度不适应。新寄宿生还需要适应宿舍集体生活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与他们以前所习惯的方式不同,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和融入。此外,还存在自我认知不足、缺乏独立性、角色转变不适等问题。在适应的过程中,高一新寄宿生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困扰,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逃舍逃学等违反规定的行为,因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而影响自身课业学习。

二、高一新生对寄宿集体生活心理不适应的原因

(一) 环境改变

一是物质环境的改变。高中的寄宿集体生活要求新生适应新的住宿环境。相比于以往熟悉的家庭或者校园寝室,学校宿舍房间布局、床位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造成新生的不适应。尤其是新入学的高中生,在集体环境的适应上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宿舍关系的处理、公共环境与私人空间的冲突或是宿舍设施不足等。除了住宿环境,新生还需要适应食堂、教学楼、校园和社会环境等一些新的场所,这些场所之间可能存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这也是新生们需要适应的一大问题。

二是精神环境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新鲜感与怀旧感的冲突。寄宿集体生活带来的新鲜感可能是初到校园的高中新生最初体验到的。新校园、新宿舍、新室友、新教师等多种新因素,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视角。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未在校寄宿的学生,这种新鲜感更为明显。在对新事物的疑惑和探索之后,很多学生往往因为怀旧感和对家庭的思念而感到疲惫和不适应。高中新生刚从家中出来,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此时,新环境的不同之处与以前环境无法调和的差距,极易引发学生的怀旧情绪和失落感。

(二) 人际关系变化

高中寄宿集体生活涉及全新的人际关系处理,这也是新生需要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新生在集体寄宿环境中,需要不断地与来自不同地方、具有不同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同学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逐渐融入学校与宿舍环境中。然而,交流过程中难免产生差异和冲突,从而出现沟通不畅和缺乏交流等不适应情况。除此之外,集体和个人隐私的问题、自身利益和权益的维护平衡等,也是新生面临的新挑战。其次,有的学生欠缺情绪调节能力。在寄宿集体生活中,一方面,新生们作为寄宿学生,其社交圈子存在一定限制,与朋友和家人的交流比较缺乏;另一方面,面对高中新的学习环境和高难度学习内容的适应不足也会影响自身情绪和心态。如果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学生很容易陷入一种孤独感中,感到无望和抑郁。高中学习任务艰巨,并且常常需要面对各种竞争和挑战,这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学生很容易情绪失控,烦躁不安,难以集中精力学习,这对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寄宿集体生活要求学生与同学共同生活和学习,如果学生的心态无法得到及时调整,可能会导致与同学之间关系不和谐,影响人际关系的交往。

(三) 寄宿规章制度不适应

宿舍有其规章制度(作息时间、内务卫生细则、纪律要求等),每位寄宿生都要遵守规章制度。如有统一的作息时间,不同于家中作息时间,与新寄宿生生物钟不一定吻合,会引起他们的不适。在宿舍待人接物有其要求,处理不好也会引起新生的不适。若违反了寄宿规章制度,被宿舍管理教师批评了,心态未调整好,也会引起不适。

(四) 自我认知不足,缺乏独立性

高中寄宿集体生活需要学生具有充分的自我认识与较高的独立意识。相比于初中,高中寄宿集体生活更加注重个人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这正是高一新寄宿生所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在寄宿集体环境中,新生需要自己独立处理生活各方面的事务以及具备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例如生病时及时就医并照顾自己、自行安排生活费花销以及负责个人的衣食住行等,均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然而,对于刚刚离家的高一寄宿新生而言,这样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往往是较为欠缺的,需要一个逐步培养并完善的过程。因此,缺乏足够的自我认知也会给高一新生带来不适应。

(五) 角色转变不适应

在高中寄宿集体生活中面临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感的变化,也是一个需要适应的问题。对于刚刚离家的新生来说,与家庭分离会让他们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全。

三、高一新生尽快适应寄宿集体生活的对策

(一) 引导新寄宿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目标,顺应环境

生管教师要引导新寄宿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目标。正确地认识自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优缺点和能力水平,这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其次是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及时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进行检查和调适。最后是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合理定位。定位包括学生的学业定位、职业定位和个人发展定位。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做出合理的评估,了解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避免自己的不足。

顺应指的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高一新生进入寄宿集体生活后,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开始住宿生活,一段时间只能回一次家,生活习惯将大大改变。同时,课程学习将变得繁重起来,快速适应住宿生活,将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根据自己的目标,学业、职业、个人发展定位,告知自己: 我是来学习的,要尽快顺应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二) 引导新寄宿生学会人际交往,增强自信

生管教师要引导新寄宿生学会交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首先,学会人际交往是适应寄宿生活的关键。新生应该主动与寝室成员和同班同学交流,尤其是在学习和生活上需要互相帮助时,要学会与他人良好沟通。在与人交往时,需要注重礼仪礼貌,言行要文明。与人交朋友需要保持真诚,相信他人,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室友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增强自信也是非常重要的。新生进入陌生的环境,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惶恐,此时需要增强自信。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将自己优点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参加比赛等活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从而增强自信和自尊心。最后,家长和教师要多关心和鼓励新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解除他们的疑虑和困惑,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在支持和鼓励的过程中,也可以给予一些具体的建议,指导新生掌握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式和思路。

(三) 引导新寄宿生合理地安排时间,遵守宿舍作息生活制度

生管教师要引导新寄宿生合理地安排时间并遵守宿舍作息生活制度。首先,高一新寄宿生需要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和价值。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每天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和休息。这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也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充足的睡眠。

其次,高一新寄宿生需要遵循宿舍作息生活制度。学生需要尊重集体生活规则,并遵循宿舍生活制度,如早睡早起、勤洗漱、不打扰寝室伙伴等。通过遵循宿舍作息生活制度,新寄宿生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休息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宿舍生活的和谐和稳定,让自己在宿舍生活中得到更多的认可和信任。

(四) 引导新寄宿生学会独立,主动地适应环境

生管教师要引导新生需要学会独立,并且主动地适应新的环境。在寄宿学校生活中,新生需要独自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学会独立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需要处理各种事务,如购物、洗衣、清洁、交通等,同时注意自己的饮食和安全。在学习方面,需要新生自我管理、制定计划,并积极地探讨和思考学习方法。新寄宿生需要积极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并且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交圈。

从学校层面,可为宿舍配生活心理辅导员,负责指导本舍学生的内务和活动,开展心理测验、构建温馨宿舍等。

(五) 开展气质类型测验,构建温馨宿舍,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1.开展气质类型测验

对高中新寄宿生进行气质类型测验,可采用《气质类型测验量表》(陈会昌教授编写),快速了解他们的气质类型。根据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类学生气质特征(大部分学生是综合型的),在分配宿舍时不要把典型气质类型的学生全部分在一个宿舍。例如,胆汁质的学生特点是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与宿友容易发生冲突。再如,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非常敏感、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4]对构建“活力宿舍” 是不利的。生管教师或生活心理辅导员可根据新寄宿生气质类型开展心理辅导,教他们一些可行的方法。例如,胆汁质的寄宿生要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制怒、制急、制躁的方法,学习一些应急处理方法;抑郁质的寄宿生要引导他(她) 主动融入宿友的活动中,要心胸宽大,增强自信心。生管教师或生活心理辅导员不但要了解新寄宿生的气质特点,还要了解自己的气质特点,做气质的主人,要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针对新寄宿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引导辅导学生,让他们在教师创设的良好氛围中学习、生活、娱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5]

2.构建温馨宿舍

新寄宿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人际交往的范围与方式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心理体验发生的变化。学校应根据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探索构建温馨宿舍。开展温馨宿舍文化建设活动,让新寄宿生自己动手装饰自己的一个小天地,制作床头卡(一张笑脸,自我介绍)、“我” 喜欢的美文或作品等,充分展现个性。力争有本舍的特色,如每舍一主题,每生一个作品,一条心理提示标语,一首共同唱的歌,让新生喜爱学校、喜爱宿舍,喜爱学习。学校既要成为新生学习知识的校园,更要成为他们生活的乐园。

猜你喜欢
集体生活气质类型寄宿生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疏导
气质类型对高职生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气质类型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契约精神在人才培养群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不同气质类型的散打运动员在噪音影响下反应时变化的实验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北京市通州区3~6岁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及气质维度特点分析
及时发放生活补助费助贫困寄宿生温暖过冬
部门集体氛围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