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2023-04-20 08:22:17谭新夷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计算教学

谭新夷

[摘 要]为探索计算教学的新样态,围绕教学评中的“评”,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为例,调整与整合单元内容,带领学生初步感知运算的一致性,促进学生数感、推理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推理意识;计算教学;教学评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5-0085-03

推理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中一个重要的素养,通常教师会注重在概念性质的推导、数学广角单元(如找规律、推理、烙饼问题等)这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却忽略了常态的计算教学。计算教学除了能培养学生的数感,还隐含着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推理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这样描述运算与推理的关系:“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基于运算的一致性,笔者围绕教学评中的“评”,先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分析教材,确定课堂上要教什么;再在课堂上让“评”贯穿始终,使教学的每个环节有的放矢,促进学生学习;然后让学生在经历探究、感知的全过程后完成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最后通过评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检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一、教材分析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内容,这一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对学生已学的20以内加减法的巩固和运用,又是接下来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要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就要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从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十几减9”开始,学生第一次接触、感知推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这一单元的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旧知上找到生长点。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在一个单元集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机会,为后续教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时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等知识,正在逐步形成观察、比较、类推、归纳等的能力。有了这些基础,学生能从不同的方向思考解题方法,并且对相同数位相加减有了初步感知。此外,有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基础。基于此,笔者把教材中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进行了整合,同时对整个单元的内容顺序做了一些调整。

例如,为了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验证调整与整合单元内容的可行性,确定第一课时教什么,从哪开始教,哪些需要教,哪些不用教,教到什么程度,笔者为本节课设计了纸质和音频两种形式的预学单,发放给49名学生完成。纸质预学单如图1所示,音频预学单是要求学生说一说怎么计算60+10和70-10的。

学生纸质预学单的完成情况见表1。

分析学生的纸质和音频预学单完成情况,发现学生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一内容上掌握得较好,绝大多数学生也能结合位值制说清算理,教学时只需要点拨及再次强调算理的表达即可。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能力,笔者将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进行整合,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结合小棒和计数器理解算理,初步感知相同数位相加减的位值制思想,为整合后的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三、教学设计

调整后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目标等如下。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1)借助多种直观学具教学,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从而能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2)通过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能力,加深其对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的认识,渗透位值制思想。(3)让学生初步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初步感知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教学准备】课件、磁性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1.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明确算法,理解算理

(1)回顾预学单,揭示课题

教师先出示纸质预学单上第1题的学生完成情况,让学生互相补充后得出所有算式,然后提问:“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点?”结合学生回答指出:“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这样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开课直击重点,借助综合性的题型融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新知,在强化学生审题能力的同时快速引入新课。

(2)直观表征,教学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算理

教师利用问题“借助小棒或者计数器,和你的同桌说一说10+40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有学生提出“因为1+4=5,所以10+40=50”,对此教师可质疑:“这里的‘1+4表示什么呢?”在学生的回答“把整十数看作以十为单位的数,这里的1就是1个十,4就是4个十”中帶领学生进行小结:“不论是1捆小棒还是计数器十位上的1颗珠子,都表示1个十,4捆小棒和计数器十位上的4颗珠子都表示4个十,1个十加4个十等于5个十,也就是50。”

(3)方法迁移,巩固整十数减整十数算理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数道算式后先请学生选一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展示摆小棒、拨计数器等多种解题方式;最后,带领学生进行小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可以把整十数看作是以‘十为单位的数,也就是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经历算理的推演过程,在辨析中明白算理,再通过小结关联几种算法,进一步认识到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在方法的迁移过程中,学生不但能理解整十数减整十数的算理,推理意识也逐渐形成。

2.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多元表征,对比理解

(1)借助直观表征,理解符号表征

教师先出示纸质预学单第2题第(1)小题的学生完成情况,让学生借助小棒或计数器和同桌说一说是怎么算的;然后提问:“通过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我们看到计算25+2时,都是先算什么?也就是把25分成什么?这个5从哪来的?”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如图2)并总结算理。

(2)自主探究,促进表征贯通

教师通过问题“计算25+20时需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想办法说明它的算理吗?和同桌说一说”引导学生用句式“计算25+20时先算20+20=40,再算40+5,我是这样想的”表达,然后尝试总结算理:“刚才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是先计算几加几,那么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计算什么呢?”

3.梯度练习,巩固提升

(1)7+3=         7-3=         5+3=       40+40=

70+30=     70-30=     35+3=      48+40=

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先提问:“70+30为什么等于100?你是怎么想的?谁能再说一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等于100的算式?对于35+3,同样是3,为什么3不能和3相加呢?”再带领学生小结:“同样是3,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当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①买一件 ,需要多少钱?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②买一条,需要多少钱?

③42+(     )=(     )。要使得数是40多,加号后面可以填什么数?要使得数是60多,加号后面可以填什么数?要使得数比80大,加号后面可以填什么数?

通过有梯度的练习,从关联算法到生活中的应用再到思维拓展,一步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四、课后反思

1.单元整合巧调整,构建教学新样态

一直以来,计算教学的课堂基本架构都是“关联旧知的计算引入(复习引入)—算理和算法相结合的例题讲解(探究新知)—从算法巩固到应用的层次性练习(练习巩固)”。本课通过设计纸质和音频两种形式的预学单分析学生学情,调整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分配,从以教为主的教育观向以学为主的教育观转型,针对本班学生重新界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点,确定教学的基本方向。

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可尝试引入形式多样的预学单,从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等方面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点、思维情况和表达能力,让每一节课的目标和内容设置有的放矢。这样,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情境或旧知导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给课堂“增量”——或像本课一样把原来的两个课时压缩到一个课时完成;或让学生能更全面、深入地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或设置更多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的问题,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2.知识关联挖深度,计算教学助推理

推理意识的发展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为了拓宽学生推理的广度,需要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化,因为知识结构化不仅表征了知识的本质,还表征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明确了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理解算理表征的四个层次:能够理解数的算式和意义;有自己的想法并能说明理由;能够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表征的基础上理解计算通法。本节课从内容的整合到练习的设计,均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脉络,认识算法及通法,努力让学生达到理解算理表征的第四层次。

深度学习背景下,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时跳出整个课时、整个单元乃至整个小学阶段,才能做到心中有脈络,才能抓准数学本质,进而因材施教,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郜舒竹.小学数学这样教(第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责编 杨偲培)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计算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情境—任务”案例研究
小导游课程,开启口语交际新课堂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江西教育B(2018年5期)2018-07-29 12:05:42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上出计算课的“魂”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47:40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