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视角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2023-04-20 23:00魏婵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实践

魏婵

[摘 要]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阐述将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与劳动教育巧妙融合所具有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长时性、经验性、创造性、反思性原则,并围绕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各个主题教学环节,从明确任务、劳动实践、探究思考、评价反馈四个方面提出了实施策略,让劳动教育在数学课堂内外真正落地生根。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5-0029-03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可以看出,两份指导性文件均聚焦跨学科融合,旨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同时,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劳动,“劳动教育+数学项目化学习”的融合方式满足当下跨学科整合性教学的需要。

一、数学项目化学习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施原则

1.长时性原则

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课题,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项目化学习也提倡多学时的长程学习。因此,在数学项目化学习融入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整体设计学习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多课时学习内容可以安排在同一学段内,也可以跨学段持续性安排。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长时学习不仅仅是延长课程学习的时长,更强调学习过程的长阶段发展: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活动过程的体验,不断促进知识的联系综合、迁移和应用,从而实现数学深度学习。

2.经验性原则

融合到数学项目化学习中的劳动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设计“制作一份营养午餐”“布置漂亮的黑板报”等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高度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学生充分经历劳动实践的过程后,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回顾劳动实践过程,以体验劳动的艰辛,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劳动的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等深层意义,深入体悟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创造了精神财富,自然渗透“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念。

3.创造性原则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劳动,新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型劳动人才。在数学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可结合活动主题融入相关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对数学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不但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及数学的应用价值,还能有机渗透“劳动启迪智慧”“劳动创造文明”的理念。“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得出结论—回顾反思”的学习过程,能促进学生劳动意识不断增强、数学思维不断进阶。

4.反思性原则

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反思形式可以多样,但必不可少的是对劳动实践经验的数学思考与分析。无论是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動,在进行劳动实践的基础上,都离不开反省、思考和领悟。注重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进行数学建模,能让思考更加深入、更加深刻。同时,把操作经验转化为思维经验,学生就能感悟到劳动中蕴含大道理,从而有效渗透“劳动促思”教育。

二、数学项目化学习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策略

1.找准“任务点”,聚焦核心链接性问题

找准核心任务是数学项目化学习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灵魂,这个核心任务既要反映学科所涵盖的知识与能力,又要体现劳动实践的价值与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个核心任务下的问题链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进程,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欢乐购物街”项目化学习遵循劳动中发现数学、数学有助于劳动的原则,借助核心问题链将各任务联结起来,聚焦“我当一日小店主”这个核心“任务点”,设计“小店主能准确辨认人民币吗?”“小店主会合理定价吗?”“小店主能独立去进货吗?”“小店主会算账、付钱、找钱吗?”等一系列问题。每个问题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有助于让项目化长程学习成为一个整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有着“我当一日小店主”的认知作为支撑,所以学生在完成一项项不同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去超市购物”“布置摊位”等劳动实践也更具积极性。数学知识和劳动实践经验在一个个问题的讨论交流中,不断交汇、切换、融合,学生在一个又一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形成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2.丰富“操作点”,精心设计体验性劳动

数学项目化学习主题来源丰富,教师可以选择教材内容,也可以自行设计主题活动的内容。如何将劳动教育自然地融入数学项目化学习,使其符合当下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发展的需要,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笔者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蓝本,结合课程标准中“综合与实践”板块中各年段推荐实施的课程内容,参考课程标准中“学业提示”“教学提示”等指导性教学实施建议,结合学生劳动生活的实际需要,进行与数学项目化学习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情境与内容设计,共梳理出三个学段共计10大主题下可实施的劳动情境。丰富的劳动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开展劳动,因为与数学相融合的劳动不仅是基本的生活技能性劳动,如“自主设计钟表”“寻找并设计称量工具”“划分小农场基地”等运用数学知识开展的创造性劳动,还能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助力学生的劳动能力与数学素养双重生长。

3.深化“探究点”,整体建构课时化内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笔者初步建构了融合劳动教育的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框架。整体按照“劳动实践—数学思考—劳动再实践”的流程来展开。数学项目化学习分四课时推进,第一课时为“项目开启课”,第二课时为“自主探究课”,第三课时为“中期推进课”,第四课时为“展示评估课”,让学生先从整体介入,再逐步深入,最后整体反思,形成不同于初次接触学习主题时的高阶认知。

比如,在自主开发的“腊八粥的‘传说”项目化学习中(如图1),第一课时“走进腊八粥的‘传说”是对项目的研究问题进行知识铺垫,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引导学生收集学习素材等。第二课时“续写腊八粥的‘传说”,主要指向劳动实践与数学思考相结合的研究活动:学生独立采购食材,下厨制作一份腊八粥,并围绕“做着吃?买着吃?”进行讨论。通过数据分析、运算比较,学生讨论是自己做腊八粥划算,还是到超市买腊八粥划算,在运用数学知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勞动带来的经济效益。第三课时“再探腊八粥的‘传说”,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进一步交流讨论的平台,让学生从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等层面对数据再次进行梳理、分析,从而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感悟劳动背后的人文意义。第四课时“非遗腊八节汇报展”,展示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成果,通过展示性评价提升学习效能。

4.活跃“反馈点”,专题展示评价性总结

项目化学习与劳动教育相融合,要想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评价反馈是重要环节之一。对长程学习来说,开展一次专题展示评价会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专题展示评价会的开展过程要关注评价指标、评价技术、评价方式三个方面。

首先,构建结构化评价指标。指标呈现进阶式,分别指向劳动认知、过程探索、高阶思维,劳动认知层面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品质。过程探索层面关注在数学项目化学习中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阶思维层面关注学生的迁移创新、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其次,设计支撑性评估技术。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项目化学习成果,设计“小喜鹊单”和“啄木鸟单”,引导学生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对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反思。学生通过反思“我们的作品符合项目的要求吗?”“我们劳动的成效怎么样?”等,从劳动实践、学科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对项目化学习过程进行梳理,这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再思考、再建构。最后,优化激励性评价方式。评估技术是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则指向结果性评价。结合专题展示评价会的类型、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评选出最佳信息奖、最佳问题解决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展示奖等奖项,在激励性的评价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三、数学项目化学习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成效

1.主题沉浸,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的劳动热情被大大激发,劳动素养、正确的劳动观念也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在完成一个个贴近生活实际的主题项目时,自觉沉浸在主题任务中,感觉自己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可以自由决定设计方案,对劳动的意义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实践、小组合作、查阅资料、调查分析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在劳动中切切实实地获得参与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数学的魅力。

2.同伴鼓励,在合作探究中增强自信心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项目化学习,即使他们不是小组中的“领头羊”,他们也协助测量、帮忙调查等,每人都经历了劳动实践、数学思考的过程。在同伴的鼓励下,学生各展所长,大胆表现,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小组的工作,在合作研究中获得了自信。

综上,劳动教育视角下的数学项目化学习实践,是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它在丰富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让劳动教育走进数学课堂,落地生根开花。数学学习联系劳动生活,有趣、有力、有益。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实践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