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卉茹
[摘 要]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这一“三新”背景,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微写作活动,以满足学生的期待。创设富有特色的写作情境,满足学生对快乐写作的期待;巧用资源,满足学生对积累写作素材的期待;搭建写作支架,满足学生对提升写作水平的期待。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写作;期待满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1-0010-0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思路框架、结构体例等方面均呈现出新样态。新高考作文命题已经向情景化、实用性写作转变。这些都对高中语文一线教师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要求和新变化,教师应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积极的调整和尝试。开展高中语文微写作活动正是基于此特定背景。微写作有别于大写作,是一种适用于语文课堂训练或课后作业的写作形式,一般篇幅在 200字以内,具有短小、灵活的优点。教师可以巧妙引导学生进行微写作,满足学生各方面的期待,以适应“三新”背景下的新变化。
一、创设富有特色的写作情境
“三新”背景下,高中生对快乐写作有一定的期待。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创设富有特色的写作情境来满足学生的期待。
(一)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
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凸显学生的身份感、参与感和对话感,帮助学生在其中生发情感和价值的共鸣,让“我”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笔者引导学生联读《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时,创设了如下情境。
柳州铁一中学的弦歌文学社计划以郁达夫《故都的秋》和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依托,开展一次前往北京的研学云活动。请作为文学社社长的你选取文中提及的有代表性的场景作为研学地点,写作相应导游词,带领社员云考察,并根据文章设计系列体验活动,揣摩写景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感受文章的文辞之美。
通过这样真实、有代入感的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有联系,所以学生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均写出了别具特色的导游词,且明晰了写作学习的重点。此次尝试满足了学生对快乐写作的期待。
(二)创设功能性写作情境
写作情境的创设是为写作服务的。写作情境若能在唤醒学生写作热情的同时兼具教育性,那么便能在精神层面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可结合教材创设功能性情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与班级、学校、社会、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格局打开了,那么写出的作文也就言之有物了。例如,在讲授《劝学》这篇文章时,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两句,并说明理由,字数不超过50字。
通过创设功能性写作情境,让学生将已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理解。这样做既能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劝诫和励志教育。虽然这种功能性写作情境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有限,但集腋成裘,教师可通过日积月累地创设功能性写作情境将正面向上的价值观等传递给学生。这样,教师在满足学生期待之时,也发挥了语文课堂的思想引领作用。
二、巧用资源
学生在写作时会出现无素材可用或无话可说的情况。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课程类资源、教材类资源、高考类资源等,引导学生将它们转化成写作素材,以满足学生对积累写作素材的期待,进而避免学生所选写作素材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增强学生写作内容的弹性。
(一)巧用课程类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阅读课、生涯规划课等课程类资源。这些课程虽然和语文课的功能不同,但学生都用心参与。如何将这些课程类资源变成写作素材呢?教师应具备整合意识,引导学生将课程类资源巧妙地变为他们可以运用的写作素材。如为增强学生写作时的参与感和身份感,笔者在教学《劝学》一课时特意增加了以下微写作环节。
针对近期班级学风低迷的现状及迎接学校段考的需要,作为茹果班班会课设计小组的成员,你需要整合往期班会课的励志视频资源并结合《劝学》所学内容,撰写面向茹果班全体同学的劝学励志宣传语,字数不超过40字。
这一微写作在打破课程與课程之间壁垒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写作素材不在天边而在身边,每天所经历的事情、上课所学的知识等都可以化作素材用在作文里。这样的微写作既能满足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需要,又能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其他课程中的可用素材迁移到写作中。
(二)巧用教材类资源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满足他们对课堂收获的期待。语文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资源,因此应充分利用起来。“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从教材中积累材料。课内材料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作家的经历、作家的理想追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中的好词佳句、作品的行为构思,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材料的来源。教材中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教师具体讲过的,所以学生的理解比较透彻,运用起来也就更加容易。”[1] 课堂上可以就地取材,将本节课所讲内容与写作关联起来,通过课堂微写作及时将知识点转化成写作素材。如笔者在《芣苢》和《插秧歌》的联读课上,围绕“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这一主题做了如下设计。
请以《芣苢》或《插秧歌》为题材,发挥想象,写一段以“劳动是什么”开头的文段,不少于60字。
完成以上微写作的前提就是准确理解并翻译这两首诗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凝练自己的语言。其实这种设计就是一次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内化成写作素材的尝试,不仅能提升教材的利用率,还能增强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另外,教师在讲授篇幅较长的课文时可以安排一些前置性微写作任务,并在课堂上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进行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通过评价性教学活动将相关评价转化成学生的写作学习点和提升点。
(三)巧用高考类资源
教师和学生可通过研究高考真题把握高考变化,理解高考命题形式。如果能够巧妙利用高考类资源,学生在应对高考时便能事半功倍。
例如,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中的作文材料出自《红楼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借鉴与创新”这一主题积累素材。除了引导学生积累和化用高考真题中的相关写作素材,教师还可以借鉴高考真题的命题形式设计课堂微写作。如笔者有感于2016年天津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我的青春阅读”,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本书写青春的书,正值青春的我们不妨拿起笔,围绕“阅读方式”谈一谈自己阅读《红楼梦》的体验,字数不超过200字。
这种微写作将高考考点融入日常微写作任务,既能锻炼学生整合阅读感受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把《红楼梦》的相关内容作为写作素材积累起来。
三、搭建写作支架
教师所搭建的富有共性的写作支架,既可以降低写作难度,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写作任务。邓彤在《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中说:“在母语学习背景下,改善学生的写作行为并不需要系统化的、全面的写作知识,而只需要对学生写作中的一两处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支持,就足以促进学生当下的写作学习。”[2]写作中的这一两处关键问题往往就是教师需要指点帮助的地方,是学生学力不足的地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力气到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如教师可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
(一)搭建功能性写作支架
针对学生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塑造单薄、语言不够生动细腻的问题,笔者在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百合花》和《哦,香雪》中的细节描写之后,搭建了相应的写作支架,让学生通过模仿习得写作技巧。细节描写看似不经意,但往往隐藏着作者的匠心。这是学生容易忽略但又可以突破的薄弱点。正如作家茅盾在品味《百合花》时所说:“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的自然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3]笔者给学生搭建的写作支架如下。
《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中有很多感动人心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最打动你的描写片段,并模仿此片段修改自己的《在旧物里寻找光阴的故事》中的细节描写。
学生修改后的细节描写如下。
奶奶用她那黑黄且充满皱纹的手拿起针线,将线头放在食指和拇指间揉搓,使它变得更细。忽然,她那慵懒无神的双眼变得无比锐利,手稳稳捏着线头穿过了针孔。“竟然一次就穿好了!”我不禁赞叹。奶奶昂起头拍拍胸脯:“奶奶可是绣了几十年的!”
——许**
放开手,毽子从半空中轻盈地落下,我用右脚轻轻向前一勾,毽子在被脚完美接住后,又猛地向空中弹起,毽子上的每一根毛都舒展开来,好似一朵艳丽的花绽放在半空。毽子落下,弹起······几个回合后,我的双脚都有些微微颤抖,额头上已有几颗雨滴般的汗珠挂着,却仍不肯停下。
——韦**
搭建这样的写作支架,能引导学生突破“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薄弱点。学生修正了自己行文中的细节描写问题。当把细节描写這个学生期待掌握的写作技巧作为课堂教学重点之时,笔者做到了眼里有教材、心里有学生,同时也构建了富有个性的教学内容。写作教学的关键在于改进写作,而不是解释写作[4]。
(二)搭建程序性写作支架
有些学生虽然平日里也会摘抄精彩片段,积累作文素材,但是在考场中却不能把这些片段和素材运用起来。因此,教师搭建程序性写作支架是十分有必要的。搭建程序性写作支架即通过实施分步骤写作训练来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用符合学情的设计分解复杂的写作任务。
如在《起舞的青春》命题记叙文写作练习中,多数学生将自己备考中考体育长跑的经历作为素材。这样的选材虽不乏真情实感,但趋向平庸。针对此问题,笔者搭建了程序性写作支架,设计了两步走的微写作任务。任务一是重新罗列写作清单并写明选材独特性和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任务二是在确定选材的基础上,通过填写表格(见表1)进一步梳理自己的行文思路。
在这个程序性写作支架中,任务二是对任务一思考的细化,学生能够在写作材料的选择中进行一番价值和意义层面的甄别和权衡,相当于进行了连锁推理的思维训练。教师通过搭建程序性写作支架,引导学生克服选材平庸、记叙平平无奇的困难点,锻炼学生谋篇布局、巧妙选材的写作技巧,满足学生对提升写作水平的期待。
总之,教师要认识到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不仅与他掌握的词语数量、句型结构有关, 更取决于他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多种内在因素[5]。“三新”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教学智慧,学会在变中求法,以满足学生的期待。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昕. 高考作文命题影响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 邓彤.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 茅盾.谈最近的短篇小说[J].人民文学,1958(6):4-8.
[4] 李媛媛.学情背景下的微型化写作教学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2(7):64-66.
[5] 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