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社会实践活动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探索

2023-04-11 10:26邓春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邓春兰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历史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新舞台,也是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渠道。文章从在历史社会实践活动厚植家国情怀的原则、形式及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索利用乡土资源传承家乡文化的路径,使学生感悟个人、家庭与国家命运的联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社会实践活动;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8-0074-03

历史社会实践活动,是指遵循综合素质发展要求,在学校历史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探究历史、体验历史的课外活动,包括历史调查、历史表演、历史解说等。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家国情怀的培养单靠历史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很有必要开设第二课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历史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插上飞翔的翅膀。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开展历史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家乡文化,感悟家乡文化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乡土文化与自觉传承乡土文化的意识,同时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一、在历史社会实践活动中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原则

(一)以家国情怀为主旨,明确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目标

徐蓝在《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教材的编写、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和考试的标准等,都要始终贯穿学生发展历史核心素养这一核心任务[1]。历史社会实践活动是历史课堂的补充和延续,它的设置需要符合有利于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传承文化的原则。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历史社会实践活动在目标设计上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宗旨,帮助涵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在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提升对历史文化的情感,在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对家乡、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例如,在开展“寻找博白英雄豪杰”的历史社会实践活动时,笔者确定如下目标: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采访革命先辈、走进历史场馆等方式,了解更多家乡的英雄豪杰及其事迹,学习先辈艰苦奋斗、奉献革命的精神,理解革命与建设的艰辛与曲折,感悟先辈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增强所在学校作为“桂南革命摇篮”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把个人、家庭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设计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

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当地区域环境的特点。教师應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及地方资源,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社会实践活动。

笔者所在的学校——博白县中学,地处桂东南,素有“桂南革命摇篮,白州文化先锋”的美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在历史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此,笔者设计开展“美丽家乡”微电影比赛、“讲好家乡故事,传承客家文化”征文比赛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弘扬客家文化,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二、在历史社会实践活动中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形式

(一)走进历史场馆,依托情境激发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国一体的理念怎样才能落实?爱家是爱国的前提,可通过爱家来实现爱国。青年学生了解家乡文化、民族文化的渠道很多,但是能够触摸到的,最方便、最直接的历史现场是历史场馆,如博物馆、图书馆、英雄人物纪念馆等。博白拥有许多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历史场馆,如博白县博物馆、朱锡昂纪念馆、字祖庙、王力故居、大平坡水楼等,这些都是开展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的好场所。

为了推动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笔者所在学校的历史组开展“神入历史系列——紫荆学子话白州”的历史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走进历史场馆,做家乡文化的优秀解说员。实践活动的主要流程如下: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本地重要的历史文化场馆,了解历史人物及历史文化等,并进行声情并茂的示范讲解,让学生感知文明发展的脉络,体验历史的乐趣,感悟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领悟历史就在身边,同时给学生传授讲解技巧;学生在观摩教师示范讲解的基础上,进行模仿练习,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任选博白的一个历史场馆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创新性的解说展演,可写一份解说词,可进行现场解说,也可录制解说视频。通过走进历史场馆并进行创新性的解说,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博白历史文化的认识,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博白鲜明的革命文化;另一方面实现弘扬博白文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

(二)记录口述历史,依托实践构建家国情怀

郑崧在《口述史与中学历史教学》中指出,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那宏大的历史总让学生感到遥远和陌生,但是口述史研究有助于学生改变这种感觉,增强他们的“历史参与感”,从而增进他们对历史主题和历史意义的理解[2]。记录口述历史是在学生身边开展的历史社会实践活动,可让学生了解身边远去的历史。博白英雄豪杰辈出,革命战争年代有被毛泽东主席称为“江南才子”的朱光;有曾任广西省工委委员、中共广西省军团书记的革命烈士刘敦安;有从广西转战到安徽,为国家民族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陈达伍;还有中国伟大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等等。

为了推动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史、革命史,感悟革命先辈崇高的精神,笔者所在学校的历史组组织学生开展以“红色记忆”为主题的记录口述历史的活动,让学生假期时间走访革命先辈,了解博白县的文化史、革命史,并整理成材料加以展示。最后,学生整理出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材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视角采访了不同的对象,记录了革命英雄和文化名人在博白留下的感人故事,如“王力的传奇故事”“江南才子朱光”等。开展记录口述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打破时空束缚,让远去的历史走进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挖掘当地历史,了解楷模故事,感悟家乡永存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建设美好家园的思想情感。

(三)动手操作实践,在触摸中深化家国情怀

编织工艺是博白的“指尖”艺术,但学生对“博白编织”的了解是零碎的、片面的。如果能组织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博白编织工艺的发展历史,通过参观编织工艺厂,了解编织工艺品生产过程及各种各样的编织精品,甚至让学生动手参与制作,效果则迥然不同。

了解是热爱的前提,为了传承和弘扬博白县的“指尖”艺术——编织工艺,笔者所在学校的历史组带领学生开展“了解博白县编织工艺发展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走访、网络等渠道全面深刻地了解家乡的编织手工艺。学生通过实践调查不但了解到博白的编织工艺由来已久,编织材料制作工序烦琐,还了解到芒竹编织品制作精湛,早已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并认识到博白县“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的地位。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对家乡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在充分了解编织工艺的基础上,笔者所在学校的历史组接着组织学生开展“我是编织小能手”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观编织工艺厂的生产过程,并参与制作编织工艺品。随着一根根藤条在学生手中穿、插、纵、横,一个个精美的编织工艺品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成就感、热爱感油然而生。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感受到博白编织工艺的魅力,从内心深处爱上“编织”,爱上精美的编织工艺品,进而促使学生热爱家乡,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笔者所在学校的历史组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我为家乡编织工艺发展做规划”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纷纷为博白县编织工艺的发展做畅想规划,如发展“公司接订单”+“集中农户生产”的生产模式,充分利用农村零散剩余劳动力进行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借助互联网,广泛建立销售平台,让博白的精美编织手工艺品进入全球各个家庭,带动村民致富和乡村振兴;创办编织产业园区和编织展贸城,加速編织工艺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与高校合作,建立芒竹编织技艺工作站,不断提升产品文化内涵;激励创新设计,培养创新人才;将博白芒竹编织技艺编入地方乡土课程教材……这样的畅想规划可谓既接地气又不乏远景展望。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使家国情怀落地生根并茁壮成长。

(四)动笔深化认知,在感悟中升华家国情怀

时代榜样人物的事迹及精神单靠听、说、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动笔去写,才能达到深化认知、升华情感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了解和感悟时代榜样人物,笔者所在学校的历史组策划了“我为家乡名人写颁奖词”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在搜集整理家乡名人资料的过程中,深切了解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感人事迹,感悟他们爱家爱国的思想情感和责任担当。有些学生为家乡名人写出了有创意的、精彩纷呈的颁奖词。如某学生为朱光写的颁奖词:“少时族宴怒斥不公平,精心学习革命理,列宁绘像挂床头——白州俏子;高中白州俏子起质变,八桂革命一新兵,历经洗礼革命忙——八桂新兵;新兵辗转革命到延安,诙谐话剧又添彩,毛泽东慧眼识才——江南才子;太行山戎马生涯再起,百团大战显身手,博学善谋多勤奋——八路智囊;智囊新官上任入羊城,物质精神两手抓,花园城市日繁荣——羊城画师;画师新任安徽省常委,老根据地换新颜,时逢‘文革遭狠批——斗室冤魂。”这位学生的颁奖词简洁精练,对朱光43年的革命生涯进行了高度总结。通过该颁奖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但了解到朱光是一位高风亮节、才华横溢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足迹遍及中华大地,而且感知到朱光等革命先辈用汗水和热血浇筑对党忠诚及他们身上崇高的精神。时代榜样人物身上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他们用最朴实的个人叙事,讲述了爱国爱家的宏大主题。动笔写作的过程是深刻认识家乡名人的过程,更是升华家国情怀的过程,能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家国情怀转化为自觉的爱国行为。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借助评价升华家国情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努力使教、学、评一体化,逐步构建以考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的评价体系[3]。任何课堂与实践活动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运用的评价体系,在开展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有必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助推学生家国情怀的深层生成。

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综合考察,要突出家国情怀的培养。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育人”,让学生在历史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探索,形成对实践活动的整体认识和感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必须立足于立德树人,将核心素养,尤其是家国情怀的培养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构建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模式。评价方式可采用每个学期认定学分、建立“成长档案袋”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等。另外,在对历史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时还要注意过程性、全面性、多元化,努力做到结果增值化、评价数据可视化等。

综上所述,历史社会实践活动是厚植家国情怀的一片沃野。高中历史教师应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让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25-34.

[2]  郑崧.口述史与中学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2005(10):14-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剧作业设计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空间”素养的提升
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新体系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研发
浅谈模拟课堂中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商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