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
摘 要:本篇论文以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并基于目前初中历史学科资源以及本校学生历史文化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初步分析、评估,开发具有契合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历史学科校本教材。本文紧扣校本课程研发,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教材开发者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的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校本研发;课程研发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4-012-010
前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不可或缺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它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方面。因此,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进行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研发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焦点之一受到广泛关注,而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历史教师为开发主体,根据学校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对学校的历史课程进行补充、拓展并实施内部评价机制的过程。如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展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研发是笔者今天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研发的背景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历史教师为开发主体,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利用学校或当地的教育资源,独立或与其他机构、人员合作,对学校的历史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或补充、拓展以及教学活动设计,在校内实施,并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过程。
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增强历史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扩大学生学习历史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及科学精神。对于像笔者所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说,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探索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盗墓笔记”中的中国考古研究》这一课程为例,对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重点结合实践对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本校特色对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
二、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研发的价值与主要目标
1.校本课程研发的价值
《“盗墓笔记”中的中国考古研究》历史校本教材的研发主要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古代考古墓葬和考古系列知识性的同时,提升学生以科学态度、探究历史的基本素养。
2.校本课程研发的主要目标
知识性方面:校本课程主要基于在学生中具有普遍认知基础的热门小说《盗墓笔记》作为切入点,从小说中的典型场景和文物与现实中的考古进行比对和延生拓展。
情感性方面:通过对中国古代考古知识的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宝藏,让学生为中国五千年来的璀璨的历史文化而由衷自豪,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发展性方面: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历史探究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科学创新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三、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内容与编写体例
1.校本课程的内容
本校本教材主要基于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他们对于墓葬考古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和探索。将小说《盗墓笔记》中的相关篇章中出现的典型场景和墓葬格式作为案例出现,对其进行分析,并将中国古代考古相关的实例进行链接和解读,将教材的趣味性和历史的知识性合一。
2.校本课程的编写体例
本校本课程主要分为十个主题,主要包括:《秦岭神树与三星堆考古》、《禁婆、粽子与长沙马王堆女尸》、《玉蛹与金缕玉衣》、《云顶天宫与敦煌莫高窟》、《青铜丹炉与殷墟发掘》、《倒斗与现代考古》、《摸金校尉与现代盗墓贼》、《青铜门后的极乐永生》等篇章。
通过十个篇章,将中国古代考古典型案例与《盗墓笔记》小说中的场景结合,使学生有代入感,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四、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则、方法及策略
1.校本课程实施的原则:兼顾趣味性和科学性,讲解中国古代考古知识,将学生从网络小说和现实考古相剥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将古代中国的考古文明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课程中加入了考古发掘的图片及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墓葬文化及专业考古的相关知识。实地考察: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参加外出考察,了解考古的现场勘查等工作。
3.教学评价:采用灵活的评价方法,如:在授课阶段,教师可选定主题,由学生课下搜集素材和相关知识,教师给与评价;同时,校本课程结业时,学生可针对学习的内容,自由选择角度,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五、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研发的意义
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突出学校校本课程特色、补充和拓展历史教学内容、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提高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历史校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在专业素养上得益提升;同時在校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学探究精神也被调动起来。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对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相对薄弱,专家学者研究多集中于概念界定、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的收集和整理等方面;而一线教师们的研究则多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的探索。课程开发实施情况总体来看,只局限于一些设施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而在一些办学条件一般,软硬件设施处于普通水平的中学进行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仍是一块薄弱地带。可见,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具体实施过程尚没有统一的模式,校本研发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宋丽华《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杨冰《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白传忠,秦晓燕《关于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教育》,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