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方
[摘 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高标准、严要求的高质量管理模式,它以“精”为核心,以“细”为特征,以“实”为基础,以“严”为保障。精细管理的核心是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的精确化,其目的是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高校后勤部门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对高校后勤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精细化管理的内涵與特征,阐述其现实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校;后勤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4.07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4-0218-03
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1.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要求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即把工作做得更精细,通过细化分工、量化目标、完善流程来提高效率;二是“细”,即要求工作要做到极致,把工作做得更细致[1]。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义是,把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管理视野,把所有工作都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身上,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要求员工具有工匠精神,在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制度先行。
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地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而是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高效率。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都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每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操作流程,每个岗位都要明确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后勤工作来说,精细化管理意味着通过细化分工、量化目标、完善流程等方式来提高效率和效果。
1.2 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一是全面性。精细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所有工作都应从“人”出发,将管理对象细化到工作环节、服务细节,对每一个工作细节进行控制和监督,实现工作的全面覆盖。二是规范性。精细化管理强调系统运行的规范、标准、流程,对业务进行标准化操作和监督,避免发生操作不规范或不标准的情况,实现后勤管理规范性。三是效益性。精细化管理强调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通过对后勤资产进行梳理和有效利用,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例如,在食堂食材采购环节成本控制时,通过制定原材料采购目录和价格标准等方式,对原材料进行标准化采购,从而实现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四是协同性。精细化管理强调不同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协作配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信息共享,达到协同合作、优势互补的效果。五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强调根据每个管理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制订符合其特性的个性化管理方案。这要求管理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准确捕捉到每个管理对象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但并不忽略整体,它要求在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管理环节和服务细节进行个性化调整,以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六是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强调管理者需具备专业素养和技能,以便运用专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来处理企业问题。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能深入地了解业务流程、工作环节和行业动态,从而在关键时刻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2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2.1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后勤资源整合与利用
高校后勤是保障师生教学、科研、生活和健康的重要职能部门,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高校后勤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重业务轻管理,重建设轻经营,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转变。不均衡的资源配置导致“小而全”,以及后勤服务产品单一、重复建设、重复供应等问题,增加了后勤部门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削弱了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同时,高校后勤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吃公粮”、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问题。
精细化管理通过流程优化、岗位分工、风险管控等手段可以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深层次优化。这种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对业务流程进行“瘦身”,通过合并同类业务、业务流程再造等方式实现后勤资源的集约化配置,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岗位分工和人员优化配置实现后勤服务产品结构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通过风险管控手段优化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2]。
2.2 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后勤风险防控能力
高校后勤管理涉及的范围广泛,涉及的事项复杂多样,关联人员众多,管理难度较大。但高校存在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人员配置不足、信息沟通不畅、管理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后勤管理风险把控能力不足。此外,高校后勤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管理风险,如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影响高校后勤管理的正常开展。而精细化管理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风险防控能力。
具体来说,高校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建立规范的制度和流程,规范后勤管理行为,减少管理漏洞和管理风险。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后勤管理风险。此外,精细化管理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降低后勤管理
风险。
2.3 有利于促进管理工作开源节流,提升后勤经济效益
首先,精细化管理强调以结果为导向,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手段,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后勤部门可根据学校发展需求,通过精细化管理调配后勤人员,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其次,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内部控制。在后勤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法,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有效实施内控制度。同时,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中,能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使后勤部门成为真正的“经济卫士”,提升高校后勤经济效益。
最后,精细化管理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3]。后勤部门通过在后勤服务中加強成本意识培养和宣传,定期开展节约活动等方式,增强员工的节约意识;通过对采购环节、生产环节等重点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3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 构建精细化管理目标体系,明确后勤管理战略方向
高校后勤管理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和计划,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年度精细化管理目标体系,并对每个目标的推进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年度精细化管理目标体系的制定是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对学校发展目标和计划进行分解,将细化到每个部门、每项业务和每个岗位的具体目标,形成明确、可衡量的精细化管理目标体系[4]。年度精细化管理目标体系的制定流程如表1所示。
3.2 健全精细化制度体系,确保后勤管理科学规范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必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是高校开展精细化后勤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完备的精细化制度体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考核、培训、激励等方面的制度,旨在确保后勤人员能够适应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②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采购、维护、保养、报废等方面的制度,旨在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③服务管理制度:包括服务流程、标准、规范、质量等方面的制度,旨在确保服务质量达标,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④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息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制度,旨在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健康、稳定,提高后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⑤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信息系统建设、数据管理、网络安全、电子邮件等方面的制度,旨在确保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⑥管理评估制度:包括绩效评估、风险评估、服务评估、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制度,旨在确保管理效果的提高,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
3.3 建立精细化分析反馈机制,提升后勤管理实效
精细化分析反馈机制是指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对其所执行的各项管理活动进行记录、评估,并将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原因,进一步优化管理的过程。
精细化分析反馈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精细化管理效果评估。定期对所执行的各项管理活动进行总结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考核结果的统计分析,不断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另一方面是精细化分析反馈。通过建立精细化分析反馈机制,对高校后勤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评估,了解各部门制度是否执行到位,明确责任人和责任范围等。在考核评估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引入精细化分析反馈机制,可以及时纠正和解决高校后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4 加强精细化组织机构建设,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加强管理层次的扁平化,在组织机构设置上体现出管理的高度精密性、高效性和统一性[5]。目前,高校后勤部门组织结构存在管理层级多、管理幅度过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为此,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组织机构,逐步提升后勤管理工作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效果,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精简管理层次。将管理层次精简到最少,避免冗余的管理层次,减少信息传递和决策时间,提高管理效率。二是完善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重复和交叉,减少管理混乱情况和决策失误。三是建立横向协作机制。建立横向协作机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绩效目标,对员工进行考核和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推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自动化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
高校通过加强精细化组织机构建设,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可以消除管理中的障碍和瓶颈问题,实现管理的高效化和精细化。此外,人才是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要素。高校应重视后勤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提高后勤干部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意识。高校可以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形式提高后勤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通过实施员工竞聘上岗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等,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管理监督。高校还可以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科研团队等方式提高后勤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支撑作用。
4 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新时代高校后勤工作的新要求。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深入理解精细化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经验,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只有强化精细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后勤保障职能作用和服务育人作用,实现高校后勤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的双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J].成才,2023(3):1-3.
[2]张旭,蒋宏,吉嫱,等.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22(12):1-3,7.
[3]杨玉亭,徐烨.基于数字化管理的高校后勤标准化管理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2(12):4-7.
[4]范寿红.精细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公关,2022(8):102-104.
[5]翁瑛碧,施并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0(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