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萍
摘 要: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一些复杂的、抽象的问题通过与图形结合的方式思考、解题,可提高习题的直观性与具体化。数学教材内容编写时将图形从直观逐渐过渡到抽象,主要是考虑小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按照这样的原则编写图形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现状出发,思考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3-0129-03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培养策略实践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282。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图形内容,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学概念、性质等知识,简洁明了的图形便于学生理解习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以及问题等,有利于学生正确解答习题。同时,这些图形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使学生感知到数学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密切性。图形的趣味性也比较强,便于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强化感知,促进学生的形象记忆的发展,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时,需要注意合理应用各类图形。
首先,部分小学生缺少良好的读图能力。长久以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会详细分析教材中的图形,也会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图形中提炼与数学相关的内容,但是如何读图则没有详细介绍;也有的教师会在出示主题图形之后理解进入解题活动,没有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方法,没有讲解如何从图形中提炼相关信息等。很多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有效且快速地解决问题方面,而没有重视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学生可以给出答案,但是思考过程、对问题的分析等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故而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1]。
其次,小学生本身的思维特点导致读图能力较为薄弱。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其中关于数学的关键信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进行人文教育。但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读图时常常会受到其中非信息干扰,难以从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导致解题错误。基于这一情况,培养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时,可以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一)激发学生读图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是从核心素养角度培养其读图能力的主要策略之一,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读图的相关教学活动中。在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观念中,数学是一项非常好“玩”的学科。而“玩”又是小学生的天性,借助“玩”进行教学,便于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点,这需要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艺术性的措施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会学、乐学。但是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吸引注意力,因此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需要使其对读图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初始都会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图,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产生起欢乐的情绪,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图进行深入观察,指导学生从中提炼出重要信息,才能发挥出这些图的积极辅助作用[2]。教师可以从图出发,在导入教学环节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设计谜语等益智类游戏活动,使学生对读图产生好奇心,注意力更加集中,为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例如,《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学主要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体验同一物体不同角度观察时物体的形态差别;反之,也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态对观察者的位置进行判断。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观察活动,组织学生有序展开观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便于最大限度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其在有趣的教学中感受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此外,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计猜谜的游戏,即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壶的侧面和底面,并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引导学生针对水壶不同角度的观察情况展开想象、猜测。通过侧面和底面的展示,学生了解到这是同一件物品的不同观察角度,因此看到的形状有一定区别,要想了解这是什么物体、了解其全貌,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多媒体呈现的内容要与提出的问题相适应,既激发学生读图兴趣,又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扎实,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并且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使用规范化的数学语言
虽然有的小学生能够准确地从图形中获取数学信息,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这些信息,也很难有效利用图形中的信息,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有待提升,且学生数学语言还不够规范。对此,教师要使用规范化的数学语言教学,教导学生使用规范化数学语言分析、描述,培养解题的习惯、能力,但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更高。
例如,《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介绍“平移”“旋转”的概念,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图形对二者进行判断,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规范化的数学语言。如,教师指导学生对图形平移现象进行描述时,需要注意图形中的主要内容,即单位长度以及平移的方向。为了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教师可以针对单位长度和平移的方向分别设置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将二者结合起来,准确回答出圖形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多少单位。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自己在描述时使用的语言的规范性,避免对学生造成误导,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规范性,提升学生数学读图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读图方法
由于学生所学知识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多,图中所包含的信息也会越来越丰富,读图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教师以核心素养为主培养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时,需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图方法,使其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准确解决问题。但是科学的读图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读图方法。
其一,观察法。课堂教学中使用图片进行教学与化学观察、物理观察不同,学生观察的内容永远是一个角度,但在数学课堂上的观察要求保证全面性,能够观察的信息也会受到学生自身能力的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联想,帮助学生从图形中获取关键的数学信息,并且准确地表达出这些信息。在观察图形时,需要了解图形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且需要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不能杂乱无章。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观察图形的顺序不具有绝对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察的顺序[3]。
其二,图文结合。图文并茂是现阶段数学教材的主要特点,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数学信息丰富且有价值。文字和图形之间互相配合,彼此辅助,无论缺少了哪一项,都会影响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例如,教材中的配图使得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更加简单,图形、数量关系、形状以及文字等最为常见。但就是这种看似简单的结合方式,却需要学生密切观察图形以及文字信息。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教师需要注意图文结合方法的合理应用,使学生在看懂图的基础上了解文字信息,快速从中找到关键线索。
其三,趣味编题。该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将看到的图形中存在的数量关系编写到一道习题中,并且提出合适的问题。这对学生读图能力提出的要求较高,对学生的数学直观感知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虽然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相对不高,但是有着很好的直观感知能力,可以根据图形直观地了解到其中的数量关系,并且使用文字将这些数量关系进行合理的表述,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四)培养学生在图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应用性非常突出,教师在设计读图教学活动時,不仅要培养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其在图形中提炼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归纳总结所提炼的信息,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材中使用的图形普遍简单易懂,但类型也相对单一,通常不会从复合角度考查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提炼图形中信息能力时,需要考虑知识点的复合性特点,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4]。
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教师在讲解时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与数学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即准确且快速地找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在长方体图形与表面积之间建立关系,便于学生思考和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题型考查中如何求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在考查知识点时,一般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寻找比较常见的长方体作为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方式了解长方体的图形特点,进而将读图能力转移到阅读实物中,获取关键信息,解答习题。简单来说,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读图能力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
学生读图实际上就是观察图形,并且与习题中的条件结合,才能思考并且解答习题。而学生观察图的能力强弱会影响其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中,需要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图形的敏锐性,提升学生解题水平。同时,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观察图形,需要有归纳总结简单图形信息和特点的能力。
例如,讲解关于“长方体”的内容时,教师使用长方体举例说明知识点和问题,学生通常能够迅速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基本组成以及不同面的相关信息等,但是也有学生对这些内容掌握得不好。如,考查知识点时没有给出具体的长方体图形,而是给出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根据给出的条件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对于其中隐藏的关于长方体的信息进行准确判断,有的学生就难以对此进行准确判断。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判断长方体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点和隐藏条件。
(六)使用现代技术开展读图教学
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与现代技术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伴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数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应用效果非常好。因此,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读图能力培养时,可合理应用现代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技术中非常典型的代表,对该技术的合理应用,便于优化教学活动、细化知识点,同时可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吸收知识点,促使学生顺利掌握新的知识。直观的观察对象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出发,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读图,逐渐提高其读图能力[5]。
例如,《认识角》这节课的教学中,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角有初步的了解,了解角组成部分的名称,并且可以直观地了解角的大小。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教师可以使用实物进行教学,即常见三角形和五角星。教师可以根据使用的素材提问“你见过三角形和五角星吗?”“它们有哪些特点?”等,引导学生从图形的角出发,揭示教学主题。随后,引导学生观察学校情况,发现“角”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处,学生在汇报观察结果的同时,教师要配合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形成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观念。在循循善诱和学生对比学习的基础上,对角有了初步认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有角,帮助学生巩固并深化角的概念。此外,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可以利用折纸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角有更深的印象,提高读图能力。
读图能力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必备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激发学生读图兴趣、使用规范化的数学语言、指导学生读图方法等策略进行教学,从多元化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提升其读图能力,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升其核心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1]王经礼.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研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8):84-85.
[2]施琦.浅谈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2,(21):123-125.
[3]唐露.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J].新课程,2021,(43):213.
[4]陈永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探讨[J].家长,2021,(22):67-68.
[5]吴天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