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作业设计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对其进行了改革。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了调整和改进。设计个性化的英语分层作业能提升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开拓英语学习的资源,拓宽英语的实际应用范围,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此,本文针对“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双减”;小学英语;分层作业
作者简介:陆星月(1995—),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小学。
在“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应当对教学持有更理性、科学的态度。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很容易将重心和关注点放在学科成绩、排名上。为了让学生的排名靠前,这些教师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刷题”,甚至利用其他科目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学习,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一些家长过度焦虑,让孩子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上各种辅导班,这使得家长和学生苦不堪言。虽然不少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之下学习成绩提升了,综合素养却有所下降。并且因学业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上述情况,“双减”政策可谓来得正当时,但是也有教师疑惑:在“双减”政策之下,作业量变少了,课外辅导班逐渐消失了,虽然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提高吗?在笔者看来,“双减”简而言之就是减负担、增成效。
一、小学英语作业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小学英语作业现状的调研发现,当前,在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过程中,英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非常重要,部分教师英语教学的成效不好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在英语作业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英语作业内容缺乏多样性
部分英语教师经常会布置一些内容枯燥乏味的作业,如抄写单词和课文的作业,这使得学生对作业缺乏兴趣,只是应付作业,写完后也没有加深记忆。同时,这些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以书面为主,缺少听力、朗读等形式,这容易导致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和有不同需求的学生能力无法得到相应的提升。设计形式单一的作业,也可能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导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无法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学科的内在兴趣。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指引和带动下,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自身的求知欲和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前进。
(二)英语作业未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程是不尽相同的,这和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从目前的教育趋势来看,实施分层教学受到了广泛的认同。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分层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目前,不少教师往往只设计统一的作业,用一刀切的方式要求全班学生做同样的作业,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容易造成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吃不了”,甚至出现学生之间互相抄襲作业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差距会增大。这说明因材施教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理念。教师需要在因材施教理念的引导之下,关注并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作业的要求
从近些年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关于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技能、语言素养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了。学生升入高年级之后,在英语学习方面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中仍存在教育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此,教师应根据单词、习题、学生情况等,为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和时间,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对于学生提出的学习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上进行统一解答。这样就有利于改进教学和作业设计。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作业要用质量换时间,学生要么不学,要么就学精。教师要深思熟虑,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按照课程目标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控制作业量,提升作业的多样性,多布置一些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的分层作业,做到因材施教;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在布置分层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心理因素、接受程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学优生)、B层(中等生)、C层(学困生)。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分层不应是固定的,而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
(一)对学习目标、任务分层
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课内外的分层辅导。其中,课内分层辅导需要对课堂学习目标、任务进行分层,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如对于A层学生设计提高性目标,在他们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对于B层学生设计一般性目标,让他们掌握教材的所有内容,吃透教材;对于C层学生设计基础性目标,让他们努力掌握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例如,笔者在“What time is it?”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了breakfast、lunch、dinner、eleven、twelve等新单词,以及“What time is it?” “It’s...o’clock.”“It’s time for/to...”三个新句型。在第二课时,笔者则设计了三个难度不同的关于时间的学习任务,旨在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新单词、新句型。考虑到不少学困生对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和专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获得新知,因此,针对C层学生,笔者设计了富有趣味性的钟表制作任务。这样可以将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这项作业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制作钟表,而是学生需要利用制作好的钟表和同桌进行英语问答,在问答中巩固单词和句型。针对已掌握零散的单词和句型的B层学生,笔者设计了口述日常作息表的任务。B层学生需要根据笔者在屏幕上呈现的一张作息表,在笔者的引导下将旧知串联起来,用在第一课时学到的单词、句型将表中的内容完整地描述出来。对于屏幕上以表格形式呈现的7:00、12:00、6:00、breakfast、lunch、dinner这几个时间或单词,他们需要将这些时间、单词连成句子,组成段落,如“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for breakfast. It’s twelve o’clock. It’s time to have lunch. It’s six o’clock. It’s time to have dinner.”。开展这样的单词、句型操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词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A层学生,笔者设计的是开放性作业,让他们自主设计一张时间作息表,要求表中涉及第一课时的单词和句型,并且作息时间要符合实际。A层学生要想完成此作业,需要熟练掌握旧知,还需要具备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可见,在对学习目标、任务分层时,教师不能一刀切,而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目标、任务要针对各个层次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来设定。其中,对于学困生要循循善诱,不能急于求成。
(二)分层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可以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也可以分为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口语作业、听力作业等。教师可按照学生的三个层次来设计作业。作业的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要适中,作业量要适当[1]。
例如,笔者在布置“What time is it?”的预习作业时,针对A层学生,让他们跟随音频朗读课文三遍,清晰准确地读出每一个单词的读音,注意语音语调的升降读法和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针对B层学生,要求他们自己设定朗读课文的次数,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检查自己对wake up、mum、o’clock、breakfast、eleven等必会单词或短语的读音是否准确,然后录音,反复听自己的朗读情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针对C层学生,要求他们通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和单词,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找出自己认为是本节课重点的句型和单词,并反复朗读,加深印象。通过分层的阅读作业,A层学生可以归纳总结出文中的句型和单词,掌握本节课的大部分内容;B层学生建立了知识框架;C层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听课时不会觉得很吃力。这样,基础不同的学生可以真正地在乐趣中完成作业,也扎实掌握了英语阅读技巧。
教师不光要在课内设计英语作业,还要积极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实际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对英语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例如,对于“At the snack bar”这节课,笔者布置了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走进超市,用“I’d like..., please.”等句型进行实际操练,购买自己想要买的物品(A层学生需要购买5种以上的物品,B层学生需要购买3种物品,C层学生需要购买2种物品),拍摄自己实际操练的过程,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获得实践作业的反馈,做到善始善终。
(三)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若用过于简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业,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2]。教师要分层评价学生的作业,注意评价的语言,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写评语时,针对A层学生的作业,可以用一些如“Perfect!”“Well done!”“Fantastic!” “Wonderful!”“Congratulations!”等表示称赞的语言;针对B层学生的作业,可以结合他们书写的具体情况运用“Good job!”“Nice!”“Cool!”“Come on!”等语言;针对C层学生的作业,可以用“I wish you can do well next time!”“Keep on it!”“Try hard!”等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不同层次的学生看到评语后会产生心理暗示,增强和提升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在下次写作业时能够有所进步。
此外,笔者时常会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向学生分享一些英语谚语或者名言,利用这些句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Never judge from appearances.(不可以貌取人。)”“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for one who sets his mind to i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日常的英语课堂上,学生通过这些英语谚语、名言,能感到愉悦和轻松,在英语学习中也能拥有新的能量,得到鼓舞和激励,还能积累素材,为日后的习作增加亮色。
結语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和创造来发展英语能力。设计英语作业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统一的作业任务和作业标准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积极实施分层作业的设计及布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保证作业的新颖性、科学性和高效性。英语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要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重视分层作业设计和分层教学,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重视生活实践;努力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帮助中等生激发潜力,帮助学优生完善自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参考文献】
[1]滕秋华.小学英语写作序列化教学的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0):53-54.
[2]刘碗娣.以“诚”为本,开展序列化话题写作练习[J].作文成功之路,2021(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