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而部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不够深刻,很容易产生错误的想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有责任与义务帮助学生感悟、体会生命的可贵,并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鉴于生物教学在此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所以本文从意义、注意事项、原则、做法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希望能为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命教育;做法
作者简介:尹佳(1991—),女,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丰初级中学。
生命只有一次,开展生命教育是教育部门所提倡的。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使学生感悟生命价值,对生命有更深的体会,从而树立生命意识,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需重视生命教育的开展。要想在生物教学中对生命教育进行有效渗透,教师就需遵循一些原則,采用一些方法。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物教学是初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1]。生物教材中不仅蕴含着生物知识,还蕴含着较多关于自然界的生命的内容,可使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形成相应的素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渗透生命教育,可使学生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感悟生命价值提供保障。此外,生命教育的渗透有利于让学生明确生活及学习的意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为人处世的态度,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注意事项
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教师了解一些注意事项,否则将会对渗透的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无法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一)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及课外延伸知识
生命教育的渗透通常与教材内容、课外延伸知识有关,所以要想将生命教育的渗透落到实处,教师就需对教材内容及课外延伸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做到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生命教育,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
(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其价值观念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在初中生命教育中,教师需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做到将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相结合。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融入自身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获得独特的体验、感悟,明确生命的价值。
(三)结合实际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生命教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了解生活与学习的意义,并使学生对生命的体悟更加深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时,教师需做到将生命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是根本原则。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如何以及学生是否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可对教学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生命教育开展的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从而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应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时,教师需考虑学生是否具备接受相应知识的能力,是否对这些知识感兴趣,自己教学相应知识时的语言是否朴素,等等。笔者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可使学生切实感知学习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其感悟生命的价值、意义与其成长、发展提供保障[3]。
(二)认知与体验相统一
体验可使学生获得情感教育的熏陶和感性认知,而生命教育属于感性教育,所以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时,教师不仅需要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教授,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体验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直观认知、体验,在感悟生命的美好的同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三)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人的生命具有精神性、社会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时,教师需遵循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而言,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并重视人文解读,以此培养学生对生命正确的态度。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做法
(一)提前进行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可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课程安排,找到适合渗透生命教育的知识点,并选用合适的手段进行渗透[4]。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3章“生物的进化”的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进行课程安排。教师需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进行了解,明确相关内容包括哪些知识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制订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方案。有效设计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及感悟,并了解生命价值及意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同时,由于有的学生可能难以对这一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带给学生感官上的体验,使学生从理性及感性的角度对地球生命起源进行深入了解,对生命产生相应的认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搜集与生命的起源等相关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在课堂伊始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因为纪录片直观形象,所以学生可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与相关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如“人类与猿的区别是什么?祖先们为什么要进化?在进化过程中,祖先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并得出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在激烈的思维碰撞过程中加深对生命含义的理解。由此可见,提前进行课程安排可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提供保障,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感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感知生命价值及意义,树立生命意识。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探究得出的知识通常会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知,为学生感悟生命价值提供保障[5]。
首先,教师需明确生物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生物可以为学生进行探究提供便利,为学生获得知识、形成生命意识奠定良好基础。其次,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开展探究性教学可将生物学科的这一特点体现出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最后,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他们可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及能力,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思考,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例如,生物教材中有一些关于树木的知识,如果教师所在的学校种植了大量树木,那么教师就可先对知识进行教授,在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引导学生对校园里的树木进行观察。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的树皮,了解树皮主要为树木的死组织,是最外层的,由角质化的细胞组成,其作用在于防治病虫害,防暑、防寒,为树木输送养料,使树木茁壮成长。为使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感知生命价值,并渗透生命教育,教师需在学生进行观察时给予相应引导,如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或布置特定的任务,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如此一来,学生的观察便是有目的的,学生便会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以及生命的价值、意义。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生命教育形成理性认知及感性认知,提升教学效果。
(三)开展小组讨论学习
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一定的启发,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为学生学会珍惜生命提供保障。所以在基于生命教育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小组讨论学习。
在运用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明确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说出不同的意见、看法,这是学生进行了思考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感知生命教育的一种途径。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接受生命教育,教师需尊重学生,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敢说、愿说。教师还需明确,虽然小组讨论学习的目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命教育的渗透落到实处,但教师自身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导与引导的作用,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确保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相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讨论的话题、参与讨论的过程等,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控制。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健康地生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学习这一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渗透生命教育。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并根据健康生活的内容进行话题设计,使学生基于此进行讨论。如教师可将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当作讨论的话题,使学生结合自身經验进行探讨。如果学生的切入点不同,他们可能就会在讨论过程中得出不同答案,说出不同看法。而且学生如果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往往就会举出较多案例进行争辩。在争辩过程中,学生可明白: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生命只有一次,不管是自己的生命还是他人的生命,都是需要被关爱、珍惜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树立生命意识。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时,教师可利用小组讨论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做到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四)举办演讲活动
演讲活动的开展可将生命教育的渗透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及意义提供保障。教师可举办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可以轻而易举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悟生命教育的意义,理解生命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6章第2节“保护生物多样性”时,教师可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述,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使其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并基于学习内容及资料撰写演讲稿。在演讲过程中,学生可以感悟生物的多样性,明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着怎样的价值,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由此可见,结合教学内容定期举办演讲活动,可使教学变得更加新颖有趣,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明确生命的价值及意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实现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是使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的有效路径,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将生命教育的渗透重视起来。而要想发挥出生命教育的最大效用,教师需做到:提前进行课程安排,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为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提供保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在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感悟生命;开展小组讨论学习,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的认识,形成珍惜生命的态度;举办演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启民.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读写算,2021(16):47-48.
[2]胡锶齐.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1(44):111-112.
[3]钱媛媛.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智力,2021(15):143-144.
[4]彭琦,潘晓双.浅谈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7):20.
[5]张秀梅.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和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