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 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对课程育人价值的聚焦和回应,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是一个重要课题。问题链教学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围绕与生活密切相关话题,深入解读教材,发挥教学情境的育人功能,以整体连贯的问题链触发素养发展,以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核心素养;问题链教学;道德与法治
问题链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围绕与生活密切相关话题,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关联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发展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单音与和声”为例,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链教学的实施要义。
一、教材解读,坚持统一性与创造性
问题链是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形象化和具体化,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也是学生主体构建与教师主导引领产生共鸣、形成共振的平台。因此,教材是实施问题链教学的重要依据。把握教材,明确教学方向,提炼核心概念,搭建知识框架,科学界定教学重难点,这些都是设计问题链的前提。教材解读既要满足上述前提的统一性要求,又要有基于教学素材的创造性理解。可以说,教师的教材解读与素养目标的契合度越高,其所实施的教学就越有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教师解读教材的情况决定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状况。
“单音与和声”包含两目: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让和声更美。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该课时的教学目标为:在“政治认同”上,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在日常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修养”方面,团结同学,宽容友爱;在“健全人格”上,树立团队意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学会合作;在“责任意识”方面,识大体、顾大局,心中有集体。
该课时包含两组概念: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意愿與集体规则的矛盾冲突,说到底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冲突。因此,该课时的核心概念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只有深入理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才能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矛盾,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对集体规则产生理解与敬畏,做出识大体、顾大局的选择。因此,该课时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教学重点是“怎样让和声更美”。
可见,在解读教材时要善于从整体出发,在教材逻辑的基础上构建教学逻辑,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和教学素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解读。
二、情境创设,坚持问题性与导向性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伴随着生理发育,他们的情感日益丰富,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对集体生活充满热情,在集体中有较强的表达愿望。然而,产生强烈成人感的他们,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在处理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时往往容易冲动,缺乏冷静思考的能力,或者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面对问题。实施问题链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正视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因此,围绕核心素养导向可设计以下系列化问题情境。
情境1:选服装。学校合唱比赛要求每个参赛班级统一着装,且该项要求将作为比赛的评分项目之一。有人说亮晶晶的衣服很好看,有人说朴素大方的衣服更契合歌曲的意境,还有人认为穿铆钉服与众不同有个性。
情境2:排队形。根据比赛要求,在站位时个子高的同学站后排,个子矮的同学站前排。A同学认为自己虽然个子高,但唱得好,应该站在前面,规则得改。班委B多次劝说没有用,双方大打出手。
情境3:奏和声。除了在班级管理中班委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在集体生活中还有其他冲突……
以上情境均为发生在学生身边和集体生活中的真实片段,都是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当集体面临比赛任务,身处其中的学生都需要学会理性权衡“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都需要围绕“让和声更美”协调处理各种关系,都需要在直面问题、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学会判断选择,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
三、问题设计,坚持整体性和连贯性
问题链设计的整体性,首先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发挥问题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其次是对问题链的难度进行整体把握,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由浅入深,以问题串联起各个教学环节。问题链设计的连贯性是指,用连续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知生活、感悟道理。以上述3个情境为例,问题链设计可参考如下。
针对“情境1”中关于演出服装的意见,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为什么在合唱比赛中要统一服装?(2)对于演出服装,还有哪些想法?(3)班级全体成员是否都有权就服装问题发表意见?(4)如何统一大家的意见?该问题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需求,因此集体必须有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建立规则能够保证和声更动听。
针对“情境2”中意见不合以致大打出手的情况,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冲突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情境辩论:对于参赛者,“遵守规则,做好自己最重要”还是“修改规则,大家满意最重要”?(3)当规则存在不合理之处又未修改时,是执行规则重要,还是修改规则重要?该问题链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思考当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不一致时,需要理性权衡集体要求与个人意愿,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根据“情境3”中关于集体生活中还存在其他各种矛盾冲突的提示,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集体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冲突有哪些?(2)过去面对这些冲突时,集体成员是如何处理的?(3)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了什么结果?哪种方式值得赞许?(4)如何解决A和B之间的矛盾?该问题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理性分辨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认同集体主义,并且能在复杂情境中做出识大体、顾大局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显著的政治性,除了要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引导,还要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方法,但是对灌输的对象来说,他们往往是抵触的。要想让道德与法治思想内化为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首先就要做到灌输入脑,通过双向互动等形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其次对灌输的留白部分,需要启发和补白,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自觉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在“单音与和声”这一课时的教学实践中,向学生灌输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需要让他们明白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道理。在情境分析中,还需要启发学生理解,集体规则虽然在一定时空内限制了个体自由,但这种限制是必要的,其目的是更好地保护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一定条件下是一致的。在该课时教学后期,教师可以尝试设置一个启发环节:(1)在学习时,你所在的这一小组开展合作学习顺利吗?请总结经验教训。(2)根据活动体验和本小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合作学习规则。这样的启发体验活动,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理解,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还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让和声更美”离不开规则和每一个人的努力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