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路径建设与实践

2023-03-21 10:42张彦杰冯园园刘威丁凡王祥楠李福军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互联网

张彦杰 冯园园 刘威 丁凡 王祥楠 李福军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健康”;健康中国;示范区建设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数字中国”战略重要指示精神,2018 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1],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将宁夏确定为全国首个“互联网+ 医疗健康”示范区。近年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支持下,宁夏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解决全区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现况,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以创新应用为核心,以便民惠民为落脚点,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建立了新的就医模式和卫生健康服务机制,使广大群众看病就医越来越便捷,看“名医”越来越容易,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宁夏经验。

1 “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路径

1.1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

坚持“西部样板、全国首个”的建设标准。一是高起点谋划。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互联网+ 医疗健康”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委区共建工作机制,按照全域统筹、分步实施、突出特点、强化示范的原则,共同研究制订示范区4 年建设规划,出台了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将“实施智慧医疗升级工程”纳入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将“互联网+医疗健康”纳入综合医改,一体研究部署、一体组织实施、一体合力推进。二是高标准规范。制定出台“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药”“互联网+ 医保”等制度,以及管理类、服务规范类、应用标准类等20项规范性文件,形成完善的互联网诊疗收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保支付等制度规范体系,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三是严要求落实。自治区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问题,形成统筹协调、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示范区建设格局。定期开展“互联互通”“网络安全”调研,召开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举办“互联网+ 医疗健康”政策培训班,凝聚思想共识,匯聚发展合力。

1.2 以互通共享为基础,构建一体化管理模式

构建全宁夏“一张网”“一个平台”“一个库”“一个医疗集团”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推动信息互联互通[2],见图1。一是数据资源互通。依托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搭建省、市、县、乡、村5 级卫生医疗信息专网。实践省一级云平台模式,推动全区各级医疗单位、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接入省级云平台,初步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儿童免疫规划、“120”急救网络一体化、血液综合管理等医疗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打造部门、条线、层级之间数据共用、信息共享的“高速通道”。二是信息资源共享。投入3825万元建成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应用平台,覆盖40 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构建“统一入口、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监管”的互联网医院运营模式,持续推进医疗资源云化部署,满足实体医疗机构“线上+线下”数据互通及业务共享需求。三是监管形式集约。制定《互联网诊疗监督管理办法》,建成全区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处方审核流转平台、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将“互联网+ 医疗健康”监管考核体系纳入信息化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管。

1.3 以科技赋能为手段,创新便民惠民应用

把惠民应用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核心之举,深入开展信息化便民惠民活动。一是完善远程医疗应用。建成国家、自治区、市、县、乡5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在首府银川市试点建设“全国专家远程门诊”“银川市专家远程门诊”和“银川市在线互联网门诊”覆盖三个层级的“互联网+远程门诊”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拓展远程心电、影像、病理等诊断中心的服务半径,试点建设5G 远程超声、动态心电、远程脑电三大应用场景,推动诊疗时间、诊疗地域和诊疗内容上的全覆盖。制定宁夏全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对接建设方案,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二是拓展电子健康码应用。围绕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在实现患者依托电子健康码挂号、缴费、查询个人检查结果报告的同时,与疫情防控健康码融合,实现了核酸检测结果、新冠疫苗接种记录等数据的互联互通,方便群众查询个人健康信息,累计发码量达900余万。三是创新便民服务应用。搭建全区妇幼健康信息平台,制定妇幼专科电子病历标准规范,线上支撑居民“出生一件事”“电子出生证明”快办快结;建设全区医疗健康“一站式”结算平台,整合基本医疗、商业保险、民政救助等系统,提供住院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服务;围绕提升慢病管理、智慧医疗应用,开展面向居民健康档案互联互通的数据智能和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健康画像”应用,推动动态健康管理[3]。四是为基层医疗服务赋能。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投入6600万元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搭建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通过开展辅助诊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病历合格率;创建了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全科+专科”“县乡村”一体化的“线上+线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合作,把上级专家资源输送到基层[4-5]。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智能云巡诊车以及便携设备,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完成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数据对接,推动基层工作人员“只录一次”工作模式。

1.4 以促进产业为抓手,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坚持把示范区建设作为科技创新赋能医疗健康和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载体,自治区19个部门联合制定《关于促进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坚持政企联动,加快培育健康产业。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新型产业。在中卫市创建国家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在银川市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产业园,并建设宁夏(无限)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科技和产业优势,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孵化器。二是加快技术研发,延伸产业链条。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依托北京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科研平台成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与大专家.com合作成立全国首个院士专线Re医学教育基地,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建立“互联网+ 医疗健康”智能实验室,提供技术革新及模式创新支持。三是加强行业引导,促进行业自律。把医疗质量安全和数据信息安全作为红线和底线,建成了“互联网医院在线监管平台”,实现对互联网医院业务类型、人员机构的备案,以及不良事件、舆情和违规数据的监管,强化医疗质量规范管理[6]。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以及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应用云化部署,实现了统一监管、集中运维、快速部署,同时可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在银川市成立了首家“互联网+ 医疗健康”协会,出台个人数据隐私保护、药事管理服务等一系列自律公约,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 “互联网+医疗健康”实践成效

2.1 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典型经验

宁夏在充分调研地域发展的基础上,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共同规划、共同推进、共同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国家政策,凝聚相关部门,党政齐抓共管。通过“易统筹”优势引领,全面整合资源,建立了主管部门牵头,医疗机构和第三方信息化承建企业协同联动,在医疗健康应用方面创新实践,形成以应用惠民便民,以应用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机制。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银川市“互联网+ 医疗健康”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宁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推介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经验。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宁夏建设互联网+ 医疗健康”示范区。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进展与成效召开新闻发布会,宁夏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受邀参加并介绍经验做法。

2.2 构建基于一体化的治理资源整合格局

充分利用政府政务云,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造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数据枢纽,推动健康数据云存储,夯实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基础,形成一体化数据治理格局。已对接区内二、三级医疗机构51家,汇聚了700 余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12亿条医疗卫生服务数据,为下一步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全国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2021)城市排名中,银川市的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卫生健康信息化应用水平分指数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十位、第五位;中卫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卫生健康信息化治理水平分指数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分别排名第十位、第三位。

2.3 凝聚医疗资源建成了一体化服务场景

拆除医院围墙,打造全区一个“互联网医院”场景,通过自治区统建应用平台,以及医生资源云化部署的推动,形成“线上+ 线下”“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应用服务模式。“互联网+ 医疗健康”一体化平台覆盖40 家医疗机构,制订区域电子病历互联互通接口标准97项,收集各医疗机构上传数据达8794万条,汇聚互联网诊疗服务医护人员110671 人、药师1187人;远程诊断平台覆盖756 家医疗机构(含区外389家),其中远程影像、心电、超声已实现县级全覆盖,汇聚诊断医师资源4630 人(含区外1953 人),形成诊断医师资源库,初步实现了“基层检查+ 上级诊断+ 区域互认”分级诊疗模式[7],远程专家门诊接诊5500 余例,面向全国提供线上问诊797.13万人次,服务宁夏群众8.38 万人次。解决了医疗资源不均、服务能力不足、地方信息化投入资金短缺等问题。

2.4 打造融合社会资本的多产业集群模式

通過引入第三方科技载体、平台资源等优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合作打造第三方互联网医院模式,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发展机制,在医疗供给、健康管理、行业自律等方面,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新格局。累计151家互联网企业在宁夏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签订“互联网+ 医疗健康”协议,吸纳会员单位85 家,成立了互联网医院医药伦理委员会,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及流程。银川市健康医疗产业园吸纳了145家互联网企业,中卫市医疗云专区为区内外164家医疗机构、行业企业提供云服务。疫情期间,27家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形成联盟,累计向全国群众提供健康咨询近4000万人次,提供线上义诊服务2039.90万人次,开展心理疏导171.42万人次,发表科普宣传16.51 万篇,提供送药上门服务216.24万人次。

3 不足与展望

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有力推动了“健康宁夏”建设,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不够,新兴技术支撑应用场景拓展不深,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挖掘应用能力不足等。因此,宁夏今后还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提档升级,促进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3.1 持续健全完善互联网诊疗制度体系

进一步健全医保支付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建立费用分担机制,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利用。完善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促进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

3.2 持续推进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

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统筹规划,以中卫市获批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抓手,在中卫市打造多级联动互联互通体系,夯实县域信息平台、市级信息平台与省级一体化平台联动互通基础。打造中卫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计信息中心,开展智慧医疗、智慧管理等医疗服务,扩展基础数据库资源,推进医疗卫生大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应用。

3.3 持续推动医疗新兴技术深入应用

落实创新驱动,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推动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应用场景,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大惠民举措宣传力度。重点围绕“看病难、看病贵”等群众关心问题,充分发挥宣传平台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面向医生、群众等多维度宣传“互联网+医疗健康”意义、内容和社会效益,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3.4 持续加强医疗数据挖掘和监管水平

利用大数据一体化平台深入挖掘有效信息,将数据资源有效整合并利用,同时提升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管理水平和防护能力,加强互联网医院监管,进一步规范线上诊疗行为,确保网上诊疗服务规范合理。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互联网
“健康中国”中的白马股和黑马股
“健康中国”中的白马股和黑马股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卫计委再推“健康中国”战略型 健康产业或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