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星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教师要承担起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解决学生在思想、心理上遇到的问题,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基于此,文章简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原则,并从设计教学方案、借助数学故事、掌握语言艺术、优化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渗透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农村中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研究”(GH20211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7月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均有着直接的影响.各学科教师应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促进学生的兴趣、信念、理想、意志、情感等发展.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但个别学生在心理方面遇到一些问题,如自卑心理、消极对待事情、抗挫折能力差、情绪变化大、人际交往与学习方式不适应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个别初中生的认识、智力、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及实践活动中受到不好的对待,而导致他们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避免学生对“讲大道理”式教育的排斥,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心理疏导,形成积极情绪和健康的人格.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原则
(一)合理自然原则
要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不能离开数学教学目标,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在顺利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指向地自然渗透.比如,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學习意识时,教师可以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完成.如此一来,在学生合作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顺理成章.教师要避免在数学教学中“强行塞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否则心理健康教育会显得十分生硬、突兀,可能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节奏.
(二)适度适量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教师要遵循适度适量原则,合理地把控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时间.比如,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故事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故事的讲述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左右,点到为止,给学生留出一定思考空间.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师为学生讲述数学史及心理健康教育故事,可以促使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讨论热情.同时,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关注每一名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积极表现并给予表扬.如一些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敢于提出不一样的想法,这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表扬.需要注意的是,鼓励和表扬需要适当,无原则、无边界的鼓励和表扬会令它们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主动完善自己.
(三)机智机动原则
初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从数学教材中挖掘适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最佳的渗透时机及适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让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建立在具体情境中,掌握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教学艺术.每位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同时避免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一)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重要依据,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为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提供支撑,同时避免课堂教学偏离预期教学目标.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案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概括等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降低数学教学中的强迫性,让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发生;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释放心理上的压力,缓解情绪上的波动;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使学生自觉调节心理上的不平衡,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在“圆的对称性”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案.
1.在导入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新课:(1)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对称图形,同学们还记得哪些图形属于对称图形吗?(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3)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4)(PPT展示图片)请学生观察并分类,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5)这些图形点缀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你能够发现身边的图形之美吗?通过提问问题,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带领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2.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教师可布置完成圆的绘制、裁剪、折一折等学习任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各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讨论圆的对称轴数量、中心点位置的确定方式等.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利用群体效应并以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为榜样,向全班学生渗透挫折教育,引导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焦躁,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想法.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施压,通过开展变式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及抗挫折能力,促使学生在变式训练中学会随机应变.
3.进行课后总结,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在数学课堂中,一些学生没有机会展示自我,同时总结能力、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动机不足,无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中的发现者、探索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感,增强学生对自我及他人的认同感.
(二)借助数学故事
介绍数学史或讲述数学故事,可以突出数学学科的人文特征和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数学科学家的发现与探索经历,从而学会正确看待人生中的挫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应以典型事例为素材,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数学史、数学故事融合起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圆的对称性”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图形的对称美.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情感也是对称关系的,比如当你生气时照镜子,镜子里的你也会生气;当你微笑时照镜子,镜子里面的你也会微笑.为了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教师可以讲述一个男孩与钉子的故事.一位爸爸为自己儿子的暴躁性格苦恼,有一天,他主动和儿子约定,每当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男孩就要在木板上钉一个钉子.后来,男孩发现每天都钉钉子实在又费力气又浪费时间,于是决定控制情绪,不再乱发脾气.结果,男孩发现控制情绪也没有那么难.这时,爸爸又主动和男孩约定,如果男孩一天之内都没有发脾气,那么可以拔掉一枚钉子.随着时间的流逝,木板上的钉子都被拔光了,但是这块木板依然伤痕累累.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是否对朋友、家人说过伤人的话?这些伤害就如同木板上的洞,难以抚平.”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来引导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三)掌握语言艺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积极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调整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促使每名学生都能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与人相处的方法,多于学生沟通,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亲切、平和的态度和鼓励性的语言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使每名学生都获得发展.教师可以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积极的影响.
如在“二次函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回顾学过的函数知识,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并归纳出本节课学习的二次函数知识.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记忆二次函数知识的方法?”有的学生说:“我会将每个单元中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并且在笔记本上做目录,标注出每个单元的名称,方便以后查阅.”还有学生说:“我使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把每次新学的知识添加到思维导图中,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比如这节课的二次函数知识与一次函数知识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鼓励道:“同学们都很棒,都总结了记录、整理所学知识方法,使用笔记本记录知识便于储存、查阅,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可以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这些都是可取的学习方法,相信你们也从他们的分享中收获很多.”教师为学生营造出平等、安全、轻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又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A市到B市的公路预计2024年8月竣工,届时汽车在新路段上的行驶速度比之前将提升80%.已知汽车在新路段上行驶81km所用的时间比之前缩短了36分钟,那么汽车在新路段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教师由此问题的情境联系到现实,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家附近有哪些公路在修建,进而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生活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优化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备受鼓舞,进而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评价的育人作用,仅将评价作为点评学生不足的手段,导致很多学生害怕被教师点名、评价.还有一些教师给出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采用的评价方式刻板,这阻碍了评价的教学功能发挥.基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教师应优化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师生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注重过程性评价,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自卑、厌学心理.
为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应丰富评价内容,在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评价基础上,增加学生学习过程及心理状态的评价内容,如是否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能否接受他人的好的建议、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怎样的态度、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是否感到焦虑、在学习中是否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神经衰弱现象等.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心理状态的了解程度,使学生关注自己,客观地认识自我.
另外,教师应建立多元主体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上讲台为全班学生讲解习题,做一名“小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小老师”可以对班级内的其他学生做出评价,比如哪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最好,哪些学生出现了溜号等行为.在他讲解完习题之后,其他学生可以对“小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到很有趣,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认识了自己,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成长.
结 语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的实施需要依靠课堂教学实现,因此,各学科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教学融合的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手段,关注每名学生的成长,用发现、信任、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明灯,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美娟.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江西教育,2021(9):48.
[2]吴振宇.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初中生世界,2022(36):48-50.
[3]黄娟萍.初中数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34):41-43.
[4]田许利.兴趣与动机: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及调整探究[J].科幻画报,2023(2):24-25.
[5]刘萍,李明阳,侯立岷,等.聚焦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抗逆力[J].天津教育,2023(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