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平
【摘 要】 课本插图是小学英语教材的一部分,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细腻的描绘,将文本相关内容直观地、生动地呈现出来,进而对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的诠释和补充。几乎每篇教材阅读文本都配有一定量的插图,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借助这一教材特色,进一步全面、细致、深入地解读文本插图、运用文本插图,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课本插图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指出,教师要深入开展教材分析,进而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教师也要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资源,进而有效利用与开发这些资源。将课本插图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既能充分利用插图,又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这几种现象:一是对插图的利用不够,部分教师设置直接讲述文本跳过插图;二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比较单一,基本以讲解文本词句、设置文本问题为主,没有开展更多元的阅读教学;三是没能充分强化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优势,比如学生对图片的兴趣强于文字,对图片的理解也强于对文字的理解。教师要改变现状,就需要将插图与阅读有效结合,运用插图优化阅读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等,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看图说话,预测阅读文本的内容
插图能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当前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不愿意开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插图就不一样了,课本的插图能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有想说的冲动。因此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看图,让他们说一说从这张图中能看出什么来。教师对学生说的要求不要高,只要他们说就行,只要他们能说下去就要给予充分肯定。学生在阅读之前对着插图说的内容可以看成对文本的一次预测。预测是重要的阅读能力,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能培养他们的推理、分析能力。让学生借助插图预测一方面降低了单纯预测的难度,另一方面给学生更多施展的空间。学生预测的内容不一定要与文本一致,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表达。学生在预测之后再阅读文本就能有更深刻的体会,也能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人物的情感。
以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Story time The lion and the mouse为例,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也可以当成童话来阅读,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故事。教师先是截取教材的部分插图投射在白板上,在白板上学生能看到的是一头狮子与一只老鼠。教师让学生对着图随便表达。学生先是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比如“The mouse is small;The lion is big;The mouse is weak;The lion is strong.”教师问狮子与老鼠之间会发生什么呢,教师呈现出另外一幅插图,上面的内容为小动物见了狮子疯狂逃跑的场景。教师呈现的这幅插图容易将学生引入这样的情境,狮子抓住了老鼠。学生想到的自然就是“The lion killed the mouse”,教师接着问学生有没有别的可能。插图不可能显示所有的内容,有很多需要学生从表面的信息展开想象的。学生想到的就是狮子抓住了老鼠,但是没有吃掉它。教师就让他们对着他们的猜想进一步将故事叙述下去。
可以看出,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看图说话,说与文本相关的人与事,这其实就是通过插图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文本中。让学生说就是给他们表达的机会,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他们认为的文本的样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讲授基础的单词与句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充分地展现,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发挥。在看图的过程中学生的预测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发展,这不仅能提升他们阅读的兴趣,也能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
二、看图设疑,理解阅读文本的主题
小学生喜欢提问题,这几乎是他们的天性。学生在很小的时候,遇到他们没有见过的、不了解的东西会一直不停地问下去。但是当前的小学英语阅读课堂学生提问的意识不强,他们不怎么提出问题,同时也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本插图直观地反映了文本的内容,学生对着插图也很容易发现疑问。因此在学生看图的过程中,教师要设置质疑的过程,让他们问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看图的过程中不仅要能说出什么,还要能问出什么来,换言之,不仅要能看出文中有的,还要能借助问题看出文中没有的。学生設疑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理解文本主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要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观察学生提问,分析他们思维的特点,进而不断调整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当教师将一群小动物遇到狮子逃跑的课本插图呈现在黑板上,学生的提问就开始了,他们先是问“Why are the animals running away?”当教师将小老鼠站在狮子头顶上的图片呈现出来时,学生一连问出三个问题,“What happened just now?Why is the mouse so brave?Why is the mouse so happy?”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他们提问,教师再将这些问题呈现出来。学生对着这些问题对插图的思考就更深入了,对阅读主题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学生还问了这些问题,“Why is the lion so kind to the mouse?What makes the lion change the mind?”教师将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其实就是一个问题老鼠从第一幅图的担心害怕,见到狮子就想跑;到第二幅图的兴高采烈,在狮子头上载歌载舞,到底经历了什么。一学生对大家提出的这个问题是这样回答的,老鼠肯定告诉狮子什么秘密,然后狮子信服了。接着一组学生就围绕着秘密展开讨论。显然这个阅读文本讲述的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再通过这个过程的讲述向学生呈现寓意。学生问出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去找寻答案,这个过程也是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
可见,插图可以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直观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有限,有时候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或未知的词汇。插图可以用图像的形式呈现这些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通过插图,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角色形象和其他关键细节,进而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主题。同时,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阅读的积极性。小学生通常对图画更感兴趣,因为图画能带给他们愉悦的阅读体验。插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故事中,与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他们更深入地探索文本的主题。
三、看图复述,讲述阅读文本的内容
复述就是将阅读文本的内容以学生自己的語言表达出来,复述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也就是说,复述的内容有一部分来自原文本,还有一部分需要学生去创造与想象。首先,复述能提升学生的识记能力,能让他们将文本的重要短语与句式在具体的段落中呈现出来。其次,复述能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一篇很长的文章,没有一定的理解力,光靠记忆是很难复述完整的。最后,复述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复述不同于背诵,复述可以有自己的加工。学生的加工可以体现在语言上,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可以体现在情节上,他们可以添加一些情节,也可以删除一些情节;还可以体现在情感上,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复述中去。如果学生能对着插图复述,一方面能发挥插图的效用,另外一方面又能提升复述的能力。
教师可以将教材文本第六页一群小兽逃亡的图片、狮子将老鼠抓住于掌心的图片,还有第七页的狮子被网困住的图片、狮子从网中出来的图片、老鼠站在狮子头上欢歌的图片呈现在黑板上。为方便学生的运用,教材上还将这些插图编上了号码。教师先是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每一幅插图,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另外一方面也让他们沿着插图逐步深入。学生想到的五句话分别是,“The animals are running away;The lion caught the mouse;The lion was in the net;The lion was out of the net;The lion and the mouse became good friends.”教师将这样的五句话呈现出来,将插图隐去,将这五句话的顺序打乱,让他们依据刚才的插图,将这些句子重新编排。这其实就是让学生回忆插图,进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经常会将故事的前后顺序颠倒,或者出现不知道接下来要讲述什么内容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强。当学生能将顺序正确排列,也说明他们在头脑中基本能储存这五张图的场景,也说明他们基本能掌握故事的梗概。教师接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将每幅插图的一句话变成两句话,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是三句或者四句。有学生就以四句话呈现第一幅图的内容:“The animals are running away;The little mouse also tried his best to run quickly;He was so weak and he was the last;The lion was very close to him.”可见借助插图,教师通过复述能有针对性地分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复述的能力强了,阅读的理解力也自然变强了。
可见,通过观察插图并进行描述,学生需要将图像中的内容转化为语言表达。这需要他们理解图像中的细节和场景,并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来进行表达。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已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复述与插图相关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学生还需要将插图与文本内容进行关联。这需要他们理解插图所代表的故事或情景,并将其与文本中的信息进行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的主题和概念,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看图续写,拓展阅读文本的内容
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对读写的结合还不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借助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没有借助写作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读写结合能让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之所以没有充分地进行读写结合其中也有一个原因是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单薄,进行读后续写难度较大。写是对读的一次输出,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必然姿态。只要学生能写起来,进行什么形式的写、写成什么样都不重要,也就是教师可基于学生的阅读开展多元化的写作。比如,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续写能力。续写顾名思义,就是就着原文的表达继续将故事演绎下去。续写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续写必须建立在对原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只有理解了原文本,学生才能将之后的情节与先前的情节对接上。续写往往指沿着整篇文本的结尾将故事继续编造下去。但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插图,先呈现一幅插图的文本内容,然后让学生对着这张插图想象一下接下来一张插图的内容可能是什么,再将它写出来。在学生写出之后,教师再呈现插图,对比刚才的想象再做一些调整。这样的做法能借助插图给学生更多续写的机会,能让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发展,能让他们更全面地思考阅读文本。
阅读中教师呈现这样的课本插图,狮子抓住了老鼠。教师让学生先续写接下来的情节,然后再看课文是怎样写的。教师只让学生续写,但是没有强调写的形式。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展开多元的写作,可以写成对话,也可以第三人称来写成陈述性的文字。一组学生这样写的:“The lion caught the mouse. The mouse kept begging for mercy, but the lion did not listen to the mouse. The mouse changed his idea. The mouse asked the lion to let him go and one day he would help the lion. The lion was was not hungry now, so he let the mouse go. ”当然学生的这段续写,是经过反复修改的,因为小学生有许多单词不会写,因此需要不停地转换说法,尽量用学过的词汇进行表达。这里面只有“keep begging for mercy”是他们查找的电子词典上面的,其余都是他们共同探究的。这样的续写不仅能推动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提升,也能促进他们开展深度阅读。
五、结语
课本插图一方面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弥补了文本文字表现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插图的内涵,进而巧用、妙用、活用课文插图,以给学生更适切的阅读教学。换言之,教师需要由浅入深、巧妙引导,让插图成为撬动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一个支点。只要教师基于学生的发展有效运用插图,学生就能从看图、析图、悟图的过程中提升预测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学生对插图的理解与运用不但能发挥教材插图的价值,同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