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军 高雪飚 孟凡强 齐政霞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然而,大学生创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创新创业能力的缺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展创业培训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通过分析现有的问题和挑战,探讨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质效提升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提高大学生创业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创业。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质效;提升策略
一、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方法和框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与之相对应的是就业岗位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创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展创业培训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创业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离开校园环境后进一步的发展与成长。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旨在探讨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质效提升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为高校相关课程的开设和相关政策的制订与实践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及框架
首先,通过文獻综述法和实证研究法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高校大学生对创业培训的需求和建议,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最后,通过访谈法对高校创业培训教师、成功创业大学生等进行深入了解,获取他们对创业培训质效提升的建议。
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高校大学生群体,提升他们在创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质效提升需要注重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等环节。在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高校内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包括明确的创业教育目标、丰富的创业教育内容、有效的创业教育方法等。美国是创业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创业教育发展最为完备的国家之一,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的正规教育。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在大学设置了创业培训基金,鼓励大学生申请资金将想法投入运作,以培养其成熟的创业心态。
当前,国内高校现行大学生创业培训机制总体上也是比较完备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有研究指出,当前高校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整体规划、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显得空泛、缺乏实际指导性等弊病。与国外成熟的培训体制相比,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虽然在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在创业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仍有较大发展提升空间。加之中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决定了国内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机制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机制体制,而应有针对性地做出特色化的改进,符合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规律,提高大学生创业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提高自己在创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质效的研究,现有成果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质效提升的策略研究尚不深入;二是缺乏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全面考察;三是针对特定地区或特定类型高校的研究较少。
三、现有问题与挑战
(一)创业培训缺乏实践性
当前高校创业培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这也许是受制于现实条件而在国内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研究表明,实践环节对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纸上谈来终觉浅”,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是必要的一环。
(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创业培训课程主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通常以一级学科为单位划分学生群体,培训理论泛化悬浮,缺乏针对特定专业或特定群体的课程设置,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培训内容与个人需求的匹配度较低,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高校创业培训的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校内教师,而校内教师往往缺乏创业实践经验。这使得教学过程中难以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得理论悬浮而缺乏可实操性,极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对培训的信任度,大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家作为授课教师,是提升培训质效的有效途径。
(四)缺乏创业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现行的高校培训方案中,课程内容多聚焦在创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上,缺乏对创业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如今独生子女占多数的高校环境内,很多大学生缺乏独立的创业意识。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习惯了依赖父母、学校和社会,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能力。这种情况在创业过程中会表现为缺乏自信、犹豫不决、不敢尝试等消极态度,从而阻碍了创业的进程。在心理素质方面,有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时他们需要有足够的心理素质来应对。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有些大学生在一次创业失败后便无法承受压力、面对困难,甚至有些会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缺乏再次尝试的勇气,这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持续性是极为不利的。
(五)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仍存在疑虑
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对创业失败的恐惧心理未能向初次尝试创业的大学生营造一个包容度和信任度更高的环境,导致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态度畏惧,挫伤创业积极性,反向促使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
(六)其他阻碍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认为其与学术教育相冲突,或是自认为今后不会走上创业的道路,因此在培训过程中不够重视,懈怠对待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目前政府和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资金支持不足、场地匮乏等方面,使得相关培训方案的制订与落地执行受阻。
四、提升大学生创业培训质效的主要策略
(一)增加实践环节比重
实践环节的增设和高质量开展对提升大学生创业培训质效具有重要作用。在创业培训中增加实践环节,或是增设模拟实践的环境,注重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如安排大学生前往创业校友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比赛、创新创业项目等,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将课堂上教授的理论應用于实际操作中。同时,加强建设和运营创业实践基地,定期对实践项目的成果进行阶段性评估与反馈,及时予以调整。
(二)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专业课和创业课的融合建设,增设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对相关专业相关行业的学生提供更具前沿性和可实操性的课程。对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定期进行调研与分析,实行个性化培训,定制化设计培训方案,精准匹配大学生第一线的创业需求,为大学生提供第一手的前沿创业资讯。同时,引入导师帮扶制度,点对点、人对人,实行“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增加实践操作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创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全国高校共联的师资库,共享龙头行业的顶尖创业人才,引进具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家作为授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校内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相关培训课程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建立健全导师培训与评估机制,定期对创业培训导师的能力与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和补充培训。
(四)培养创业意识和心理素质
将创业心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中,增设对创业培训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掌握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动向。开展大学生与创业者分享与经验交流会,沟通创业心得,纾解创业受阻的压力与挫败感,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寻找个人能力的认同感、创业目标的真实感和创业决心的坚定感。
(五)撬动社会各界予以支持
目前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以下疑虑:创业信念和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创业能力和素质;缺乏指导和支持;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经验与资源的缺乏;法律法规和政策不了解等。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政府、高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指导和支持,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帮助其提高创业能力和素质,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以解决这些疑虑。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加强学习和积累经验,端正自身学习态度,不以懈怠的方式应付校内的培训课程,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打消社会对其创业的相关疑虑。
五、结语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办法梳理了国内高校现行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包括创业培训缺乏实践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创业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社会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的信任度等方面。针对以上挑战提出应对解决的五大方案:增加实践环节比重、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业意识和心理素质、撬动社会各界予以支持等,全方位地提出提升大学生创业培训质效的方案。同时,认为国内高校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成熟经验,应结合本国国情,有针对性地予以调整,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之路。
这些策略和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改善高校现行的大学生创业培训困境,为高校开展创业培训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还有利于提升社会整体对大学生创业的信任度与认可度,构建校社互促创业的良性激励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打造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