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三重
【摘要】“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强调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也给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进行提质增效,文章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路径进行简要探究,提出了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课堂师生互动、高效开展情境教学、严格落实分层教学四个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路径,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合理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提质增效;路径
引 言
“双减”政策的核心理念不仅在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就是促进学习的双向优化.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非常关键的学科,需要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这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与此同时,现实要求学生在学术和综合素养方面提升自己,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和创新需求,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这两个方面,即在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对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至关重要.首先,数学课堂提质增效有助于顺应素质教育理念,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需求.新时代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从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转变,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可以通过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此外,提质增效的数学课堂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教师通过设计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学习,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次,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而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可在提质增效的过程中引入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更富启发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科能力的要求,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形成更全面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此外,提质增效的数学课堂还能促进跨学科融合,幫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而小学数学课堂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科技、艺术等元素,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到不同学科的魅力,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学科整体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科融合的需求,为未来的学科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提升课堂质量,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而全面,避免冗余和重复,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这种优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实现教学资源的更精细化配置.同时,在“双减”背景下,专业化培训和提升机制,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高水平的教师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作用,还能够更灵活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此外,小学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离不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引入现代技术手段、教育游戏等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更灵活地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从而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数学课堂的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教师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从而更加愿意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科认同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提质增效的数学课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等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和合作,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于人才团队合作能力的需求,实现全面素质的发展.此外,提质增效的数学课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方法,这种自主学习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使他们在未来面对新的知识和问题时更具适应性.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路径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
通过融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呈现抽象概念,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适应“双减”背景下的教学需求.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借助数学软件,教师可以展示更丰富、直观的数学图形,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而具体.
以“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实时演示不同图形的轴对称变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同时,网络资源的运用也能够拓展数学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引入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获得更多的数学学习资源,进一步丰富学习体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观看相关视频,进行互动讨论,拓展他们对于轴对称概念的理解,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适应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另外,借助虚拟实境(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数学教学可以更生动地呈现抽象概念.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教师通过VR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和操作轴对称变换,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具体,教师借助AR技术,可以在实际环境中投影出轴对称图形,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因此,教师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使数学教学可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抽象概念更加具体,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更生动地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加强课堂师生互动
互动式提问是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定期的学科讨论是师生互动的有益补充,在学科讨论课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教师则可以就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师生互动的深度.
以“克和千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巧妙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对于问题的兴趣.如,教师可以提问:“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用克和千克来称量什么物体?称苹果时需要用哪个单位?”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思考,还能够在交流中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克和千克”的理解深度.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让学生互相讨论、合作,共同解决“克和千克”相关问题,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比较一袋盐和一袋洗衣粉的质量,这种互动式合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科合作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概念的理解,并且学会看称的刻度.另外,在学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在线投票系统等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参与活动来回答问题、表达意见.例如,通过在线投票系统,教师可以提出关于“克和千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投票,展示投票结果,从而形成实时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展示与“克和千克”相关的图表、实验视频等,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能够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师生之间更加积极的互动.
(三)高效开展情境教学
教师通过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以“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实际场景引入概念,增强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学“面积概念”时,教师可以选择校园内的具体场景,如操场、教室地板等,通过测量、计算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例如,在教室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地板的长和宽,计算教室的总面积,这样的实际场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面积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深度.与此同时,情境教学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面积”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生已经了解“面积”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要建设一个操场和一个花坛,请同学们需要根据实地情况计算每个区域的面积,以确定最佳布局.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概念,还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解决建设操场和花坛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区域的面积计算和布局设计,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情境教学还强调实践性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在解决操场和花坛布局问题时,学生不仅需要计算面积,还需要考虑操场和花坛的实际用途、设计美感等因素.通过实际操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数学教育的要求.
(四)严格落实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灵活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精准分层.
以“小数和分数”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包括他们在小数和分数方面的掌握程度.例如,通过课前小测或者回顾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辨别出哪些学生对小数和分数的概念掌握已经比较熟练,哪些学生可能存在较大的困难.然后,根据这一信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展性的任务,拓宽他们的思维深度.例如,在教学“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时,对于高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引入复杂的应用问题,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场景中的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折扣、制作食谱时计算材料比例等,这样的教学策略既能够满足高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更具体、形象的教学案例,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举将一块巧克力分成若干块的例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对于小數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时间等实际场景,帮助学生建立对小数的直观认识,这种具体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此外,分层教学还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例如,在教学“小数和分数”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授课、个性化辅导等方式,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小组中学习,获得更个性化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设立一个“专题小组”,让对某一方面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充当小组内的“小老师”,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和讨论,促使学生间相互帮助,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从多角度创新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卜玉彩.浅议“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3(8):79.
[2]邓潮海.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3(20):92-94.
[3]王招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策略的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3(12):87-89.
[4]刘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质增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4):92-94.
[5]海万宝.“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措施[J].智力,2023(14):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