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秀梅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前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问题导学法,以此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同时教师可利用这一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其数学学习效果.因此,为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更好地融入问题导学法,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从课程导学、课程教学两方面出发,提出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活化问题、互动性问题等,提高学生自主探知热情、提升其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策略
引 言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上,运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时,教师应依据现有的教育环境和单位主题的内容,制订一系列的问题探索任务,并确保提出的问题具有适当的复杂度,逐渐增强挑战性的深度.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可以有效地串联起数学知识点,以激发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强化他们的独立发现技巧,并在发散学生多元思维的过程中,优化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应用问题导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需要构建符合课堂主题的环境,并基于班上学生的现实学习能力及真实的思维水平,设定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解析和回答这些问题,以此深化学生对于整个章节内容的理解,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的进步,增强他们在自我发现和自学方面的能力,进一步优化他们数学知识学习效能.在使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和方向去思考这些问题,以激活他们的多元思维能力,让他们深刻领悟到学科知识点的核心意义,从而达到有效吸收与运用知识的目的,提高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能够促进师生互动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引入问题导学的这一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对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由于传统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对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运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结合问题进行感悟性学习。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已经为学生小学数学的学习作了铺垫,但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几何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仍然大大有所提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再使用教学小学数学那样的方式,可以适当对教学策略加以改变,使用问题导学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问题导学进一步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知,并且在问题导入的教学策略的指引下,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加深学生探求新知的能力,帮助学生可以更进一步的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对数学规律的认知。
(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进行问题导入,主要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度等方面,设计出贴合实际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以课前导入的形式,融入初中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在预习阶段结合教师提前设置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以此为之后的学习进行铺垫。通过问题导学法,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科的探索欲。此外,初中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教师教授的知识,学生还需要自身进行探究和深入学习,以此促进深度思考,加深对初中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三、问题导学法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课前准备作为教学活动的前置阶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决定了整个授课过程能否有序开展和各个章节是否得到合理安排.因此,为了确保问题导学法能够有效发挥其教育的价值,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准备好每一节课.具体包括:第一步,研究即将讲授的新知识与其之前的旧概念的关系,从而明晰如何运用问题导学推动学生新知的学习进程,例如从引入到深入等一系列的问题导向学习的操作模式的选择,在于学生对这些关系的理解深度.第二步,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包括他们已经学会的知识,他们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优势或不足,以此制订出适合他们的提问方向,选择合适的问答形式,以达到最佳效果,并且细化每个可能出现的实际场景下的应对措施,以便于及时调整,适应各种突发状况.
(二)在教学环节运用问题导学法
为了使问题导学法产生更显著的效果,数学教师必须根据课程主题和整体教学目标精准制订问题,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难题,从而深化他们对于数学理论的认识,并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的准确度.此外,学生也可以回答交互型的问题或比较相似的事物,学会团队协作的方式,以此建立自信心和积极探索的意识.
1.设计生活化问题
由于部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在学习时会感到困难,从而导致学习的效果不佳.为克服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配合生活中的实例构建实际的数学题目,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透过具体的问题去探索答案,进而深化对于抽象概念的认知和掌握.
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不等式”教学为例,这一单元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深入了解和领悟到不等式的实质含义,能识别各种事物的数量差异及它们之间存在的非等值关系,并且具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不等式的能力,同时依据给定的信息构建相应的不等式模式.为了加快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贴近生活层层推进的问题教学.举例来说,教师可呈现一张利用天平称物品质量的图片,其中可见砝码位于天平右侧,一个鸡蛋放在天平的左侧,且天平偏向右侧.对于这个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不等号表示鸡蛋的质量(记作A)与砝码质量的关系.待学生初次接触到不等式概念后,再通过融入生活情境的方式,提出更具挑战性的数学题目.如:两名学生在玩跷跷板,若他们都处于不用力的自然状态下,跷跷板会呈现左低右高的状态.假设小明同学坐在左端,其体重为60公斤,小红同学坐在右端,其体重未知,但携带了一个3公斤重的书包.如果小明同学没带书包,那么该如何用不等号描述小红的体重A与小明的体重60公斤之间的关系呢?经过学生运用该单元所学知识解答这个问题,可得到以下结论:A+3<60或60>A+3.然后,教师以此结果可以得出本堂课的核心概念,即不等式的基本含義,同时根据上述题目还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数学不等式,并加强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联系实际的基本意识,引导学生借助不等式巧妙解决生活问题,以此通过生活元素的融入,提高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设计互动性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观念,并提升他们的互助求知的能力,数学教师应根据每个教学单位的知识点,制订具有挑战性的团体研究课题.在解决这类难题的过程中,小组组成员需依据课本资料,深入讨论数学题目,每名学生都勇敢表达个人观点,借助相互间的对话和沟通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有效提升团队协同学习的效益.
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为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并理解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包括其内部的对称轴,从而建立准确的空间概念.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组织小组团队协作学习,设置有挑战性的探索型问题,鼓励各个小组共同解决数学难题,深入了解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比如,教师应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化程度适中,接着在大屏幕上播放如何制作轴对称图案的视频.学生可以看到视频中的教师先在一张空白纸上用笔尖点一滴墨汁,随后将纸对折并压实,再展开纸张时,会发现在折痕两侧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墨渍图案.基于此现象,教师可提问:折痕两侧的墨渍是否一样呢?为什么?折痕两侧的墨渍位置与折痕有什么关联?对于这些问题,每组学生都需要一起研究墨渍生成的原因,依据对折操作确认折痕两侧的墨渍是相等的,接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参考课本上的相关理论阐述轴对称、对称轴和对称点的含义.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借助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团体探究题目,推动学生小组间的协同学习行为,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集体学习意愿,还能在他们互相沟通的过程中迅速找到正确答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设计实践类问题
为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以实操为主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点及数学技巧去应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增进他们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能力和经验.
以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教学为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能够透过现实环境,认识线的比较及等比例理论,并借助实验操作深化学生对比例特性的理解,同时学习如何应用比例计算.为了实现这一课时的教学目的,数学教师可以融入问题导学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增设实践操作,以此使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本章节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技巧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学校内的各类设备创建实践探索问题:(1)使用卷尺测量教室前门到后门的长度,然后依据1∶60的比例绘制教室平面图;(2)借助直尺测量教室中桌椅间的距离,仍旧按照同样的比例,将桌椅缩放到图上.学生通过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先是用尺子确定每个物品的实际尺寸,而后利用等比例原理将所测得的数据转换为适用于绘画的数字,最后则是基于转换后的长短描画物品的位置平面图.教师采用这种实践类数学题目,不仅能激起学生的自我探索热情,而且能以此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而增强他们活用知识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1.建立和完善评价标准
在设计初中数学课程评估准则时,教师应观察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真实情况,根据问题的引导式学习特性,给学生设定清晰且具体的期望值,帮助学生调节学习态度,让每名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推动他们在学习技能和思维模式上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在策划这类的问题导学学习活动时,教师必须具有强大的管理才能,不仅应注意学生所展示的个性特征,也应该留意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结果,这样可以迅速转换学生的学习观点,进而让学生在积极探索和处理学习难题的过程中,得到深远的启示.这种基于流程的教学评定活动,能让学生获得有深度的学习体验,每一名学生都可以自我反省,并对科学的学习策略有所了解,与此同时不断地解答数学题目,强化数学知识的基础,提升整体素养.
2.评价主体多元化
多元的评估体系能为学生提供有深度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必须特别重视对学生实际学习的评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给予学生全方位、详细的指引,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受到多元化评估的影响,而调整学习策略.首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完成自我评估,教师应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既要考虑各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模式,又要观察他们在课程中的学习态度与认识需求,从而使评价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生间的互相评估,让他们指出彼此的问题所在,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并及時改正错误,如此方能真正实施问题导学法,充分发挥出评估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的问题导学法已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缺陷.为了解决现存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重视课堂准备、教学实施及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导学问题,开展有效的引导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小红.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2(12):97-99.
[2]骆芹.探究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2(6):120-122.
[3]卓林燕.“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新课程,2020(10):159.
[4]林晓敏.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苑教育,2017(4):50-51.
[5]董金霞.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