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雅斯
【摘要】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思想强调“做”的重要性,即在实践中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听讲,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逐渐形成实践能力.基于此,文章提出教师应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实施“优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优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果;设计各种实践活动,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优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在做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学习主动性;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与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基于“教学做合一”利用现有资源实施“优教”
在“优教”方面,教师应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一)精心研读小学数学教材
教师可结合《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中的要求,全面了解和掌握课本的内容,包括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例题解析、习题练习等,并按照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从教、学、做三个维度梳理课本内容,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教学重点.同时,教师应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确保目标设定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相契合,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应用.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课中,“笔算除法”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教师在精心研读课本的基础上,应基于“教学做合一”的目标,引导学生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过程,促进学生巩固口算的方法,结合课本例题1~4,带领学生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与“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逐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规则.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在探究完不同类型的除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促进学生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数学推理、归纳与运算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核心目标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做”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上,而“教”和“学”则分别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层面,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教学资源
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拓展教材资源,增强数学的教学价值,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测量、计算等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感知数学,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引入购物、旅游等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教师可采取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以“统计”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与统计相关的例子,在家庭收支统计、班级人数统计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统计图表等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引导学生探索数据背后的故事.如,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并分析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教师还可以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以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应用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文化背景,向学生介绍统计学的发展历史、统计学家的故事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是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有力工具.教师可利用PPT、视频、动画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问题具象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环境下更好地探究数学规律,提高数学推理与思维能力.几何画板是一个强大的数学图形绘制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与性质.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各种数学图形,在动手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利用希沃白板等工具,制作微课,使得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与课后复习中得到有效的指导.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图形的运动(二)”这一课中,“平移”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动画课件,再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引导学生观察平移的具体过程.教师依据教材中例3的内容,制作一个“箭头分别向左、上、右、下平移”的动画课件.在动画中,清晰地展示箭头平移前后的位置变化,以及平移的具体过程.学生观察动画,更直观地理解平移的概念.教师利用动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移的方向、距离和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等问题,加深学生对平移概念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由此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对平移概念的理解.
二、基于“教学做合一”促进学生“优学”
(一)组织数学游戏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学”,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设计相关数学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学习数学,实现“做中学”的教学目标,符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小学数学“简单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模拟购物”游戏中,学生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这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过程.以游戏的方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个性差异,设计不同难度与形式的数学游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计较为简单的游戏,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难度较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挑战精神与创新思维.教师在游戏中渗透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坚持问題导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实现“做中学”.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克服随机提问的习惯,预先设计问题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确保每个问题均有明确的目的性与指向性,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概念与原理.教师可实时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学生的反应与表现,适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与深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小数除法”一课“循环小数”课时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链.
问题1:什么是循环?
问题2:你们听说过循环小数吗?观察数字5.333333……,7.1454545……,9.26352635……,你们发现了怎样的规律?
问题3:结合之前学习小数除法的经验,请尝试计算400÷75的结果,并说说它的特点?
基于问题链,“做”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问题从“循环”开始,逐渐过渡到“循环小数”,再过渡到“循环小数的计算”,由浅入深地推进学生“做中学”,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将“做中教”落在实处,实现“教学做合一”.
在“小数除法”中“循环小数”的知识讲解中,教师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循环小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教师先以“什么是循环?”引导学生理解循环的概念,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循环现象,理解时钟的指针、四季的更替等,引出数学中的循环概念,再以“你了解循环小数吗?数字5.333333……,7.1454545……,9.26352635……有什么样的规律?”的问题让学生观察与思考,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找出重复出现的部分,尝试总结循环小数的规律,最后教师以“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活动,你能计算400÷75吗?它有什么特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除法计算,观察结果中小数部分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由此将“做中教”落在实处,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标.
三、基于“教学做合一”以丰富实践活动“优做”
(一)低年级小学数学“优做”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动手操作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拼、折、摆、画等方式创造角,从而深化对角的认识.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拼一个角,学生选择不同的三角板,以组合、拼接等方式创造出不同的角.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角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硬卡纸折(剪)一个角,或者以折叠、剪切等方式创造出一个角,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形成过程与变化规律.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个角,学生选择不同长度的小棒,以摆放、组合等方式创造出一个角,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大小与变化规律.
(二)中年级小学数学“优做”
在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可采取习题训练策略,精选典型习题,让学生在“做习题”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程中,为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教师精选两道典型习题如下:
习题1:在跳高比赛中,蹦蹦同学跳过了1.14米,跳跳同学比蹦蹦同学跳得低0.05米,吉吉同学比跳跳同学跳得高0.25米,那么吉吉同学跳过了多少米?
该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小数加法的应用能力,学生理解题意,根据已知条件列式计算,得出吉吉跳过了多少米的答案.在这道习题解答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小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学会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习题2:已知井深15.5米,现有一只蜗牛要从井底爬出来,白天往上爬3.5米,夜晚往下滑2.5米,那么这只蜗牛爬出这口井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该习题注重培养学生小数减法的应用能力及简单的数学建模能力,学生分析蜗牛白天与夜晚的爬行情况,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得出蜗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爬出这口井的答案.在具体“做题”中,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运算定律,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在学生做题、讨论、纠错的每一个环节中,均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高年级小学数学“优做”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了强化“模型思想”核心素养,教师可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更好地贯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中.师:“在这些植树问题中,你能归纳出哪些数学模型吗?”基于教师的启发,学生归纳常规植树问题解题特点,结合较为容易出现的封闭环形植树问题,生:“两端植树=总距离÷间隔数+1”.由此学生更好地构建了数学解题模型,更好地渗透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做)理解与解决问题(学),得到了教师的引导与启发(教).在“做”中“学”,在“学”中“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中,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动手操作等方式,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利用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在“做”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杉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以“‘数学大富翁棋我来做”综合实践作业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3(12):44-48.
[2]范韦莉.贴着儿童行走:小学“做数学”学习素材的特征与开发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3(28):66-68.
[3]王耀雅.不妨做个“链接师”———“链接”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数学教学通讯,2022(25):66-67,86.
[4]郭慧芸.小学数学低段跨学科“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研究———以二年级“我给恐龙做名片”为例[J].新教师,2022(12):49,60.
[5]董卫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的主要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2):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