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生式发展的高职院校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3-03-14 16:09周路坦赵绮
华章 2023年12期
关键词:医学专业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周路坦 赵绮

[摘 要]基于内生式发展的概念,分析该理念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优势,从顶层设计、师资挖掘、分层规划、课程延伸与资源库等多个角度讨论内生式发展下高职医学课程思政建设方向以及策略。由于医学专业和其他专业有较大区别,不仅对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需要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在完善课程思政体系中,需注重职业责任感与岗位精神的培养。加强对于高职院校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行业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内生式发展;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把各类思想政治资源,包含理论内容、精神引导、价值追求等在内,融入课程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影响学生个人的思想认识、日常言行与生活态度等,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而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办学的新标准、新方向,应当要求课程开发形式进行适当调节,走上内生式发展的道路,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一、内生式发展课程思政建设

(一)内生式发展概述

“内生式发展”实际上是实现自我导向的过程。该理念强调遵循事物运行的内在规律,追求目标的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良好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该理论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并投入经济社会实践运转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将内生式理论引入到课程思政当中,就需要遵循教学体系以及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和特点,注重教学本身的推进规律、医学课程培养现实需求,逐步挖掘师生内在价值与有效资源,进一步贴合思政建设的目标。结合高职师生自身特点以及教育特色,不难发现,内生式发展理论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运用具有极强的可行性,究其原因在于高职师生内在都潜藏着有价值的思政需要以及可用资源。在高职课程思政中,需要在讲解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引导高职学生充分把掌握专业相关理论及技能,并将其内化成品德修养,深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国家总体进步的关系。由此可知,内生式发展和如今高职阶段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之间,有极高的契合度,换言之,内生式发展应当是高职阶段课程思政发展的正确选择[1]。

(二)内生式建设优势

首先,内生式发展重视并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建设课程思政,最终效果落在学生身上,在建设开发中,要一直围绕学生展开,特别是学生收获感的优化。现阶段,社会上依旧存在过于强调高学历及文凭的情况,片面地认为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就“不如”本科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高职生自身也会将个人成长目标也仅局限在有一技之长傍身即可,降低对于自身的要求,缺乏对于个人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学生此种状态似乎给课程思政的推进造成诸多阻碍,对此,学校只能通过完善授课内容,更新教育模式,让思政逐步介入到专业课程中,转变学生不良的思想状态。在传统学习思路下,需要先把已经掌握的内容梳理干净,或是能够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吸收新内容,更新知识体系。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优势为内心原有的干扰元素较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职生通常对职场生存缺乏信心,也存在一些困惑,不了解岗位对人才能力的实际要求与评价标准,同时也有意愿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道德修养。因此,新时代教育背景以及职业发展要求之下,高职学校的课程思政开发,需在将思政知识单刀直入融入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调整到研究学生诉求,提炼好奇点与兴奋点的方向上,通过针对性引导,逐步丰富课程思政传递的内容,发挥学校育人的职责,使思政引导作用在高职生实际困惑与学习需求上,以此促使学生能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其次,内生式发展强调挖掘及更新教师自有资源。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条件就是教师,而高职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师大多拥有一项技能。课程思政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引导高职生了解国情,并对民族复兴保持高度认同。对此,教师能借助个人经历,引导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于学生思想的引导,以上都是高职教师既有优势。如今的高职教育,普遍形成“培训”的风气,教师极为注重技能方面的训练,对于理论知识方面的传授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同时这也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和空间,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既能够弥补理论教育方面的缺失,同时还可借助理论教育强化思政引导。因此,高职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应深入挖掘及体现教师自有资源,利用内生式发展观念加以导向,由思政要素的单纯插入,转变成理清教师自有知识体系,释放出其自身的价值,鼓励他们通过长期实践,积累更多信息,加强自我体会。这样不仅能保持专业课程教学活跃的氛围,还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教师自己同样会收获心理上的满足,实现课程思政的常态化运转。这就需要专业学科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主流价值观内容。

最后,内生式发展注重整合完善课程既有空间。课程应当是建设活动开展的基础载体,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育人的主要途径。假设课程建设不佳,相应的思政功能,也就无法体现。近些年,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趋势,国家在高职教育领域投入较多的资源。在此背景之下,高职课程内容应当能体现出我国社会整体发展趋势、需求。新时代课程思政开发需遵循内生式发展的基本观念,重视对课程内在的开发,展现出其承担思政教师职责的作用。实践中,由原本预留更多课时,转变成优化课程框架,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探索适合思政教育的切入点,使专业讲授和思政教育相辅相成[2]。

二、内生式发展下高职医学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一)改革顶层方案

内生式发展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的推进,仅面向某个课程,制定具体的体系建设计划,很难进行标准化处理,更不能通过“一刀切”的方法落实,但这不代表各个学科的思政建设完全交给任课教师。常规观念下,思政教育属于独立专业,而课程思政具备明显的跨学科特点,并且不是所有教师均掌握跨学科规划与教育技能,即便自身主动性极高,依旧要借助充斥创新氛围的环境,并能适时得到引导及帮助。特别在建设初期,医学课程教师对于思政教育方面的认知并不深刻,难以找到专业学科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切入点,即便找到了学科当中的思政资源,也很难把握二者的融合尺度,更无法确认挖掘信息是否符合当前教学需要,整体方向是否正确,采用的授课模式与介入方式是否合适,课程思政教育成果能否经得起推敲。而上述的一切问题,均要借助顶层设计,搭配高度契合的组织体系、运行模式与政策规定,全面推动创新,允许试错,并调动各方力量,强化资源汇总,不仅要及时予以个人肯定,还需给参与教师创造沟通交流的条件,在高职院校内,打造跨院系分配师资力量的格局,为医学课程教师,提供发展思政教育的相关资源,形成协同作战局面。此种局面,既能推动单个学科的完善发展,又利于以点带面,促使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开花,引导更多教师投身于课程思政的开发中。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尝试开发校级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研究机构,当成专业化的工作渠道,作为学校和教师日常交流、统一管理课程开发、统筹分配资源、提供专业帮助、分享尝试经验、巩固开发成果等的平台,促使医学课程思政机制得以稳步建设。

(二)挖掘教师资源

对于教师资源的挖掘,首先,消除教师个人的理解误区,积极转变育人观念。如今,课程思政已然是学校各个学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而在现实运作中,诸多专业课程教师在课程思政开展方法等方面,缺乏系统化了解。具体来讲,一方面,课程思政并非一个学科,本质上是一种教育理念。高职学校教师需正确认识到,若想真正展现出医学课程的育人作用,就应主动挖掘其中思政资源,打造全课程教育模式。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属于系统化的工程。当前关于课程思政的概念叙述会多种结果,但最终的目标指向大致相同,从思政课程发展至课程思政,应当是各院校达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任务。高职学校应当尝试利用讲座与会议等活动,转变教师的认识,明确自己在建设课程思政中的价值。

其次,准确锁定医学课程和思政的互通之处,保证思政元素挖掘方向的合理性。院校实际建设中,因为部分教师个人认知上的问题,加之能力与经验上的缺失,导致思政资源提取及应用限制在某个学科或是某门课,容易引起思政教育的同質化,无法建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弱化医学专业课程本身的育人作用。所以,应当找到医学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关联性,确认建设切入点,明确各门专业课程的界限与侧重点。

最后,面向医学生的教育,应当着重突显“医者仁心”方面的引导,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日常价值引导,使学生始终坚持以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先,逐渐成长为合格医疗从业者。关于实验实训教学,应当强调学思融合,做到知行合一,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创新,锻炼个人医学实践操作。为此,高职学校可组织集体备课、分享研讨会等,使教研同步推进,尊重优秀课程特色,挖掘深层的思政要素[3]。

(三)分层构建课程

课程教育目标包括技能和理论、方式和过程、态度和价值等三组目标,这三组目标的自身含义以及具体侧重,都能体现出各门课程的教育理念与属性。而从课程整体的角度来看,讲授理论及技能、了解方式及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与健全人格,应当是教育理念逐步完善和优化的三个阶段。推动课程目标合理统筹是展现教学价值和育人作用的必经之路,因此,需要重新审视专业课程,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学生人格及精神层面。例如,医学检验涵盖数十门课程,这些课程基本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且其中带有的思政元素也相对较为丰富。若要达到医学课程教育目标,应当统筹挖掘各个属性学科中的思政要素,充分展现出思政各个层面与视角的功能。以基础课程为例,由于其本身所具备的严谨性、科学性、系统化以及基础性等特征,教师应当尝试在实验方法及理论逻辑、真实励志故事、严谨态度等,提炼有价值的资源,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优化他们的言行作风。而在开展专业方向课程,应将医疗卫生中实际蕴藏的思政要素,合理融入医学知识讲解中,联系实际案例以及社会热点,拓展课堂知识,如传染源检测、疫苗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大部分医学学科思政元素,能借助交流探讨、案例教育等方法,融入课堂教育;同时,还需在医学课本中能体现出来,以便进一步丰富可调用的思政资源,强化职业素养与医学价值德育,提供多个维度上的资源帮助。

医学课程建设,不仅要整合思政资源要素,还要加强对教师思政意识的培养。在医学检验行业高速进步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师能掌握领域动态,注重对课程及专业设置价值的理解。学校在培养教师技能中,应当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比赛、奖励激励、公开课等方法,丰富引导形式,并将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纳入教师业绩考评当中,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切实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联系起来。

(四)推动课程延伸

在实际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在先行课程尝试成功,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一定基础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再组织全校统筹推进,动员医学专业开启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所有参加先行课程的教师,通常对课程思政概念形成初步认识,并且其课程设计水平也在探索过程中有所提升,能够围绕自身主要讲授的学科,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并能将专业理论和思想价值引导有效融合,落实育人目标。在此期间,学校应为此类教师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并鼓励相关教师通过上文提到的研究机构,以及参与先行探索活动的同伴,保持长时间的交流,定期组织学术研讨,相互补充、共同进步。这不仅有利于学校整合开发建设资源,寻求突破点,并能帮助部分教师丰富实践经验,有精力继续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同时,还具有示范作用,引导其他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创新改革活动,并吸引更多师资,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价值和作用,实现课程的全面延伸[4]。

结束语

结合内生式发展的概念,以及医学专业特点,高职院校在开发医学课程思政中,应当重点挖掘内在资源,鼓励高职教师利用其自身对市场的感知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并从中提取医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同时,学校方面应当对医学课程思政建设主动予以支持,起到统筹引导的作用,通过分层构建课程、推动课程延伸等措施,实现医学专业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推动医学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燕燕,朱冬梅,张宝乐,等.课程思政在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链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22(9):64-66.

[2]曾武祈,朱扶蓉,匡德花,等.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2(8):55-57.

[3]王东生.医学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3):161-164.

[4]刘雅楠,曲柄光.医学技术类人才课程思政研究:以医学图像处理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4):65-66+71.

作者简介:周路坦(1983—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

赵绮(1986—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医学专业课的建设路径探究及价值分析”(项目编号:2022-ZZJH-201)。

猜你喜欢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论医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探讨
高校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