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 要】同伴关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同伴关系会让儿童受益终身。幼儿同伴关系受到家庭、幼儿园及幼儿自身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性别差异、缺乏交往技能、以自我为中心、易情绪化等特点。基于此,文章从家庭、幼儿园、家园共育及社会四个方面探讨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同伴关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 同伴关系 影响因素 特征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2-92-04
近年来,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的同伴关系会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发展,对个体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自信、积极、乐观的性格,反之则会形成胆怯、消极、悲观的性格。因此,幼儿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同伴关系。幼儿同伴关系发展关系着幼儿的成长,学界大多研究集中于幼儿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特征、策略等方面,但探索影响良好同伴关系发展因素的相关研究还不多。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幼儿同伴关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研究以探讨幼儿同伴关系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从中总结出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有效培养策略,切实推进幼儿良好同伴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关系的内涵
同伴关系常常是指同龄儿童或者是心理发展处于同等水平的多个个体通过交往而逐渐形成的人际关系。[1]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使幼儿获得与人交往的技能,他们能根据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还能尊重倾听他人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良好的同伴关系更容易使幼儿理解他人、接纳自己。相反,不喜欢和同伴交流的幼儿则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在同样的情况下,不善言谈的幼儿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会不及能说会道的幼儿,因为他们的社交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非常重要。
二、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指身体素质好,身体机能正常。关于心理健康,国内外尚无公认的界定,因为研究者依据的健康标准不同。《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2]一方面,同伴关系对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不一样的性格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有的人多愁善感,而有的人活泼开朗。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个性的人,而不是培养整齐划一的个体。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如果同伴关系得到良好的发展,对幼儿的品格、气质、精神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同伴关系与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密切相关。沟通和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基本的方式,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同伴关系主要通过语言来实现。幼儿之间一问一答是他们交流表达的方式,当然矛盾和争吵也十分常见,如何处理矛盾、如何化解冲突,此时幼儿能够自己解决那是最好的,如果幼儿之间不能解决,教师的及时介入是必要的。教师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给幼儿渗透正确的观念。同伴交往过程中,相处融洽会使幼儿收获友情,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三、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出生和成长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和家庭环境对孩子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首先,父母的榜样作用不自觉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交流方式会影响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家中建立和睦有爱的沟通氛围,让孩子学会积极的沟通方式。其次,父母对待孩子交朋友的态度以及父母的指导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同伴关系发展。孩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父母的指导及态度对孩子同伴关系的发展十分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同伴交往持积极态度会促进其同伴关系的发展,反之则会削减其同伴交往的意愿。最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孩子的同伴关系也有密切联系。相对来说,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同伴关系发展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幼儿园因素
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园成为他们主要的成长环境,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都是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师的教学水平方面,部分教师不注重教授幼儿技能和知识,忽略幼儿的人际交往,在平时的课堂中多以讲授为主,不重视幼儿之间分享、合作游戏活动的价值。在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方面,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各个幼儿园秉承不同的育儿理念,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办学质量比较好的幼儿园不光注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注重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让幼儿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有所发展,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三)幼儿自身因素
幼儿的性格、气质、情绪控制水平、语言能力以及移情能力等都会影响同伴关系的发展。[3]第一,每个幼儿的性格都不一样,有些幼儿喜欢与人交流、爱说爱笑、开朗活泼、大胆勇敢,而有些幼儿内向、害羞、胆怯、安静。在幼儿园中,开朗活泼的幼儿比较受同伴欢迎,而内向孤僻的幼儿容易受到忽视。第二,如果一个幼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则容易形成冲动型人格,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易躁等,这些表现在同伴交往中通常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第三,语言表达是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从咿呀学语到谈吐清晰、条理分明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日常交往中要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总而言之,同伴关系的发展与幼儿自身有很大的关系。
四、幼儿同伴关系的特征
幼儿同伴关系具有性别差异以同性为主、缺乏交往技能、以自我为中心、易情绪化等特征。其一,性别差异,以同性为主。在幼儿园同伴交往中,男孩只和男孩玩,女孩只和女孩玩,这是常见的现象。幼儿期存在明显的同性别交往倾向,研究表明,各个年龄班的幼儿都倾向与同性交朋友。这一特点在小班最明显,到了中班情况有所改善,有些男孩会选择和女孩玩,但女孩很少会选择和男孩玩。进入大班后,幼儿重新表现出偏同性的交往情况。[4]教师应该多组织异性之间的交往活动,给幼儿提供与异性同伴交往的机会,多鼓励异性交往,这样有利于他们对自己性别的认同,让他们的思想更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其二,缺乏交往技能,“交往策略性不强”[5]。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因为缺乏经验,同伴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当发生冲突时,部分幼儿会回避冲突,不敢直面问题,采取躲闪和逃避的做法。这类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主动、不热情,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遇到困难时很少会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长此以往,很少有幼儿主动和他们交流与玩耍。其三,以自我为中心。当前,幼儿园同伴交往过程中存在一种常见的现象,即以自我为中心,这类幼儿处事上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6]有些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一意孤行、唯我独尊、骄横无理的特点,这些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此外,不少家庭中的老人也担任照顾孩子的角色,隔代教育产生了许多问题。例如溺爱会让孩子变得傲慢,在与同龄人相处时表现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懂得相互尊重,在他們看来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们转,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其四,易情绪化。幼儿同伴关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易情绪化,由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很多情况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幼儿经常会选择大哭大闹来发泄。在同伴交往中,如果遇到与自己意愿相违背或者不符合自己兴趣和需要的情况时,幼儿就会表现出激烈的情绪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需要注意情绪管理,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
五、幼儿同伴关系的培养策略
(一)家庭方面: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注重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社交能力。第一,幼儿同伴关系的良好发展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首先,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通过协商解决矛盾,保持家庭氛围轻松愉快,让孩子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其次,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家长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这样幼儿在交往时也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第二,家长注重言传身教。家长发挥榜样作用,既要重视言传又要重视身教,对孩子提的要求自己也必须遵守,家长应严于律己,才能让孩子信服。第三,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交往观念。在同伴关系方面,家长和孩子的社交标准具有差异性。家长可能会考虑家庭背景、个人品格、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而孩子觉得能一起玩、在一起开心就可以成为朋友。对此,家长不能用自己的社交标准去要求孩子,应该尊重孩子对同伴的选择。另外,鼓励幼儿大胆交往,支持幼儿发展同伴关系。家长为幼儿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幼儿园方面:开设课程,创设交往环境
幼儿园主要从开设有关同伴关系课程、创设良好的幼儿交往环境、教授幼儿同伴交往技能三个方面出发支持幼儿同伴发展。首先,幼儿园应开设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课程,指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课程可以将绘本故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组织幼儿阅读分享绘本,建立对同伴关系的认识。另外,开设的课程还可以充分發挥各类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优势,增加幼儿交往机会,培养交往能力。[7]其次,“创设一个宽松的交往环境也是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一个方法”[8]。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交往的环境,创造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主动交往。此外,幼儿园应为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营造融洽的交往环境,营造舒适、温暖、友爱的交往氛围,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轻松交往。最后,教师应教授幼儿同伴交往的技能,用间接经验来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提升他们的同伴交往水平。例如鼓励幼儿分享玩具、主动帮助同伴、学会关心安慰同伴等。同时可以通过“移情训练”引导和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移情训练”对于培养幼儿和谐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让幼儿设身处地地感受同伴的情绪和思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9]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学习同伴交往技能。
(三)家园共育:幼儿园和家庭共同促进幼儿同伴关系发展
良好的幼儿同伴关系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共同努力,家园携手共同促进幼儿同伴关系发展将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在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秉承一致的教育理念,否则会让幼儿陷入矛盾之中,不知道是应该听家长的还是听教师的。家庭和幼儿园应该共同努力,一起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其次,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保持沟通。家长在接送孩子时要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同样教师见到家长时要反映幼儿的在园表现。总之,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遇到问题才好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让幼儿健康成长。
(四)社会方面:邻里融洽相处,创设良好的社区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社会方面可以从邻里关系到社区环境,再到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入手。首先,邻里应友好相处,处理好关系。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居住在小区,邻居之间接触机会较少,但是正因为如此,邻里关系更应该恰当处理。其次,社区是幼儿除了学校待的时间较长的场所,社区有儿童游乐设施,幼儿经常在一起玩耍、嬉戏,从中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因此,社区应该给幼儿提供娱乐设施和专门器材,为幼儿发展同伴关系提供场所。最后,整个社会应该积极弘扬和谐友善的风气,为孩子的成长创设积极有益的社会环境。总之,培养幼儿同伴关系需要邻里融洽相处,创设良好的社区环境,培育文明友善的社会风气,提供和谐的交往环境。
【参考文献】
[1]魏红云,闵元媛,王鹿鹿.幼儿同伴关系与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1):162-163,174.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22.
[3]李艳菊.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8-9,28.
[4]邹晓燕,李英玉,黄晓梅.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与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7/8):72-75.
[5]张璐璐,高东慧.班级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原因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5(4):66.
[6]喻小琴.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及交往能力培养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6(7):49-51.
[7]樊文汉,朱燕萍.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12):109-110.
[8]陆璇.浅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J].财富时代,2020(7):204.
[9]徐紫玥.依据幼儿同伴关系类型提升幼儿交往能力的思考[J].家长,2020(2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