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设计研究

2023-03-13 01:44李晓华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呼兰河传小学语文

李晓华

【摘 要】逆向教学设计为教师建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呼兰河传》为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应当发现整本书教学价值,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建构整本书阅读策略,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从而推进任务驱动性学习,设计具有系统性、整合性、发展性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逆向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 《呼兰河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2-49-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将“整本书阅读”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从课程层面肯定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整本书阅读能够提供整体的、系统的学习情境,能够很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作用。”[1]然而目前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整本书阅读内容纷杂,结构宏大,阅读时间长,部分教师自身的阅读时间不够,驱动力不强。其二,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负担重,没有时间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也缺乏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能力。其三,大部分学生会阅读教师推荐或自己感兴趣的书目,但因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对整本书的阅读呈现浅表化、碎片化。由此可见,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任重道远,提高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能力十分重要。

“逆向教学设计(Backward Design)”是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这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先确定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再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最后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2]逆向教学设计将学生定位为教学活动主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并且建构出清晰的教学设计框架,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整本书教学设计,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本文以《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探索整本書阅读逆向教学实施路径。

一、发现整本书教学价值,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0年,是萧红在香港病逝前的作品。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父的园子》选自本书第三章,因此可以单篇课文带动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这个时期的阅读,正在由“情节”中心向“思想”中心过渡。[3]阅读经典作品,不仅要感受人物形象及其所处的环境,而且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入解读作家和作品,可发现整本书的教学价值:其一,语言富有艺术感染力。在《呼兰河传》中,萧红用独具一格的语言打造出自己的文学世界,赋予景物独特的生命力,把和祖父在一起的童年趣事写得充满诗意,抒发了自己在生命尽头对祖父深沉的依恋和童年快乐自由生活的怀念。学习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创造力。其二,环境描写和人物命运背后蕴含的主题耐人寻味。在这本书中,萧红不仅描写自己的童年生活,而且还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以独特的视角对封建思想统治下的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深入探究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根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和高阶思维能力。其三,作品有超越时代的现实意义。在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背景下,本书对人物命运的思考可以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发生同构性关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基于学情考量,关注整本书的教学价值,可确定《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的预期学习结果:①抓住关键词句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关注人物的命运,理解作品的主题,提升思维能力。②学习作家的语言表达,书写自己的童年生活。学习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形成阅读整本书的策略,交流整本书的阅读感悟。③思考问题,如我们从作品中受到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该如何面对别人的欺凌?看到他人受到欺凌时应该怎么办?④了解《呼兰河传》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

逆向教学设计以确定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为教学目标,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了教学重点。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设计倡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作品的语言、人物、情境、主题等层面进行深度理解和感悟,促进对整本书的迁移运用,通过整本书阅读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建立联系,从阅读中获得精神成长。课程标准指出,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由此可见,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与课程标准倡导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内在一致。

二、建构整本书阅读策略,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为了明确学生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以及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需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来进行教学设计。

目标①评估证据:从内容、写法、体会、疑问等角度进行批注阅读;根据前两章内容,绘制小城风俗思维导图,感受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制作人物名片,体会人物形象;绘制人物命运图,分析人物命运的根本原因;绘制思维导图,找出人性麻木、冷漠、愚昧、残忍的具体表现;小组合作交流对呼兰河小城人性麻木、冷漠、愚昧、残忍的理解。

目标②评估证据:感悟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内化语言表达,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目标③评估证据:播放两段视频,结合生活实际,深度交流这本书对自己精神成长层面的启发。

目标④评估证据: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和本书的创作背景;梳理每章节的大标题、小标题,并概括每章主要内容;摘抄有新鲜感的语句。

逆向教学设计以目标统领为基本原则,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追求,通过表现性行为,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其中,梳理章节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考查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借助思维导图和人物名片等阅读支架,指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理解、分析、鉴赏、创作,既能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阅读过程,对自身阅读进行反思和改进,又能考查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水平。通过表现性任务,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档案,有助于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整本书的策略,积累阅读经验,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三、推进任务驱动性学习,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

逆向教学设计倡导在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和评估证据后,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明确的目标,通过主动思考一步步获得相关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方法的迁移,提升核心素养。《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以“绘小城风貌,品人生百味”为核心任务,以“为什么作者反复说我家是荒凉的?”为大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可分为五个子任务。

一是阅读启动课——品童年真情,话童年趣事。启动课从学习《祖父的园子》开始,品园中景、园中事,悟园中情,体会园子和祖父带给作者的自由和快乐,引导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习课文的诗意化表达,通过选取典型景物和事例,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然后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体会祖父的爱是作者苦难人生的精神支柱。再结合阅读链接,延伸至整本书阅读,引发学生思考作者所说的“荒凉感”从何而来,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所说的荒凉是因为祖父的温情、园子里的欢笑已经离她远去,此时的作者漂泊在异乡孤独寂寞,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让她觉得人生悲凉。最后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用批注、摘抄等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

二是阅读推进课——拟章节标题,讲故事大意。按照每天阅读一章节的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内容。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学习,同桌交流批注内容,全班交流大标题、小标题的拟定,用任务驱动统一阅读进度,构建阅读场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持久阅读,防止学生半途而废,落实学习结果的达成,检测评估证据的有效性。

三是阅读交流课——绘小城风貌,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围绕小说环境、情节、人物开展评鉴式阅读,根据第一、第二章内容,绘制小城风俗思维导图。根据第五、第六、第七章内容绘制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和冯歪嘴子的人物名片或人物命运图。人物名片可以从年龄、身份、性格特点、人生遭遇、结局等方面来思考,试着为人物画像。人物命运图更关注人生遭遇,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人物命運的原因。学生展示完成的作品后,师生根据作品的完整度进行课堂评价和修改。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结构化,人物名片或人物命运图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并进行有依据的表达。此项任务中,教师通过搭建阅读支架帮助学生建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通过各种阅读策略展示自身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分享中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阅读的动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四是深度探究课——品小说主题,促精神成长。小学高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由感性阅读转向理性阅读,因此整本书阅读要重视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此项任务是在阅读整本书获得阅读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探究,进一步理解《呼兰河传》的主题,体会作品超越时代的现实意义。首先,围绕大问题“为什么作者反复说我家是荒凉的?”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书中相关章节中找出描写小城人性丑陋的具体事例,从对大泥坑的叙述,以及对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的描写中找到依据,小组合作完成树状结构图。理解小城荒凉更深层的原因是人性的麻木、冷漠、愚昧和残忍。其次,探究第二个问题:“小说中写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和冯歪嘴子三章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质疑反思,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辨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在学生交流后,教师梳理总结作品的构思:小团圆媳妇的故事体现出特定时代背景下底层人物命运的巨大悲剧,有二伯的故事写出小人物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冯歪嘴子对冷嘲热讽不屑一顾,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这样的顺序是作者的精心布局,小说的最后作者把坚强的力量和生的希望传递给读者,更能升华主题,引人深思。最后,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现实意义。借助生活情境视频,结合本书对大泥坑、小团圆媳妇和冯歪嘴子的描写,来谈如何对待弱者,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学生在理解内容、主题的基础上思考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自我相处,最终实现整本书阅读的育人价值。

五是读后分享课——交流童年趣事,分享读后感受。学生在启动课和探究课后,运用习得的语言和阅读感悟,书写童年趣事,思考整本书阅读对自我人生的影响。通过深度探究作品的主题和现实意义,学生对《呼兰河传》整本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的读后感完成质量较高。

以上任务层层推进,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并从书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进行《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思考学生从整本书阅读中将获得哪些阅读体验、阅读能力和阅读价值,确定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其次思考学生可以用什么证据来呈现阅读成果、达成教学目标;最后设计出一系列具有系统性、整合性、发展性的学习活动,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有效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

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相比,语言更加细腻,情节更加曲折,思想更加深刻,结构更加宏大,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能够获得更有深度和广度的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因此,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详细阐明预期的学习结果,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分享交流阅读成果,对作品的主题进行深度探究,提升思维品质,形成对整本书的意义建构,促进阅读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欣歆,管贤强,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82.

[2]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9.

[3]王崧舟,王春燕.腹有诗书气自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整本书阅读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2(33):10.

猜你喜欢
逆向教学设计呼兰河传小学语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逆向教学设计研究
例谈“逆向教学设计”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期望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设计
高中英语语法复习新方式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