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甜甜
摘要: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建立科学公正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课堂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能够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并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促使教师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本文深入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有效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策略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高校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各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程思政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然而,部分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标准,将知识与技能作为评价学生“学”的核心内容,以学生评价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教”的单一评价维度。并且,没有覆盖到课堂教学的微观层面,导致“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快速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将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运用好课程思政这一综合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
研究表明,大多数院校仍旧使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标准,将知识的传授与专业能力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对课堂教学的微观层面缺乏关注和探讨,导致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效果并不显著。梳理以上观点,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如课程思政视域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评价标准是否明确,“课程思政”的元素是否到位,时效性是否强,达成度是否高等方面还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摒弃传统只评价教师的现象,而是结合评价教师和评价学生两个部分,评价重点由传统关注教师转移到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使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革新课堂教学方式[1]。因此,教师平常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效,促进学生全方面综合发展,激发学生持续努力的内驱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的方式、教学效果和教学时间分配等,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建立科学公正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课堂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力保障,同时能够为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好的经验,不断完善課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是课程思政,是对于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有效检验。将课程思政相关的要素进行深度整合,以此来衡量是否满足要求或达到标准。课程思政是不是按要求开展?开展的如何?开展成效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得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把这套先进的理念植入我们的教学中,凭借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衡量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
从课程思政理念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来看,在对教师的评价上,目前仍然是更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过于重视分数等量化手段,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评价内容更注重标准和统一性,缺少个性化,评价方式也是重量化评价,轻质性评价,在评价结果上较难拉开差距。然而,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注入,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够从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体系精细化和指导标准系统化出发,积极探索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一是基本构建了课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课程思政不仅要建设,更要注重建设质量。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得到了明确,逐步形成将课程思政融入各专业课的教学评价体系,旨在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取得实效。从课程思政的角度着眼建立起了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机制,以推动在教学管理考核体系中设立“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等专门的评价指标;在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设立“素质”“素养”等思政教学指标,实施过程性考核,精准落实专业、课程标准中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权重,实现全过程思政育人。
二是不断完善了效能激励体系。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把课程思政的建设情况和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效能管理激励的重要参考;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内容与效果作为专业建设、专业分类、专业考评的重要依据;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成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的参考依据。在校级科研课题、教学成果、各项教学评比中设置专门的课程思政板块内容,凸显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三是逐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准。部分高职院校制定了《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标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过程、标准进行规范,对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量、度、质进行基本设定;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的创新方法和教学手段作为课程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观测点;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案编写、教学质量反馈等评价中,明确设置“课程思政元素”考核评价指标。
根据对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相当重视教学评价,但是对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仍旧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评价标准
截至目前,还没有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要求,而多数高职院校也仅仅只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来设计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没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就会导致评价指标缺乏普适性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存在偏差,无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评价功利化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基本上都将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侧重考察教师教学行为,主要从教态、教法、教材内容、学生成绩等维度进行评价,并且以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学期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学管理质量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目的过于功利化,无法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这与“课程思政”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也是不相符的。
(三)课堂教学评价维度单一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的评价结果,忽视了其他评价主体的作用[2]。比如,督导评价、同行评价、第三方评价等等。将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导致教师在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时担心学生接受程度不高,影响自身考评,不敢轻易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这样一来,不仅没有通过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反而在教学过程中畏手畏脚,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四) 课程思政植入痕迹明显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个别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足,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存在为了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的情况,课程思政和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将课程思政内容单独拿出来作为课堂的一个小环节来展开,与讲授内容融合不够紧密,课程思政开展形式比较刻板、生硬,植入痕迹明显,课程思政效果不明显。
(一)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摒弃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方法,遵循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理念,对课堂教学的成效多维度、多角度的全面评价。评价内容既要注重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还要注重评价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评价结果反馈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课程思政培养的目的是结合课程目标进行评价,课程思政目标作为课程目标的先导。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要和师德师风的提升与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思政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机统一。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多数教师仅仅是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这种方式只是将教材中的内容灌输给学生,不仅制约了学生综合发展,也无法激发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只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忽视了课程内容的合理性,是否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应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完善评价内容。首先,要评价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选取教材,帮助学生精准的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其次,评价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为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互相评价和上级领导为辅。但在实际开展教学评价工作中,又只注重学生的评价结果,忽视其他评价主体的作用。因此,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及时调整教师的评价方式,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明确、直观的体会到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師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直观的感受自身的教学行为并进行改进、优化,也能够发挥到课堂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评价理念,从不同的评价主体,通过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更全方位的教学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评价、同行之间的评价、专家督导评价和教师互评、学校领导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等。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采集学生对教学和自身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意见的评价。同行评价是指同行专家对教师教学及效果进行的评价。学院的教学督导制度是同行(专家)评价的重要形式,也是从专家角度审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维度。教师之间互相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专业的意见,方便教师互相探讨共同研究,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上层领导的评价也很重要,一般分为学校领导评价和二级教学院系领导评价,院系领导对本专业的教学结构更加熟悉,因此应该更加重视院系领导的评价。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监督机构,对课堂教学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督导、管理。此外,教师自评是教师对本身教学情况和教学水平的自我监督和评价,也是自我诊断的一种方式,也同样应该得到重视。
(三)建立健全教学评价结果反馈机制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作用应该是通过准确、合理的评价结果,助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评价结果不够准确,那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只是流于形式。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也是非常关键的,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能够让教师积极优化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上级领导对教师评价的信息应在课堂结束后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个人意见和过程评分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学生的评价意见应该在收集整理完成后,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之间互相评价可以通过高校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后公布,要求每一名教师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高校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5]。
此外,可以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教学评价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评价结果即时反馈、公开反馈。教师及教学管理者可实时查看教师的评价结果和意见建议,动态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评即改。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在课堂上实时发起评价问卷,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端完成本堂课的评教或日常反馈。形成教学评价大数据,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报告。将评价过程与结果“放在阳光下运行”,为积极的开展改进教学提供重要依据。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融入“思政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坚持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而且能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同时,对课程思政建设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价手段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它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的三全育人作用,不断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以此促进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扬,姜超.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视角[J].上海教师,2021(01):29-37.
[2]韩飞.“课程思政”融入创业启蒙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5):42-44+56.
[3]赵宝江.借力“课程思政”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多维度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新体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2):173-175+180.
[4]黄煜栋,徐莉君.“课程思政”下的课堂教学质量量化评价研究[J].科技通报,2019,35(10):217-221.
[5]黄煜栋.“课程思政”视域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24):32-33.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