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西美术文化理解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2023-03-12 08:47陈旭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陈旭

摘  要:中西方美术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开展基于中西文化理解的美术鉴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探究美术作品背后的本质意义,对美术鉴赏教学走向一定的深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着手,结合中西美术经典作品对比赏析,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拓宽学生对中西美术文化的识读视野,形成多元的文化包容态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赏析中华经典美术作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西美术文化;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体验、思考、探究、创造和评价等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学习活动,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其中“文化理解”在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最具有深度与内涵,同时也被许多学科列为核心素养。“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促使学习方法与教学模式不断改变与创新,其对推动学生深层次地了解美术作品、创作风格、创作价值、背景意义和蕴含的丰富时代意义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无论是对美术鉴赏学习,还是人的终身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当前,很多学校开展的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深度不够,流于形式,并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化理解的认知。文章认为,基于中西美术文化理解,利用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有效拓展美术鉴赏课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二、基于中西美术文化理解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整合教材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1. 深入研究教材

现行的美术鉴赏教材版本多样。例如人教版和湘版的鉴赏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就有所不同。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的第一单元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理论;第二单元中国美术鉴赏部分按照不同的美术类型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书法、雕塑、建筑、民间美术等一些单课时;第三单元的外国美术鉴赏部分是按照史前与早期文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等这样的时间发展顺序展开,每一节课相对独立。湘版美术鉴赏教材则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紧密联系社会与生活,将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多元交叉在一起说明一个主题。

每个版本的美术鉴赏教材各具特色,任何教材都无法对经典作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和呈现。美术教师要善于突破教材的局限,参阅不同版本的教材,汲取其中的精华,并搜集、整理中西方优秀的美术资源,积极主动地、有创造性地重构单元主题教学思路和实施方案,确定适当的评价以及体验活动来优化美术教学设计。

2. 引入中西美术作品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让中西美术作品在审美文化和艺术语言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正如傅抱石先生在《中国绘画之精神》中所讲:“西方绘画是写实的、科学的、说明的、客观的;中国绘画是写意的、哲学的、含蓄的、主观的。”不过,中西方美术也存在某些共性,甚至它们在变革期还出现过相互借鉴的现象。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中西方美术发展演变历程,从作品创作背景、作者的艺术与人生经历、作品艺术特色、风格流派等方面对中西方美术资源进行整理、分类。比如可以将中西原始岩画放在一起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比较、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比较等。除了绘画,其他美术类型中可比较的地方也很多。在教学中选择题材接近的或是艺术语言相近的作品進行对比赏析,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七课“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这节课中,宫殿建筑部分的教学设计中就可以展示著名的世界五大宫殿建筑,与故宫建筑比较之后,学生从最直观的色彩上的差异入手,逐渐从表象深入到实质,了解到中西传统建筑之间最明显的差异是建筑材料的不同。接着去探究不同建筑材料决定的建造技术和建筑形态的差异,以及中西方建筑中所表达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特点,进而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当然,美术教师也可以基于中西美术文化理解,设计具有校本课程性质的中西美术对比的主题鉴赏教学,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中西美术作品,并将诸多具有可比性的要素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认知,加深学生对中外经典美术作品的理解。

(二)创设文化情境,增强审美体验

1. 营造课堂文化氛围

《课标》要求“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反映着人类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与生活,蕴含丰富情感的同时也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并持续引发人们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思考。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活动时,需要通过融入文化理解,营造多元美术作品鉴赏的文化情境,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鉴赏思路,让学生在丰富的人文色彩中赏析美术作品,并感受到不一样的视觉与精神体验,从而开发学生潜在的美术鉴赏能力。

李力加教授曾指出:“学习活动设计,要以挑战学生智慧的问题、情境与故事(而不仅是书本知识),使学生能够立即沉浸其中,引发学生思维激荡、强化内心体验,形成个人思维联结。”创设文化情境的方法很多,朗诵、影片,甚至一段合适的音乐都能将学生带入情境中。除了积极营造文化情境的课堂氛围,还需要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着重向学生介绍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故事,以此强化学生的认知,带领学生沉浸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去感悟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

例如,赏析法国浪漫主义先驱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时,教师播放了影片《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片段,迅速把学生带入紧张的氛围中,尤其是船长誓与泰坦尼克号共存亡的精神和乐师为了安抚人们坚持演奏完成才离开的情节,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再让学生通过资料的阅读,了解到梅杜萨号的船长不顾150多名船上其他人员的生命弃船逃生,导致幸存者艰难自救,历经悲惨遭遇,最终只有10人存活。这种对比鲜明的情境下,学生将会对籍里柯创作《梅杜萨之筏》的意义产生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2. 创设良好问题情境

美术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上也需要下足功夫,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生平,特别是要关注其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把美术作品的教学从内容与形式深入到作品内蕴的思想情感表达,并拓展到作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例如,在赏析塞尚的油画《有苹果与桃子的静物》这幅画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幅作品与传统静物画和印象派静物画进行比较后,介绍塞尚曾说的一句话:“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按球体、锥体、圆柱体的形式塑造出来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便不难看出塞尚的这幅静物画中,白色桌布与鲜艳水果的强烈对比,反衬出冷暖的色彩关系。画中的物体在画家的眼中都被概括成一些几何体,并有意进行艺术变形。简洁的笔触、单纯的色彩、交错的线条组成了和谐统一的效果,这里表现的再也不是可食用的水果,而是具有坚实、沉稳永恒的实体。

这时,学生便不难理解塞尚用色彩的冷暖来塑造形体,用几何因素构造出结构厚重而严谨的物象,并适当地进行艺术变形的艺术主张,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派的绘画,也就理解了塞尚为何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同时,学生也终于了解到西方美术界直到19世纪时,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才真正地使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再现走向表现的道路。这样的鉴赏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理解的能力。

(三)重视学科融合,加深文化理解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一直倡导“多学科知识引导、多学科教育融合”的综合美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成为一个大趋势。美术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本身就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多方面考虑问题,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介绍苏州园林时,教师提问:“一直以来有‘江南园林甲天下的说法,为什么私家园林的精粹大多集中在中国的江南地区呢?”学生随即展开讨论,利用地理、历史、政治、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回答这个问题。江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江南成为鱼米之乡,具有富庶的经济条件,而且江南多文人墨客带来了绝佳的人文条件;在面对王冕《墨梅图》、徐渭《墨葡萄图》等写意花鸟作品画时,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绘画的构图、笔墨技巧分析画面,还需要结合画中的题诗、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了解画家在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感受到中国文人画的浓浓书卷之气,理解“画以适吾意”的艺术观和“画为心声”的艺术追求;在“中国古代玉器鉴赏”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材料与技术的协调这一特点,在赏析《桐荫仕女图》玉雕时,可以结合《桐荫仕女图》玉雕底部的乾隆皇帝的诗文文字拓片的分析,更深刻地了解玉器的创作过程,使学生在巧雕作品的赏析中,在跨学科的联系中,思考玉雕“因材施艺”的创作理念;再如鉴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时,可以对元代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汉人地位进行分析,理解为什么山水画在元代时成为画坛主流。

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整合相关资源,使每个学科与美术教育学科形成互动、互补关系,不仅能让学生在相互融合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也充分体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

(四)改变鉴赏方式,引领深度学习

1. 创新美术鉴赏方式

美术鉴赏课堂要改变单纯的碎片状态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传授现状,转变为具有一定知识体系构架的,基于文化理解之上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教学方式。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正确方向,体现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需要美术教师提高教学站位,转变教学观念,坚持美术融合文化、学生本位的教学原则,在美术鉴赏主题与日常文化背景间建立相关联系,构建一个与文化背景更为贴近的深度学习环境,强化学生解决美术鉴赏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化理解的核心美术素养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美术教师可以鼓励和引领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搜集资料,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理解美术作品;也可以让学生分组为单位,引导他们借鉴中外美术经典作品和电视节目对美术作品鉴赏的态度及认知,并认真进行自我整理,“以鉴赏家的姿态”梳理出自己对不同美术作品的理解,并对不同的人和专家做出的不同美术作品鉴赏结论的差异进行分析;也可以是不同学习小组对同一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探究并分析不同组之间鉴赏结论的差异。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互助学习,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地大量挖掘中西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内涵。

2. 基于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的美术教学,应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要根据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体系进行美术鉴赏知识水平评价,并据此对美术鉴赏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二是善于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统筹优化美术鉴赏内容,围绕强化学生内在深入学习动机与激发美术鉴赏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充分发挥美术教师主导作用,逐步推进以情感、文化为切入点的多层次文化理解性美术学习活动,不断强化其对所学美术知识与文化理解的联系,引导学生逐步增强美术鉴赏问题处理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养成文化理解核心美术素养。

三、结语

本研究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启发鉴赏思维,鼓励进行学科融合并对传统的跨学科美术作品进行潜力挖掘,最后运用深化鉴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中开展深入学习,让其未来拥有更广、更深入的角度去探索美术作品的世界,从而为高中美术教师提升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周宏. 中西美術文化比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课程资源,2020(05):6-7.

[3]兰岗. 意象与镜像:中西绘画的审美与文化比较[M].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