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玲
摘 要:游戏对幼儿而言是轻松的、愉悦的,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的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的,教学游戏化是以游戏为手段开展的教学活动。本文通过教学游戏化的研究视角,从教学游戏化理论概况、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加强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育素养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取适当的游戏、加强幼儿园设备条件、提高游戏质量三方面的解决对策,从而使游戏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希望通过探讨为教学目标设计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教学游戏化;幼儿;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4-0108-03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价值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认可,但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只是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忽视幼儿的实际需要,较少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致使教学活动的效果不理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从长远的角度而言并未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而基于国家方针政策和幼儿自身的实际需要,以教学游戏化视角下来审视教学目标的制定便显得尤为重要,强调游戏的重要教育价值不仅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更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教学游戏化视角下幼儿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对学前教育领域朝着更民主化、科学化、具体化的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作用。
(一)教学游戏化的概念界定
关于“教学游戏化”这一概念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由于其研究方向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因而给出的解释也有所差异。王淑梅认为教学游戏化主要是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进程中融入游戏精神,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得到认知、情感和行为提升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愉悦的、宽松的游戏体验[1]。邱学青认为,教学游戏化就是充分发掘幼儿爱玩游戏的天性,让儿童自由、主动地“做”,尊重幼儿活动主体性、积极性[2]。杨秀丽提出教学游戏化即将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等融于游戏中,以游戏的形式和游戏的精神来组织幼儿教学,从而满足幼儿需要,促进幼儿发展[3]。基于不同的研究基础,教育界比较普遍认为教学游戏化就是借助游戏的方式,并且在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引导幼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掘游戏的教育价值,进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最终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
(二)教学游戏化的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4],因而强调教学游戏化也就更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力,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学会适当的放手,成为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帮手”,发掘游戏的教育价值,不断探索,尝试适宜的游戏,一方面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追求,更有利教师不断践行游戏精神,设计更多切合幼儿实际需要的教学活动,从而让教学在轻松、愉悦而有意义的游戏环境中顺利开展。此外以教学游戏化视角设计教学目标更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游戏中进行的这一关键特点,使得教学真正为幼儿服务,真正关注幼儿的实际需要,引导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生活,体会游戏的快乐与满足。
(三)理论基础
1.情境学习论
刘志勇认为情境学习理论描述了学习者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及他们如何创建和解释这些知识[5],十分强调为幼儿营造一个适宜、有准备的情境,让幼儿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同一个情境,不同个体因年龄、性格、学习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内容的理解也是各有差别的,因而以教学游戏化为基础,则要求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恰当、温馨的游戏情境,幼儿在情境中既感受游戏的愉悦之感又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让幼儿大胆展现自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创设一个有意义的情境也是遵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大胆、积极地探索与尝试。
2.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由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幼儿不仅有自己掌握知识的最低底线水平,也有一个较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而这个界限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因而也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也要考虑同一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目标的达成往往是幼儿在通过一定努力之下才能达到的,游戏的选择、制定、开展都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既能利于幼儿接受当前所学习的知识又能为幼儿未来的学习起到一定铺垫作用,以及积累一定的经验,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此外要格外注意避免所设计的游戏对小班幼儿难度太大,对大班幼儿太过于容易的问题出现。
(一)教学目标制定合理,但实施效果欠佳
张艳丽、吴玲在一项调查结果中发现大部分教师认同教学游戏化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时感到困难重重,她们对理念和行动的背离的原因进行梳理和深层分析发现存在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观念与行动的双重制约;二是過程与结果的无形压制;三是游戏的本性之使然[6]。因而不难发现幼儿教师肯定教学游戏化的观念,但在制定中教师很难把握目标的表达程度,如何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既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又可以自然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师是一大挑战;如何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设计恰当的目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水平与实践考验。刘亚云在其研究中发现教学活动游戏化的问题在于忽略游戏教学的实际价值,游戏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教学要求不够清楚[7]。基于以上思考不难发现,如何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教学游戏化真正落实且有效实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游戏未适应幼儿年龄特点
孙晓凌在其研究中指出教学游戏化过度关注一些形式外在的东西,过多考虑形式是否新颖、是否有趣味,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东西——如幼儿的情感体验、文学艺术作品隐含的教育价值、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等[8]。因而基于前人的研究便反映出在教学游戏化视角下,所设计的游戏并未真正满足幼儿的需要,没有将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其中,导致游戏过于注重形式,不仅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进展。
(三)幼儿园设施设备条件有限
基于教学游戏化的视角,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理应借助相关硬件设备,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然而不同幼儿园在环境条件与设施设备上往往存在差距,尤其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很难接触到较为先进的硬件设施,制定的目标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外有的幼儿园游戏资源较为匮乏,例如,在乡镇幼儿园想要开展以课堂互动形式的游戏,但教室场地有限很难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想要开展蒙氏系列的游戏活动却发现幼儿园并没有提前采购和准备好蒙氏教具,使得教师不得不转换为以前的游戏活动,然而长期选用简单的游戏会使幼儿感到缺乏新意,很难吸引其注意力,从而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一)教师教育理念及专业素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参与者,不同教师由于学历、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游戏的理解也不同,在当代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时期,一大群新手教师由于接受着先进的教育观念,接触更广阔的游戏资源,因而认为游戏不仅是愉悦、放松的,更将游戏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幼兒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基于幼儿游戏选择的权利,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然而现在幼儿园中仍有以大中专学历的教师在教育理念上不重视游戏,认为游戏会浪费幼儿学习时间,进而将大量精力投入在教幼儿知识上,游戏的教育作用被忽视。因而由于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不同,对于教学游戏化的认识存在分歧,因而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不一。
(二)各年龄段幼儿游戏水平的差异性
据幼儿年龄特点游戏分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独自游戏指1-2岁幼儿独自玩耍、尚没有玩伴意识时的游戏,幼儿往往旁若无人玩着自己的玩具;平行游戏是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进行的游戏,两人的玩具相仿,儿童间相互靠近,意识到他人存在并有眼光接触,但彼此都无意参与对方的活动,主要是2-3岁。联合游戏又称分享游戏,由多个儿童一起进行相类似的游戏,以3-5岁幼儿为主,无明确分工也没有按照具体目标组织活动,个人的兴趣服从小组的兴趣,每个人仍然是以自己的兴趣来游戏。合作游戏大多是5-6岁幼儿有共同需要、计划、协商完成的游戏。游戏者之间有分工、协作,有领导者,也有遵从者,有组织意义和明显的集体意识。因而不同年龄段幼儿所能接受的游戏类型是有差别的,教师在设计时要关注幼儿年龄特点,选取对应的游戏类型。
(三)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创设
游戏的开展需要借助幼儿园所提供的游戏环境中,不仅要有充分的硬件设施、设备,合适的游戏器具;也要考虑到创设一种温馨、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因为硬件设备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的条件和硬件支持,让教师将有创意的游戏进行实际操作,为教师节省很多时间;而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将幼儿积极地带入游戏情境中,从而能全身心投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一)加强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育素养
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将一些合理有效的观念运用到游戏化的教学当中,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掌握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反思、调整、改进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秉持正确的儿童观,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的独立性、个性、自发性,给予幼儿选择的权利。最后教师应该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要对培养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较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要在实践教学中学会取长补短,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取适当的游戏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所适应的幼儿是不同的,独自游戏以1-2岁为主,平行游戏以2-3岁幼儿为主,联合游戏则是3-5岁幼儿,合作游戏以大班5-6岁幼儿为主,因而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不同幼儿的游戏需求,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师要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游戏中,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力。
(三)加强幼儿园设备条件,提高游戏质量
当下由于各地区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不同,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和环境条件差异也十分明显,因而各幼儿园应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努力提供更先进的硬件设备,主动结合当地特色开发园本课程,借鉴优质的游戏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器具或工具,能有意识地引领幼儿来制作所需的游戏材料,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并注重幼儿园环境创设,从而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人生百年,利于幼学,因而在教学游戏化的视角下设计幼儿教学目标,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知、情、意、行的发展结合,既要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素养,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还要考虑幼儿园环境条件与实施设备,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能够全面发展。
[1]王淑梅.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活动游戏化问题及策略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
[2]邱学青,高妙.传承与超越:从教学游戏化到课程游戏化[J].学前教育研究,2021(04):3-10.
[3]杨秀丽.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刘志勇.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儿童电子教育产品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
[6]张艳丽,吴玲.哈耶克缄默知识观视角下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4).
[7]刘亚云.浅谈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 究,2017,0(14).
[8]孙晓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问题诊断[J].学前课程研究,2008(0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