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绪梅
摘 要:新时期下,学校教育应当与广大家长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更好学习与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可以为其未来数学学习和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文章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重点分析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现状和路径,希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4-0019-03
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是学校和家庭最为根本的教育目标,不论缺少哪一方的参与,都算不上是完整的教育。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期,当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能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上还有一些不足,不利于其深入学习。这个时候,学校与家长就应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其高质量数学学习添砖加瓦。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重大,一方面,它能打破学校教育的范围局限,促进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家校共育背景下,教育不再只是学校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互动,如家长会、线上交流等,及时了解、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问题,并商讨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手段,大大拓宽了教育空间和教学范围。随着家校共育的持续深入,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将其告知教师,实现有效交流、沟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有效消除孩子的消极心态,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为高质量学习做好铺垫。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长远学习和未来成长发展。良好的习惯是人长远发展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塑造人的职责,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日常工作中,既有利于学生高质高效地学习数学,也能对其学习其他课程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种种都充分说明了家校共育视域下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知行合一,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为学生长远学习、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对教育认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积极参与进来,家校共育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有较大帮助。小学生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黄金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但可以让教师、家长省心,还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
但在具体实施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成效。例如,部分教师和家长缺乏合作共识,家校共育的渠道有些单一;还有部分家长依旧认为,自己只需要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负责接送孩子即可,孩子学习习惯培养是学校、教师的工作,教师应该占据主导地位,自己只需要偶尔支持一下教师即可。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导致双方在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出现矛盾,不利于双方的沟通交流,也会阻碍家校共育的开展。家校共育要求家庭、学校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加强交流与沟通,然而,当前的家校交流大部分是由教师向家长单方面传递信息,当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基本会开展家长会,将重心放在了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学习问题的通报上,疏忽了学习习惯方面的指导。小学生刚进入新的环境,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导和教育,就很难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这对其后续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一)加强沟通,优化关系
要想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首要任务就是促使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明确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支持彼此的工作。在此期间,学校要明确自身职责,将各个方面的关系和资源进行统筹,带头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科学、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促使家庭和学校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互相支持、配合,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育助力。在常规工作中,教师和家长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共同发展。
一些家长为了生活,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特殊家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如家长会、家访等,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学校也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号召广大家长关注,教师定期推送一些育人相关的文章,如学习习惯培育、家校合作重要性等。这样,家长就能从中学习更加新颖、先进的育人理念,切实体会到家校合作、培育孩子学习习惯的必要性,并自觉投入各项工作中。教师可以创建家长群,邀请家长入群,家长可以积极发言,交流、探讨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分享一些宝贵的育人经验,为他人做表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入校,开展教育讲座或举办培训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讲座和活动结束后,家长也可以积极反思,在日常教育中是否有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等,与教师合作,共同培育孩子正确的学习习惯。
教师需要扮演好领头羊的角色,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优点予以高度重视,并将其在校表现记录下来,提醒家长关注孩子在家中的出色表现,让家长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建立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踊跃地配合教师的工作,共同促进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其良性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注重交流,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数学学习中,仅凭“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为其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当然,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培育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坚持和努力。在常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习惯方面的训练,与此同时,强化与家长的合作,通过家校共育,让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中助推其逻辑思维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系统、完整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本节课学生需要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格子乘法”的算法和算理;掌握格子乘法的算法,并能熟练运用,能利用乘法分配律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提高计算能力;感受转化思想,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在“块状”的分、合中,深化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等。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而学生逻辑思维普遍不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些吃力、困难。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家长群分享本节课的课件,让家长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理解,在此基础上,与孩子共同交流、探讨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还可以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由家长辅助检查、针对性进行讲解,以此检验其学习情况。在家长和学生的互动中,学生对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会有更深刻、全面地理解,这对其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极为有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亲子关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三)巧用技术,推送资源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不仅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课堂上,更要发挥其功效,搭建家校共育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以及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育创造更多的可能。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关键渠道,在数学学习中,阅读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习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锻炼学生知识分析、推理以及数学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家校共育视角下,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构建现代化的家校共育体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形式,以此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比如,号召家长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与数学家相关的绘本读物等,从中获取一些数学知识。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育云平台上发布一些数学课外阅读任务,或是开展趣味十足的线上阅读会,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真互动”,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令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高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互联网渠道搜集一些资料和素材,加以整合,以微课形式呈现出来,将其推送给学生。比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之后,教师可以从线上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制作微课视频,包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旋转的重要性”“轴对称之美”等主题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家长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讨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和孩子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手工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如画脸谱、剪纸等。
这样,促进了数学学习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令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价值,还有效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操作等学习习惯,对学生后续数学学习极为有益。
(四)注重评价,共筑未来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被他人认可、夸赞,特别是小学生,鼓励能让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一味地批评和打击,将会让他们变得更加畏缩、犹疑。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让他们看到自己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评价方法的制定,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在起到激励作用的同时,带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其一,定期评选标兵,为他们颁发奖状。比如,有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且保证作业的质量,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示学生的作业,这既能激励学生用心、细致地做作业,也可以给他人树立榜样。教师也可以定期评选不同类型的作业标兵,如进步最大的学生,评选为“进步之星”;积极改正错误的学生,评选为“改错标兵”;作业质量较高的学生,则评选为“作业能手”。教师可以自主准备奖状和奖品颁发给学生,并通过拍摄照片、录制视频等方式,将其分享到家长群,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其二,分层评价、奖励。学生在成长发展中受到自身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身心特征、能力等方面往往有不同的表现,以往“一刀切”的做法难以兼顾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健全的分层评价和奖励体系。比如在评价作业时,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作业正确率、细节处理、整洁度等,给学生不同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长处、有点,并且加以表扬和夸赞,不断激励学生、鼓舞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学习和成长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作为教师,要有充分认知,积极搭建家校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将二者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优化关系;注重交流,发散思维;巧用技术,推送资源;注重评价,共筑未来等做法,与家长携手并进,实现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育,为其日后学习、成长增色。
[1]江雪香.立足读、做、写,养成好习惯——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01).
[2]王玉.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家校共育的探索与实践[J].家庭教育研究,2022(05).
[3]杨兰妹.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家庭教育研究,2022(09).
[4]譚宗凌.“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家校共育的有效路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3(02).
[5]杨子龙,武学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