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昕
[摘 要] 当前,美术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固化、被动学习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构建更加开放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兼具探究性和个性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的一种基于任务情境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确定项目主题、确立核心任务、情境创设、设计教学活动、全面评价和反思延伸等方式组织教学,以此在课堂中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美术教学;核心素养
一、项目式教学的内涵
项目式教学是学生围绕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由问题情境、学习环境做铺垫,以实践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将学习置于真切、清晰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分析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入参与学习活动,还能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式教学的特点
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并且在教学任务设计中以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鼓励学生通过调查寻访、交流讨论等多元化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课堂的主动性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并获取知识,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
三、项目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项目式教学的核心目标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以合作的方式探索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甚至跨越学科和课内外进行持续探究。学生在理解美术的本质规律时,将所学知识和解题思维迁移到其他学科。
(一)确定项目主题
教师可以对应课程标准,从美术教材中寻找灵感,确定项目主题。对应课程标准可以保证项目的学术严谨性,确保项目的价值和意义。美术教材中包含的知识技能由浅入深地分布在不同的年级,教师需要充分地熟悉教材,厘清美术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以此来确定项目的主体。例如,将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的《重复的形》《渐变的形》、四年级上册的《适合纹样》和六年级上册的《印花布》整合为一个项目活动——“染织工匠”。这几课都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表现方式都可以用点线面体现,学生通过项目式教学理解并感受秩序美、节奏美、变化美,了解传统染织工艺和民俗文化。
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创建项目主体:(1)借鉴改良经典的项目式教学案例;(2)倾听学生的问题,学生能为项目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教师要学会观察,发现能吸引、启发学生的内容;(3)借助头条新闻,新闻具有非常强的冲击力;(4)与流行文化挂钩,能增强项目的文化趣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方法都能为教师提供优质的项目主题。
(二)确立核心任务
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项目式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在项目结束时,学生应该知道或者能够做什么?”这个问题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应掌握的核心知识和理解力。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从关注教师“教什么”“如何教”转化为学生“能学到什么”“能做什么”,也可以将三维目标转化为“UBD目标”,即学生将知道什么、学生会理解什么、学生能够做到什么,最终基于“UBD目标”设计项目的核心任务。所以,设计的核心任务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任务难度可以置于学生的舒适区边缘或最近发展区内,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指向真实问题的情境创设
在项目式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趣的项目可以赋予学生具体真实的角色形象,推动学生学习,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质量。夏雪梅老师认为:“真实项目是指学生习得的知识和能力是可以在人类世界中真实使用的。”教师使用真实情境创设驱动性问题,学生通过驱动性问题明白项目的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创设问题的答案需要具有灵活性,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
例如,谢宇松老师的教学案例《桥》,驱动性问题是这样设置的:为方便交通,有关部门决定在无锡蠡湖、古运河段、梁鸿湿地公园、高山峡谷这四个地方各建一座桥。某建设公司有幸争取到了这次机会,邀请各位设计师组成四个专项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各设计制作一座合情、合意、合理的桥梁模型。这个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考验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小组之间还能相互竞争。
合适的驱动性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聚焦探究问题,提升参与度,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四)设计教学活动
项目式教学相较于常规的美术课堂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教师在设计项目活动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立场的设计导向。说清楚学生需要学什么,应该怎么学,突出学生的学习经历。(2)逆向设计思维。以“目标—评价—任务”为展开逻辑,实现“教—学—评”一致。(3)突出课堂任务设计的基本逻辑。以“学生要做什么事”“看学生如何做事”为课堂任务的基本设计逻辑,通过“做事”时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判断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清晰具体地表述课堂任务,让学习变得更具有目的性,消除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的疑惑。
在设计具体教学环节时,教师需要考虑活动的导入方式和展开形式。吕红日博士建议教师可以使用whereto编码构建教学活动:(1)W-where/what;(2)H-hook/hold;(3)E1-experience/explore;(4)R -rethink/revise;(5)E2-evaluate;(6)T-tailor;(7)O-organize。问题设置可以从核心任务出发,衍生出若干个子问题,呈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学习特点。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项目日程表、学习单、差异化指导、里程碑任务等,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当项目不断推进时,教师就可使用“指导教练立场”,以项目评价量规为依据,帮助学生评估任务进展。
(五)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仅是最终呈现的作品,学生在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及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过程也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性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形式,需要在项目环节中频繁地出现,学生需要根据反馈信息修改作品。教师可以使用KUD(know、understand、do)评价模式制定详细的评价维度、细化评价标准,并借助学习单、草案、项目墙、小组研讨记录、课堂观察等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整个项目末尾对学生最终成果的评估。教师在项目初始阶段就需要让学生详细了解评估标准,为学生提供评价量规。
总之,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可以参照四个策略:公布评价标准、强调形成性评估、平衡个人和小组的评估、鼓励不同方面的反馈。
(六)推进项目反思与延伸
推进项目反思与延伸就是在为学生庆祝成功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回顾整个项目活动,比如,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使用了哪些方法?项目的结果有没有达到预期?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你会有怎样的建议?以此帮助学生产生有价值的学习反馈。
教师可以参考高质量PBL框架的六项衡量标准进行反思,也可以记录项目过程中的想法,基于对学生的评估引导自己反思,以便更好地完善项目。
四、结语
实施项目式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教师来说,项目式教学无法大规模进行。教师需要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同样的教学活动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而面对大量的学生,教师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需要拥有优秀的团队。不过,项目式教学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它突破了思维的限制,能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