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芳 叶宁
摘 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发展国民教育的前提是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尽量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促使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转变为优质均衡。文章以此为背景,首先分析了目前乡村教育的发展情况,指出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没有做到以生为本,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偏低。然后归纳了优化教学模式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适应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从教师素质提升、学生地位强化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优化乡村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乡村教育;参与度;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1-0143-03
新形势下,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课堂的重要性,鉴于此,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打造由教师主导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了教师所要研究的重点。只有尽快解决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的问题,确保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为区域教育的优质发展奠基。
调查发现,经过数年的努力,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已趋于完善,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乡村地区的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1]。各地政府加大了对乡村学校的支持力度,确保乡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享有相同的基础教育权益。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应培训计划,通过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培训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需要明确的是,乡村教育事业仍然面临着挑战,例如,在乡村学校中,仍有部分教师将自己视为课堂主体,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若不尽快改善这个现状,部分学生将有可能出现成绩下降、学习兴趣减退、自信心下降等情况。因此,现阶段,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则需要尽力克服自身的障碍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优化乡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及方式,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在课堂中引入具体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二)综合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生活实践结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例如,结合农业、手工制作、环境保护等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
(三)实践性原则。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实验活动,通过实操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课堂上引入田地测量、村庄规划等问题,让学生亲身参与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个性化原则。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通过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等方式,满足学生需求,确保班级内的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针对性的辅导。
实践经验表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教学活动效果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关键是要根据学生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目光。
(一)提升教师素质
初中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素质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通常能够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革新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广大乡村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素质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需要将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剔除,从多个层次科学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第二,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新形势下,广大乡村教师应当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学教并进,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第三,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培训学习活动是提升乡村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时,相关单位可以向政府教育部门寻求帮助,在官方力量的帮助下,根据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教师群体的素质水平、教育基础条件等因素,科学地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活动能够切实起到提升教师素质的作用。在选择培训讲师时,优先考虑教师进修学校的专业人士或教育行业内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以上群体均能够针对教师的弱点和短板开展专项训练。第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基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宝贵财富。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时,可以向其他教师寻求帮助,借助其他教师的成熟经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就教学模式优化的相关问题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做到以生为本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主体,新形势下,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3]。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當增加师生互动,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导带动学生思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近几年,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进入教师的视野,而不同方法所适用的教学场景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并使用,以确保所选用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应有作用。比如,作为已经得到普及的新型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以直线、射线、线段为例,在讲解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前,学生自行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课上,由教师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针对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深入。事实证明,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了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时间也得到了更加高效的利用。
(三)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填鸭式等传统教育方法的依赖性较强,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效果不佳,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弱,缺少创新意识。新形势下,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新型教育方法的使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初中数学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合作教学法为例,在讲解立体视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保证各小组成员数量相同。第二步,根据小组人数准备形态各异的多面体,保证教具数量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第三步,将多面体放置在课桌中央,由各小组成员从不同方位观察并绘制平面视图,在各个视角的绘制结束后将其整合到一起。通过这项活动,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中,深切体会到观察视角不同带来的结果差异,从而学会使用多个视角观察判断,掌握观察方法。
问题导向法也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向学生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以全等三角形的课堂教学为例,在学习全等三角形之前,学生已经接触了三角形这一数学学科中的基本图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所学知识入手,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标准是什么?”“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等等。事实证明,在问题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强,学习效果也更好。
(四)积极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变化,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将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4]。以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方法以及不同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区别。教学过程中,先讲解理论知识、图形定义,再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提出轴对称、中心对称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利用计算机中的画图软件绘制图形,激发学生兴趣,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现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方向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是利用教学软件展示数学概念、示例和解题步骤,通过动态演示、交互问答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并且掌握数学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数学资料,查找解题方法和实例,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三是通过数学游戏、应用程序,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四是使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示数学定理、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五是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与分析,将抽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数据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增加教学实践活动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向学生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相关知识时,由于该课程涉及各类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因此,教师先要以较为清晰和直观的方式将统计数据展示出来,当理论知识的授课结束,可再以班级学生的男女比例、身高、体重分布、喜爱学科等基础情况作为调查项,让学生独立完成一次统计工作,由学生自行收集相关数据,绘制直方图、条形图、折线图等统计图表,以多种形式体现统计数据的分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实践方法的印象更加深刻。
再例如,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教学时,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举办小型的计算竞赛。事先询问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想法调整竞赛细节,准备不同难度的一元一次方程题目,将其制成题目卡片,方便在竞赛过程中快速出题。实践经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提升运算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算方法。
(六)优化作业设计
初中生的自控力较弱,根据该群体实际情况设计并布置作业很有必要,这样做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以往,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重复性训练,加深学生对新学习知识的印象,此举虽然能够巩固学习成果,但并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鉴于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当酌情降低机械性的计算题目在整体作业中的占比,减少枯燥、重复题目的数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作业内容,避免难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学生缺少完成作业的动力。另外,考虑到学生存在学情差异,这一现象在数学学科中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还可以分别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以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知识的课后作业为例,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理解程度,逐步提高作业的难度。其中,初级层次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熟悉基本的乘法和因式分解方法,中级层次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知识,高级层次的作业则可以用于挑战学生,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5]。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作业中穿插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
(七)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调整。二是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不足,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要想使课程评价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应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教师应当在单元授课结束、期中、期末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回顾教学工作,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作业表现为依据,查缺补漏。此外,教师还应当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听取学生意见中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办法,进一步优化乡村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研究了提高乡村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方法,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出發点,提出优化当前教学模式的具体原则,如适应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在实际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结合当前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不足现状,提出改善这一问题的可行对策,即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取最新的教学技术方法。希望借此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推进乡村教育的全面进步。
[1]李生魁.“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放式课堂构建研究[J].学周刊,2023(05).
[2]吴炳兴.教学活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界,2021(43).
[3]陈芳.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构建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3(03).
[4]王陈.“双减”政策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1).
[5]张钰.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