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的提升策略

2023-03-03 12:43姜林忠
家长·下 2023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小学生

姜林忠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调整、优化、创新,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德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的巨大工程,需要经过学校、思政教师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小学德育才能发挥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面对教育体系的新变化、新挑战,学校以及思政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维习惯和逻辑模式,从而制定更加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思政教师要运用各类教学理论,确保德育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和推动。对于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其思想启蒙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培养情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从当前来看,小学德育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部分学校仍然将思想政治课程看作为了满足教学要求而开展的固定动作,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德育的顺利开展,所以,学校和思政教师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小学德育水平。

一、德育的概念分析

整体来看,德育这一观念涉及范围较大,既包括家庭、社区等德育内容,也包括学习、社会等德育内容,对我国社会发展、个人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狭义层面来看,德育主要指学校德育工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这既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岗位工作就是按照教育目标和教育大纲,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品德培养。对于学校而言,德育是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手段,是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人才。

二、小学德育创新改革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无论是课程优化还是资源配置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原因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在这一背景下,小学生必须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和道德水平,学校以及思政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发育阶段和思想动态,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让学生真正学到思想道德知识,帮助学生发展为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国之栋梁。同时,这也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提供了帮助,有助于德育工作获得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需要更多道德素养高、文化水平高的人。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从小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确保小学生茁壮成长。对此,思政教师在德育中必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竞争与合作的意义,让学生从中了解到善与恶的区别,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剖析自己。另外,德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具有判断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因此,思政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从学生的整个成长阶段来看,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养形成的萌芽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介入能够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恰当、合理的帮助,学生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这是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除此之外,从小学生的成长需求来看,德育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所以教师也要针对学生不断变化的成长需求灵活调整德育工作计划,并根据德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适时优化课堂内容和实践活动,确保德育工作切实为小学生成长带来正向作用,提高德育实效性。

三、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小学德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我国德育工作与过去相比已经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和关注,但从整体来看依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由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间的联动性不强,小学德育工作仍有待提高。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重要场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和家长、社会相关人士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公平的学习环境。不过,很多家长对德育的认识还是偏向于成绩论,这是当下小学德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存在“轻德重智”局面

当下的教育体系已经将德育工作视为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仍然将升学考试作为评判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长此以往,“轻德重智”这一问题愈发严重。与此同时,由于对学生成绩的过度关注,学校、教师和家长往往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教学方式。以学习标兵的评选方式为例,部分教师多是按照学习成绩进行评选,并没有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纳入其中。虽然对德育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逐渐加大,但是并未真正走进大众心中。

(三)内容较为枯燥

从当前来看,应试教育理念依然根深蒂固,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许多政策、举措的落地实施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局限,这就导致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内容较为枯燥,方法较为固定呆板。在小学阶段,教师往往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忽视了课堂以外德育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将其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教师并没有将德育工作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结合,因此,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多为了应付考试,而不能将其转化为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技能。另外,小学德育方式依然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并不会开展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

(四)德育内容与学生需求不符

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满足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规律和身心需求。然而,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多数小学德育内容还是聚焦于教学大纲,完全忽视了学生成长和身心发展的需求,教育内容和学生需求的不匹配是当下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发展完善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还需要在不断地学习中进行完善,对此,教师要多运用生动具象的教育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思想品德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综合素养,实现新课程改革对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四、新环境下小学德育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德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的落实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完成。但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年龄较大,教学思路、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单一,难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对此,学校要引进新鲜血液,让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教师加入教学队伍中。年轻教师的创新能力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学校要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优势,优化德育模式,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标准,对校长、教师等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晋升渠道制定明确的方案,真正做到人有所用、人尽其职。另外,学校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外出学习、专业培训等方式,让教师及时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确保教师与时俱进,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在外出学习后,教师的思维世界会被打开,回到岗位后,會将教学新方法分享给其他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小学德育必将会得到一定的进步,而这些改变往往和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对于小学德育而言,课堂一直是其开展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明确德育的目标和要求,并以此制定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小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德育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课堂教育的重要性,将课堂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将德育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践行德育要求。从德育的本质来看,其存在的意义是引人向善,因此,德育必须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取得实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谨记德育的目的,以学生生活为课堂活动开展的出发点,按照小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另外,学校作为挑选德育教师、制定德育课程的管理者,也要注重将自身特色和德育内容相结合,既要让德育课程成体系、成系列,也要让课堂内容极具特色。教师也要多看、多分析优秀德育课程,从教学方案、课堂活动等角度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的教学不足,进一步优化课堂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

(三)提高德育的丰富性

目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小学德育的一大难点,这要求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框架,让学生形成并自觉践行良好的社会品德。

主题课程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作用显著。对此,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如问卷调查、谈心谈话等都是不错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校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变化,还能够将主题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搜集到学生的答案后,学校要组织教师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让教师实时优化、改进教学方案和授课方式,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将德育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校园内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学校和教师要以前期调研信息为依据,开展多样的演讲比赛等丰富有趣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也要听取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四)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课外实践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德育亦是如此。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活动是学校、掌握德育知识的方式,课外活动是提高德育素养的方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理论、实践并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小学德育实践活动主要分为家庭教育、社交以及社会服务三大类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关爱老人活动,组织学生到疗养院进行义务劳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到关爱老人的重要意义,这不仅能够达到帮助老人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小学德育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还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充分发挥家校联合的力量

客观来说,小学德育开展的场所既在学校也在家庭,因此德育是一项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工作。家庭作为影响学生最大的部分,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和教师共同承担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思想价值观念的责任。对此,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家校联合的力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家校联合的方式能够让父母实时跟进小学生的学习进度。网络时代的到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同时也让学生拥有了开阔视野的新手段,教师也可以将众多的优秀德育知识视频分享给父母,让学生定时观看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道德素养。另外,教师也要加强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如在寒暑假期间,通过定期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联合,了解学生近况,确保德育的持续性。在新学期开始后,教师要按照家访时收集到的学生变化制定、优化德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尽快从假期状态调整为学习状态,帮助其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当然,在制定新学期德育教学计划后,教师也要和学生进行沟通,以此确保德育的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我国教育体系对小学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深刻理解德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不同学生提供更具创新性、定制化的教育教学方法,继续加大对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策略的研究。教师作为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实施者,要以向学生传输德育知识、培养德育技能为目标,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