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转型初探

2023-02-23 00:47:57王小庆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堂转型教学评价教学目标

王小庆

[摘 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浸润下,语文课堂有必要进行转型升级。作为教师,应先从理论层面明了课堂转型的意义,再从操作层面,即如何转型教学目标、转型教学内容、转型教学方式及转型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呈现语文课堂的新样态。语文课堂的转型升级,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有所获。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转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1-0060-03

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无奈地叹息:“唉,孩子们又不听,我们也是没办法?”沉下心来思考,作为教师真的不需要向内去寻找原因吗?我们的语文课学生为什么不想听、不爱听?除了学生的一些主观情绪,我们要不要思考核心素养下,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吸引力、更具魅力呢?要想我们的语文课堂有灵魂,就不能只守着经验,握着过去的“老船票”来乘坐这艘核心素养下的“新船”。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让语文课堂转型升级。

一、课堂转型的意义何在

对教师而言,课堂意味着什么?也许有的教师会侃侃而谈:“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我们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大家是不是看到过这样的课堂:教师的青丝熬成了白发,但在课堂中仍一遍又一遍地对吵闹的学生说着“别讲话”;教师的额头已经爬满皱纹,却仍是无力地在讲台上自说自话;教师很威严,不管什么时候,课堂上都安静得犹如只有他一个人……面对这些情景,还能说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播种希望吗?还能骄傲地说我们教师在培育祖国的花朵吗?也许,我们都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没有想过要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即让课堂转型。

课堂转型的确麻烦。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渗透新的教学理念,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得精心备课、认真预设,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可能会为了一个教学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汁,这是因为一个个巧妙的设计能够润物无声地滋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能会为了做好一次微课而煞费苦心,甚至可能会为了一个课堂导入或课堂收尾的设计而用心良苦,这是因为有启发的语言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考之门……

但是,有了这些“麻烦”后,课堂将会呈现出新的样态:课堂中不会慌乱,教师的目光是柔和安定的,语言是温柔有力的,心态是平和安静的;课堂不会沉闷,而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学生也不会自卑、怯懦、一言不发,他们将变得灵动、真实,他们会思考、会提问、会争辩,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中自由碰撞……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人感到幸福?课堂转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语文课堂如何转型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到可以就这个问题写一本书;但是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很小的问题,小到一间教室的时空。很多教师会说,其实不是不想转型,而是不知道如何改变;或者说形式上的改变不难,但内容和意义上的改变真的很难。

一些教师会说:“我一直都是这么教的!”那么,一直这么教就一定是对的,一定是最好的,一定是学生最想要的吗?显然不是。教师不能只凭经验来开展教学,而应当与时俱进。可是,这太难了!因为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需要不断地把旧的经验和新的知识进行融合,还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因为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有所不同……

但是,课堂转型其实是有章可循的,仔细想来,也不难。

(一)教学目标的转型

人生有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教学也有三问: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其中,“教什么”就是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当然是要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许这是老生常谈了,但一些教师常常是意识当中虽清楚自己是课堂的主导,但在教学行为中又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角。如今的课堂教学常常会用到一个词:学习活动。學习是什么?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它可能是单向的、自我的过程。而加上“活动”两个字,这个学习过程就是多向的、立体的。活动可能是师生之间的,也可能是生生之间的,还可能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活动。这样,教学就是“活”的教学,学习也是“活”的学习。目标的转型真的能促进课堂的转型吗?当然!现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教目学标】

(1)会读“豹、娶”等生字,会写“豹、派”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

(3)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品词析句,体会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的人物形象。

从以上教学目标不难看出,目标一是基础知识,列出的“豹、派”两个字具有共同特点,即撇画较多,是写字教学的难点。统编语文教材提倡一课一得,那本课写字方面的“得”就是写好不同的撇画。如此具体的教学目标直指学生的学,毫不含糊。目标二中“读好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更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原则,因为这种代入式的朗读训练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学”,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目标三,“在……的基础上品词析句”,指向的仍然是学生的学,“品”即在协同学习的基础上生成的一种课堂的美好样态。

(二)教学内容的转型

同样以《西门豹治邺》一课的教学为例。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执教教师设计了以下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认识西门豹,指导写好“撇”画。

学习活动二:初读文本,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并解决读前疑问。

学习活动三:合作品读对话,感知西门豹有勇有谋的形象。

学习活动四:品词析句,体会“闹”字背后的含义。

不难看出,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我们平时的教学设计最明显的不同是:它是以学生课堂真实的学习与操练为主,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设计,采取活动式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态过程,凸显了阅读课堂的深度学习;同时,它基于“课文语言是根,是本,是一切的凭借与基础”这一理念,引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能让学生在含蓄而生动的文本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中,感知西门豹有勇有谋、为民除害的形象特征。

再细看,上述学习活动中出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品读”“体会‘闹’字背后的含义”等关键词句。从这些词句中不难看出,本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始终把“学生学”“协同学”“研究学”放在首要位置。如“体会‘闹’字背后的含义”这一学习活动,首先,学生要找出含有“闹”字的句子(自主学);其次,要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从三个“闹”字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协同学);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小结。活动层层递进,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落实这样的教学目标,必然会生成动态的课堂,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互动,学生与学生的思维有碰撞,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有交流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既有独立的思考,也有协同学习时生成的新思考;既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又有了协同学习之后的思维沉淀。如此,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三)教学方式的转型

教学方式的转型,即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如此看来,教学方式的转型与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遥相呼应。吴忠豪教授在新课标的培训讲座中将新旧课标进行了对比,指出2022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习任务群”和“学业评价”的相关内容。而“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正击中教学转型的“点”。

例如,在学完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两篇课文后,学生很容易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之所以对爬山虎和蟋蟀那么了解,是因为他们都对事物进行了连续地、细致地观察。而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正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于是,趁着国庆节放假,我给学生设置了以下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

真实情境:开展《小“豆”苞里的秘密》网络展览会。

学习任务:对生活中的“豆家族”(红豆、绿豆、黑豆……)成员发芽成长的过程进行连续性观察,并做好记录,形成观察日记,把记录的结果上传到智慧平板中的“七彩任务”栏,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分享、点赞、评论,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评论。

实践活动:网购“豆家族”成员,并用适量水浸泡,观察其变化;观察“豆家族”成员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思考或向家人请教它们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继续观察“豆家族”成员发芽后的生长情况;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把过程记录下来;图文结合形成连续性观察日记新样式。

学习资源:《科学》教材,智慧平板,网络资源。

习作任务:写连续性观察日记,形成文字记录、图文结合记录、表格式记录、视频记录等,把成果上传至智慧平板中的“七彩任务”栏。

以上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显然是以任务为驱动,将课堂从教室“搬”到了家,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自主的“学”和自主实践;强调的是完成任务的实践性学习,使学生在运用中逐步领会知识;做到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使语文课程教学从静态语文知识学习转变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彻底改变了以知识为中心,只强调对静态知识的认识(知识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何意义等),而忽略知识的运用的课堂倾向,由知识的静态认识转向学生的动态学习和实践,真正落实了“学习语文恰恰是为了让学生用语文”的目标。

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改变。从学生交上来的一张张生动的实践图片、一篇篇充满生活味道的观察日记、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视频来看,这样教学是高效的,是有意义的,也是灵动的,是充满活力的。

(四)教学评价的转型

关于教学评价,一些教师仍停留在“你真棒”“你真聪明”的单一的评价体系中。那么,评价是要从认知、情感、兴趣等多方面进行激励,还是一味地以成绩论英雄呢?是只有教師参与,还是既有师生,也有生生,甚至家长的评价呢?评价是只评价结果,还是更加注重过程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除增加学习任务群之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学业评价”的转变了。任务群的设置本身就是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所以评价的方式除了多样化,还要注重持续性,每一个过程,都要设置对应的评价方案,这样就能关注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客体。

仍然以学习任务群《小“豆”苞里的秘密》为例进行说明。

本次学习任务群的评价方案是立体的,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由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给出评价,比重分别占60%、30%、10%,评价的方式是点赞和评论。学生在智慧平板“七彩任务”栏中的“分享展示”部分上传自己的作品,同时可以欣赏同伴的作品并在作品下方进行点赞和评论,教师则可以批注、点评、点赞。评价内容是学生上传的作品,既可以是活动过程中的图片,也可以是视频,这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也能使活动过程得以更加全面、生动、鲜明地展示出来。而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个性化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观察日记,擅长绘画的可以用图配文,擅长写作的可以形成文字记录,逻辑思维缜密的可以用表格来记录观察所得……这样的作业学生喜欢——因为他们的成果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他们得到的评价更加客观;这样的作业教师也欢迎——因为可以看到不同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能,能看到学生心目中的评价标准,从而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课堂的转型也不是说转就能转的。这需要教师用一次次的精心准备去涵养、去浇灌、去滋润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阅读、不断学习。只有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我们才有勇气、有底气、有力气去给课堂转型,使它变成让学生更受益、更喜欢的样子,变成让教师更喜悦、更幸福的样子!

[ 参 考 文 献 ]

[1] 王静.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堂教学转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9.

[2] 吴忠豪.聚焦学习任务,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2 (18):7-10.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课堂转型教学评价教学目标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
化学教与学(2017年1期)2017-02-16 20:20:29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
化学教与学(2017年1期)2017-02-16 17:47:16
基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实现初中化学课堂转型
化学教与学(2017年1期)2017-02-16 17:35:12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23:32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33:35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8:16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