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中华传统优秀礼文化融入研究

2023-02-22 13:58潘锦辉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网络道德微时代融入

潘锦辉

摘 要:网络是现在21世纪青少年最重要的数字媒介工具,基于当下微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问题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的现实背景,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为起点,对当下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发掘当下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中丰富的现代社会文明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来提高网络生活和社会文明与伦理道德的认识与教育,激发青少年网络文明礼仪的认可和自觉,端正青少年网络文明礼仪的实际践行动机。以道德和文化的辩证关系来论证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与微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微时代背景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微时代;网络道德;中华传统优秀礼文化;融入

一、微时代下的网络环境与青少年群體特征

微时代的互联网网络环境既具有传播媒介功能又具备社交功能,其特点是它具有多维、复杂、立体的随时互动特点,且它具有个性化、多元化和人性化的生产样态及文化风格。抖音、微信等各类网络软件已经发展成为青少年一代在互联网上进行社交互动及接受信息、互相交往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成为青少年实现社会功能、表达自我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个个都是发言的自由者,可以恣意地去表达自身的感受、个体的情况,凸显其自我意识。因此,微时代的互联网网络环境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在这个多维立体的空间里,青少年有属于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拥有相对自由的自我表达权利,使得他们可以体现自己的世界观和个体精神价值,并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中,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圈层中积极地进行互动和社交。在此过程中青少年群体渴望被广泛关注的各种心理需求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这一切都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得"存在感"的新颖方式。

微时代下的青少年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个性文化特点、前沿的社会主义时代意识、他们尽情地在网络中实现自己的圈层文化,而这种微时代下的圈层文化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的各种情感表达和对社会参与,展现自我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构建了一种极具民族个性化的社会网络关系和社会情感的共同体,整体上又呈现了开放式拓展、相互融合的复杂特征。微时代的互联网网络环境里,青少年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表达一切自己的个人分享、情感体验、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种个体的学习生活领域的自由空间。同时,他们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自己对客观世界和现实社会事件的评论、批判或者反思。

二、微时代下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表现及成因

随着微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日益显现。青少年成长规律表明他们的主体道德认知在这个阶段处于不成熟状态,微时代改变他们原有的道德认知结构,顺应网络的虚拟环境而产生新的道德认知。青少年在微时代下的网络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思维认知、情感以及言语行为,从伦理学角度有可能造成负面效应。随着微时代互联网社会的影响逐步增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人们也已经开始发现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从而重视和关注当今青少年的互联网信息和道德教育。尤其需要特别值得一提的地方是,近年来由于互联网而使青少年产生的心理问题乃至自杀案例的人数都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和伦理问题也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由于我国在网络监管及青少年网络信息的发布审核方向缺少一定的机制,对于预设立场的假设不够全面,而作为青少年而言,他们对外部内容进行信息的自我防御功能薄弱,因此很难鉴别网络当中的内容,极其容易发出一些对公众或者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评论或者不良的失实言论。而网络环境中承载的不良道德价值观念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长期缺乏有效的外力或者相关部门的及时介入帮助纠正,那么青少年的网络不当行为或者新奇的与现实生活相违背的道德规则与伦理价值观念储存下来,从而导致了青少年"微"行为中网络诚信、网络暴力、甚至网络道德的问题就屡有发生,特别是道德问题时有发生,网络道德教育自然成为聚焦的关注点,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礼仪和道德素养,增强网络道德自律,有助于引导青少年矫正不当的"微"行为,纠正网络行为失范,使他们能够在微时代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微时代下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建设策略

(一)通过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教育建立主体道德自觉性

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教育的主体内容是指在各个地区的生活、物质、精神、文化、品德、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提取、总结、梳理、归纳出来的一切关系到人与社会各个环节的一切行为准则的综合教育。"不学礼,无以立",礼文化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礼文化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滋养青少年德育教育体系,培育时代文明精神。礼文化的教育工作是培养和塑造"良善的公民"的一个必备条件,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对青少年群众进行的礼文化道德教育工作是其完善其价值观和性格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德礼相济,德礼相融,礼文化教育是青少年今后能成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重要保障。

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教育旨在让青少年基于中华民族传统礼文化的价值观体系,以一个全新的新时代人的视角审视社会生活,最终能够在体验、协作过程中培养习惯,让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使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传统文明礼仪植根于日常生活中的态度、价值观念或行为而发生变化,为广大青少年进一步融入微时代在网络生活中,探索一条互联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交流的整体路径,最终达到了互联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交流的共性。

(二)在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视角下探寻网络道德的"真善美"

在微时代的互联网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匿名地与别人进行沟通,不用担心可能会因此而受到任何舆论的直接谴责。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人民群众具有更高的道德意识和自律。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控制着自己的行为。网络伦理道德的约束更多地是靠自我作为约束,所以给青少年的网络伦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青少年对于网络伦理道德"真、善、美"的基本认识和标准也变得愈加复杂化,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面临许多新的困惑,使得我们更加有必要再一次地去进行梳理和继承温习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结合时代的需要,不断地获取网络道德"真、善、美"的认知系统的有益传承和情感的升华。寻真、持善、求美,这其实就是当前时代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文明建设中努力不断追求自己的崇高理想道德人格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文化正能量,是立足于当今时代之本。

我们希望可以将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礼文化价值融入网络课堂教学、行为习惯养成、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种网络道德礼文化教育全过程,通过构建具有特色的网络道德礼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和贯穿的文化自信理念,强化广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所渗透到其中的优秀文化认知感,提升其认同感,使更多的学生真正落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与文化的深入内化与实践,形成网络道德礼文化教育的创新模式,且秉承"躬行实践"的古训,注重打造活动体系和实践平台,使学生在网络行为中践行中华传统礼文化,亲身体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获得真切的体会和感受,有效地促进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审美践行的升华,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现代网络道德教育要求。

四、微时代下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融合路径

(一)在社会环境文化中体现礼文化因素

社会环境文化是精神文明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氛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环境文化的体现也是在社会中最直观的民族特征,在社会环境文化建设中,与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相融合的嵌入,可以通过人文、地理、特色布置等规划建设来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特色,同时彰显传统礼文化的文化魅力,有效地展示民族文化的底蕴、烙上民族文化的印记,为青少年创造精神层面的传统文化社会环境。

(二)在学校课程改革中融入在网络道德渗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教育

学校德育类教育课程设置在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与延伸式同时,也应该重视和开发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特色课程。通过特色课程的开设让青少年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生道德教育中深层次的内涵、智慧、价值观等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知识,并将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渗入到网络道德教育。当代学校的课程制度改革中,在微时代背景下开展青少年的网络礼仪文化特别是传统礼文化进行融合,显然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养成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活态度,并形成健康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是当前现代青少年社会主义价值观制度培养工作中所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德育类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礼俗文化层面的与网络道德密切相关的真实人物、事迹,使我们的青少年能够通过丰富而生动、充满感染力的网络历史、真实人物,不知不觉地接受网络道德文化的传播与教育,对青少年具有立体化、可视化的影响。而将网络伦理道德中的传统礼仪文化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深刻影响着青少年,通过挖掘刨设一些较好的更贴合青少年学生日常网络社会生活的模型,通过身临其境的心理情绪体验,激发青少年的学生,使其能够产生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在学科建设中加强微时代背景下网络道德与礼文化融合的研究

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微时代,对青少年微時代下的行为研究和道德引导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微时代背景下如何开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礼俗文化资源,确有许多新课题。学校承担着网络道德与网络礼仪教育相融合的研究任务,加强对网络道德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渗透建设,它具有其共同的优势和特点及长处之所在∶一个原因是学校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在虚拟世界中的现状与情景;二个原因是学校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青少年网络表达信息;三是学校可以加强与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来关注青少年微时代下的网络道德;四是学校在形成学科成果后,可以更快捷地检验、回馈和保存,以及应用于实践。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科研究,引导和鼓励班主任或思政课老师积极探索、研究和开发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网络道德建设,使之得以继承、传播、发扬和创新。

五、微时代下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融合效应

图:微时代下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融合效应

微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与传统的育人场所有所不同,也不适用于传统的育人方式,这就使得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背景下,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育人方法,改变过往传统的育人方式,与时俱进,通过网络道德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的融合,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同时,合理利用传统的礼文化教育资源,有助于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技能,改变传统的育人方式,切实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达到提升育人实效的目的。再者,通过从微媒介环境下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和文化融入到广大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内容、手段和方法等一个系统的研究,能够有效地帮助广大青少年培养和提升其网络礼仪和职业道德素养,融合礼文化教育,增强其网络伦理和道德自律,帮助青少年有效预防网络行为失范及网络不当“微行为”,有助于引导青少年矫正不当的"微"行为,纠正网络行为失范。微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在青少年作为网络主体的情况下,对于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更要合理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对其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才能更加有效地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增强网络道德认知,提升青少年网络德育实践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吴开朗.《浅谈网络与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未来英才》.2014.

[2]刘景旭,黄群,朱尚忠.《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策略的研究》.《基础教育参考》.2014,(11)

[3]汪建平.《网络时代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家长》.2021,(14)

[4]李赤军.《接受理论视域下青少年礼文化教育的探索》.《中华少年》.2016,(11)

[5]杨森,连珩.《“礼”的性质和作用及现实意义》.《科学·经济·社会》.1997,(02)

(责任编辑 黄晓)

【基金项目】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2022 年度开放课题立项《“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中小学积极教育体系建构研究》(KCA2022036)。

猜你喜欢
网络道德微时代融入
新媒体形势下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