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中肖像描写的艺术特色及教学实施路径探究

2023-02-22 03:07蔡静羽万桂红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列夫艺术特色托尔斯泰

蔡静羽 万桂红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是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人物传记选文,课文花费了大量笔墨刻画传主的外貌。通过研读教材进行文本分析,其中人物肖像描写结构缜密巧妙,比喻贴切传神,并与场景描写和谐相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阅读审美价值和写作借鉴价值。文中的肖像描写通过拓展阅读材料、利用表格梳理、总结描写技巧等教学环节的实施,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中肖像描写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阅读传记和写好写人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肖像描写;艺术特色;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3-0001-04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物传记《三作家》中的《托尔斯泰》。这篇文章花了大量笔墨描绘托尔斯泰的肖像,充分展示了作者刻画人物的纯熟技巧。有研究者对文中的肖像描写这样评价:“看似其貌不扬,实则耐人寻味。”[1]文章中有关肖像描写的精彩语段极具教学价值,在阅读审美层面能帮助学生感知形象魅力、激发想象力;在写作实践层面能作为写人作文良好的素材,为写作提供新思路。通过深入挖掘文本肖像描写的艺术特色,能为阅读教学打开一扇崭新的窗口,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肖像描写的“亮点”,利用语文教材写好写人作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作为经典评传作品始终被保留,足见茨威格人物传记作品精湛的艺术造诣和编者对其教学价值的极大重视。该文通过大量细腻传神的肖像描写,使传主独特的长相、个性、气度、智慧、风采等,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肖像描写是文学写作中借助人物外形特征刻画性格的一种人物描写方法,通过准确地描绘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举止、衣饰等外部特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命运、遭遇及时代背景,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2]好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像浮雕一样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列夫·托尔斯泰》中大量的肖像描写集中刻画了传主粗劣的外貌和平凡的气质,文笔优美,技巧纯熟,独具一格,无论是在篇幅上还是教学上都已达到不容小觑的程度。

《列夫·托尔斯泰》作为自读课文,其教学价值容易被忽视。翻阅知网上8篇相关的论文和期刊发现,无论是写作手法賞析还是教学设计都将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于欲扬先抑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上,研究对象往往是整篇课文的特点、修辞的使用,或者是茨威格的传记文学,未能针对肖像描写部分进行深入挖掘。对课文的解读和鉴赏存在浮于表面的问题:既没有充分挖掘文本中肖像描写究竟好在何处,也没有涉及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肖像描写的妙处。因此,深入分析《列夫·托尔斯泰》肖像描写手法的艺术特色,探究其教学实施路径,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既是阅读教学任务的前提,也为后续的写人写作教学奠定基础。

二、《列夫·托尔斯泰》肖像描写的艺术特色

茨威格的《三作家》中的肖像描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撼人心魄的力量。虽然选文《列夫·托尔斯泰》只是传记的第一部分,但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勾勒出列夫·托尔斯泰的形与神,带领读者透过这副其貌不扬的面孔,窥视文坛泰斗的内心。通过大量肖像描写的层层铺排堆砌,使得陌生又遥远的历史人物变得血肉丰盈、触手可及。为了领略茨威格高超的肖像描写能力,以下将结合课文从结构、修辞、呈现方式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缜密细腻的描写结构

进行人物肖像描写需要明确肖像描写的顺序和整体结构。在课文的开头,茨威格便开门见山,展现了传主给人的第一印象。为了更形象地体会文中的描写结构,不妨借用国画中“泼墨”和“工笔”的概念来进行阐释。“泼墨”是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之一。用多量浓淡不一的墨水,饱蘸笔身,挥扫或滃泼于纸绢之上的一种作画方法,多用于大写意画。[3]在国画中,泼墨的作用在于勾勒线条,形成整体的骨架。“工笔”则与“写意”相对而言。用工整细致的笔触描绘物象,要求精细地表现细节。敷色时层层渲染,格法严整,不容草率。[4]

将两个概念与课文前两自然段的肖像描写对应融合,可以更好地体会这种缜密细腻的描写结构。此时茨威格获得了作家与画家的双重身份,既在书写文字,也在描摹作画。他写道:“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寥寥两句,仿佛画师用泼墨手法大写起意,吸引所有的视线聚焦在轮廓上。肖像描写一开始就抓住了人物最鲜明的特征——“多毛”和“粗劣”。此时一副毛发旺盛,五官崎岖的轮廓不仅出现在画纸上,更呈现在读者脑海中,给读者的想象活动指出了方向。

大笔墨的勾勒至此转为工笔,茨威格不单注重对轮廓总特征的勾画,更重视对各种毛发以及狮子鼻、招风耳、厚嘴唇进行类似工笔手法的细腻描绘:敷色渲染,夸大细节,一一置于早已构造好的轮廓当中,形成完整的视觉效果。列夫·托尔斯泰这副极具特色的面孔便在绘画大师的描摹下鲜活起来。精彩的肖像描写本身就是在用文字作画,而设计“总-分”描写结构不仅符合描摹绘画的工序,也顺应了人们阅读时思维加工的程序,使读者获得更佳的阅读体验。

(二)贴切传神的比喻运用

比喻的特点使得比喻成为刻画物象、激发想象的重要形式。《列夫·托尔斯泰》中的肖像描写大量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共25处,其中明喻 17处,暗喻8处。通过贴切传神的比喻运用来增强肖像描写的艺术表现力,使读者对所描绘的对象形成具体可感的印象。通过这些精辟而又富有感情色彩的设喻,把托尔斯泰陌生的面孔变得鲜活立体。

在运用比喻手法刻画人物时,本体和喻体的选择至关重要。文学作品中作者会特意选择与文章的‘境搭配和谐的喻体,使比喻更加切合主题。为了使肖像描写贴合人物的真实气质,作者在喻体的选择上精心挑选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树皮、树根、泡沫、白浪等。这些冷色调的事物不仅能产生强烈的画面感,还营造出一种苍凉沉郁、缺乏生气的氛围感,符合托尔斯泰平平无奇的长相和气质,使比喻显得格外传神贴切。为了表现人物的肖像特点,茨威格不遗余力地利用多个喻体组合构境,在语境中层层堆砌,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想象,体现语言意趣美的特点。在茨威格的笔下,托尔斯泰黝黑的脸膛皱似树皮,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灰白的鬈发像泡沫,须发如热带森林般茂密,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额头像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作者选择常见的器官和独特的毛发进行描摹,层层铺排,突出肖像的隐蔽性和厚重感,也透出传主难以捉摸的神秘感和沉郁气质。运用这些奇特新颖的比喻,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写镜头”上,读者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铺开一张空白画纸,组合出一幅“植被多于空地”的肖像图。同时比喻和夸张往往连用并融为一体,增强了肖像描写的视觉冲击力和语言表现力。

(三)融合场景的呈现形式

《列夫·托尔斯泰》中肖像描写的呈现方式与场景密切相关。场景描写是为人物出场服务的,能起到悬置时空、烘托氛围的作用。贾惠茹认为场景描写是作者应用象征手法最为突出的代表,从强烈视觉角度描写场景为读者创造身临其境的体会。[5]《列夫·托尔斯泰》中营造的场景精心挑选了时机、环境和人物,并与传主的肖像紧密融合。

融合场景的描写强化了读者的想象。在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脸”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之后,茨威格笔锋一转,专注于描绘他平平无奇的气质,通过列举他人生的不同时期来渲染这副躯体的平凡之感。为了强化笔下人物气质的真实感,茨威格不失时机地借助现实的生活场景,将平实的叙述转化为立体鲜活的形象。他掏出两张老照片摆在读者的面前:一张照片名为《伯爵与马夫》,另一张照片为《和老农们在一起》。通过描述照片中的场景,将托尔斯泰极其普通的形象放置于具体的群像中,使传主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含蓄揭示了托尔斯泰“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刻内涵。不仅如此,在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作者匠心独运,如导演般编排出一个托尔斯泰接待远客初次会见的情景剧场,利用来访者见面前后的心理活动形成巨大落差,并搭配传主与客相处时的细节描写,更加凸显人物声望与其形象的不符、灵魂与皮囊的违和。行文至此,这副相貌平平、气质普通的文豪形象便在读者心中挥之不去了。

将人物形象与特定的场景融合,既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又激起读者的想象活动,使人物变得丰盈立体。突出展现人物特点的同时也揭示了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此外,将形象置于场景中对传记主题起到烘托作用,为人物形象注入更加深刻的思想意蕴,也为下文称颂天才灵魂传奇的一生做好了铺垫。

三、《列夫·托尔斯泰》肖像描写的教学实施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的写作强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写作时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6]” 通过解读课标,在具体教学中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文本之间的联系,将读写有机结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利用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艺术特色,在阅读中感受肖像描写的妙处,总结人物写作技巧,为学生的描写灌注创新意识和人文能量。

(一)阅读延伸,把握描写思路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茨威格的著作《三作家》之一的《托尔斯泰》。在具体的教学实施环节,先立足于课文,细致解读肖像描写的经典语段,然后进行阅读扩展补充相关材料,通过与《三作家传》中《卡萨诺瓦》的肖像描写进行对比阅读,挖掘其中塑造人物的描写技巧。这些文段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肖像描写的艺术特色,也是写作教学很好的素材凭借。

《卡萨诺瓦》中的肖像描写与课文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向学生展示卡萨诺瓦的肖像描写片段:“所有的目光都好奇地转向一个陌生人。此人勇气十足,神态随意,同时具有上等人的落落大方气概,姗姗来迟地走进……这个高大健壮的人,全身散发出一種华贵的气势……”“包厢里的小姐太太们几乎是惊诧地注意到了他的另一个特点:这个陌生的男人是多么美,真是美男子里的出类拔萃者……”[7]引导学生将其在描写结构上照课文,与托尔斯泰给人“粗劣”的印象截然相反,茨威格笔下的卡萨诺瓦给人的初印象是“华贵”和“美”,再具体写其华美的衣着和俊朗的五官。通过扩展同一书作的描写语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归纳,总结肖像描写技巧一——抓住鲜明特征,先整体,再细分。紧接着“趁热打铁”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拿自己熟悉的人作为描写对象,例如写高龄的老奶奶可以抓住她“皱”的整体特点,再具体描写脸上的皱纹和手背褶皱的关节皮肤;描写可爱的孩童妹妹可以突出她的整体印象是“圆”,进而描写她婴儿肥的脸蛋、圆润的眼珠和饱满的鼻尖等。引导学生紧扣描写对象的外貌特点,利用整体印象写出神韵。

(二)巧用表格,感受修辞效果

在感受文本的修辞艺术时可以利用表格法将本体和喻体一一呈现。在出示表格前抛出两个问题:“茨威格在描绘列夫托尔斯泰和卡萨诺瓦的容貌时具体描写了他们哪些器官?都用了哪些事物来形容?”让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找到答案。再次阅读卡萨诺瓦和的肖像描写片段并对照课文完成表格。引导学生一类一类地进行对比,学生经过小组谈论后不难发现茨威格对列夫的肖像描写选用冷色调来营造苍凉灰白沉郁的面容,喻体不仅普通常见而且缺乏生气,给人冰冷颓唐之感。对卡萨诺瓦的肖像描写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绘华贵的服饰、讲究的穿搭、魁梧的身材和俊美的容貌,选用大量华丽的词藻堆砌出卡萨诺瓦这副完美精致的外壳。描写外形时选用“钢铁般”“进攻的公牛”“罗马金币上的头像”“钩子”“石榴肉”等精致高雅、质地坚硬的物体,刻画俊美外形的同时凸显成年男性雄伟姿态和非凡气势。可见作者在进行喻体的选择时十分注意贴合描写对象的精神底蕴,这样写人才能栩栩如生。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的直观性进行对比,加深领会,经过小组讨论总结出技巧二——体悟人物底蕴,选用和谐修辞。指导学生运用到具体的作文书写中,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要考量人物的整体气质,甚至是生活范围、个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要精选符合人物气质的事物进行组合修饰能创造出和谐的氛围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结技巧后及时进行小练笔,让学生任选一些角色进行肖像描写练习:①班上古灵精怪的运动健将②饭馆里忙碌干活的老阿姨③活泼爱笑的小孩童……并挑出一些作品进行教师点评和小组互评。

(三)激发想象,利用场景添彩

干瘪的语言不仅缺乏吸引力,还缺少表现力,难以把肖像描写的真实感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因此将肖像描写植入到具体的场景中,能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赋予文字崭新的律动。带领学生品读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肖像与场景相融的妙处。要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肖像与场景之间的关系,就要利用多媒体补充传主的家族资料:“列夫·托尔斯泰出生贵族,青年时期就从家族继承了1400多俄亩土地和三百余农奴,他的财富非比寻常,他的社会地位代表着贵族与特权。但是,他要放弃这一切,与农民们穿一样的衣服,自己做靴子,亲历亲为劳动。”身居尊位的托尔斯泰却融入到劳动群众之中,用生活化的的场景来凸显其灵魂的高尚。利用第四段中对“两张照片”的描述——身为伯爵的列夫却与手持缰绳的车夫并坐齐驱,围坐在老农中交谈甚欢。两个场景给人物加上一层朴实的镀层,强化了肖像描写的说服力。引导学生一边认真阅读,一边在脑海中构建情景画面,并尝试展开想象,用记录者的视角对两张“照片”进行扩写,并补充合理的情节和人物对话。这一活动是进行读写迁移的一次尝试,学生读得精细才能想得具体,想得具体才能生动地书写、流畅地表达。

研读学习第五自然段的“会客片段”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中的场景描写小组合作进行微剧本表演创作,并挑选富有表现力的组员发挥想象,编写恰当的主客对话来演示场景中的人物。表演前需要对学生们进行相关培训:首先要求学生利用阅读和想象使学生代入到来访者的角色当中,仔细揣度客人初次会见文豪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感受会晤前后的心理落差,并鼓励同学设计的一些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加以表现。通过扩写和表演两个学习活动,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将肖像描写融入具体场景之中的好处,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形成写作的新思路。

在阅读鉴赏中丰富体验,在读写结合中总结人物描写技法,通过《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的肖像描写可以挖掘出许多实用的教学能力点。这篇课文是一个很好的窗口,能指导教学工作更好地贴合教材、利用教材。更可以借助这个窗口整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肖像描写片段,并适当地拓展名家名篇,让学生在阅读中驰骋想象,在借鉴中积累技巧,并通过写作练笔及时巩固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读和写有机地结合,必定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写人作文的思维,提升写作能力和作文品质。

参考文献:

①高燕,崔海波.茨威格的肖像描写“别有一套”[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09):51.

②阎景翰主编;刘路,张国俊副主编.写作艺术大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215.

③朱立元主编.艺术美学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63.

④王庆生主编;彭立勋,王先霈副主编.文艺创作知识辞典.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698.

⑤贾惠茹.《例谈英美文学中的象征主义》[J].文学教育(上).2022:5.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5-16.

⑦茨威格.《三作家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9.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列夫艺术特色托尔斯泰
七颗钻石
母亲的餐桌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
不甘平庸的蚂蚁
忘记自己的人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