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案导学”的应用策略

2023-02-22 13:58李小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化学应用策略

李小飞

摘要:学案是学生化学学习的“指南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主体原则”“指导原则”“启发原则”和“反思原则”,设计研发学案。要应用学案,来促进学生的化学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拓展性学习。学案导学是一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生成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3)33-0001-03

学案是一种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融合对教材知识的二度开发以及对学生的具体学情分析而设计研发的符合学生认知特质、水平、经验等而融合了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等在内的一种自主学习方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良好的“学案”、应用良好的“学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从“学生立场”出发,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功能,彰显“学案”的导学价值。好的学案,能驱动学生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化学学习。

一、遵循“主体原则”,用学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中设计的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习题集,更不是类似于练习册之类的东西。学案是学生学生的“学”出发的,它不仅关照学生“学什么”,更关照学生“怎样学”,关照学生“为什么这样学”。设计学案时,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认知、思维差异,以便让学案导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设计学案,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性、自能性的学习。学案应用,就是要让学生自动化、自能化地展开化学思考、探究。学案设计要“学法指导”上下功夫、做文章。要让学生明晰化学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能集中发力,潜心研究,突破学习难点,获得学习进阶。

比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制取氧气》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设计研发了一些小问题,将小问题构建成问题串,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化学思考、探究。在学案中嵌入问题链,借助于问题链来引导学生化学学习,是化学学案导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问题,笔者采用“母问题”和“子问题”结合的方式,即将“子问题”嵌入母问题之中,来启发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如“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工业制取氧气和实验室旨趣氧气有怎样的不同?”其中,在“工业制取氧气中”,笔者有设计研发了这样的问题:工业制取氧气有哪些方法?工业制取氧气有怎样的优点?工业制取氧气有怎样的缺点?有了工业制取氧气的问题导引,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采用了同样的导学思考、探究方法。但相对于工业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为此,笔者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中设计研发了这样的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哪三种方法?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这些材料的状态、气味、颜色是怎样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如何提高实验反应的速率?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不是氧气?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实验的一般实验准备、一般实验步骤、一般实验过程等。

学案导学,可以让学生“学在课前”,也可以让学生“学在课中”。作为教师,要与学生的学同步、同时,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的化学学习同频共振。遵循主体性原则,教师设计研发的学案应当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具有普适性。要通过“这一个”学案的设计、应用推动学生学案应用的意识、习惯等。好的学案能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主体参与。作为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要让学生拥有学案设计的主动权,让学生参与学案设计,让学案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在学案设计研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微信群、QQ群等与学生对话、互动,与学生交换学案设计想法等。

二、遵循“指导原则”,用学案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学案不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性、自能性学习,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好的学案不仅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同时还要遵循指导性原则。应用学案指导学生的化学学习,要让学生围绕着化学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盲点等内容展开充分地研讨、互动、交流。借助于学案,学生能将自身的疑问、困惑积极主动地呈现于互动、交流时空,从而让学生的化学学习去伪存真。

比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金刚石和石墨》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出示了学案目标:[1]自主阅读教材,说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用途;[2]认识金刚石、石墨、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空间结构,把握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显然,学案目标较之于教案目标,更具体、更实在。在学案目标导引下,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展开自主性、合作性的研讨、互动与交流。学生不仅认识了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更深入探究金刚石、石墨的化学结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C元素组成的,化学式都由C来表示,为什么物理性质会相差这么远呢?”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用途等,对它们的原子结构进行猜想、研讨。有学生认为,金刚石的碳原子应当是嵌套在一起的,不可分割;有学生认为,金刚石的原子可能是缠绕在一起的;还有学生说,石墨的原子可以是一层一层的,可以分割,等等。尽管学生的猜想不一定正确,但这种猜想却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强化这样的认知: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当笔者呈现了金刚石、石墨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时,有学生为自己的猜想契合而兴奮、而高兴。在合作、研讨、互动的过程中,学案催生了学生的创新性思考:能否通过改变物质结构,来创造新物质呢?由此,引导学生认识通过加工石墨生产人造金刚石的化学变化,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碳单质。

在学案中,不仅学案的内容能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而且学案的目标也是引导学生化学思考、探究的重要手段。应用学案引导学生的互动、合作、交流,重点是要抓住学案能引发学生思维风暴的碰撞点。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的具体学情,把握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案能切入学生的认知冲突之中,掀发学生的头脑思维风暴。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永葆一份思维的张力、探究的张力。学案导学,让学生的化学课堂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化学思维、探究绽放出魅力的精彩!

三、遵循“启发原则”,用学案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化学学科是一门兼具演绎性、归纳性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知、推理,更要引导学生猜想、归纳。为此,在设计研发学案时,教师要遵循启发性原则,让学案能对学生的化学探究旁敲侧击。好的学案,往往能启发学生,让学生的化学思维、探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好的学案往往能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参与、唤醒学生化学思考的内在需要。通过对相关化学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能提升学生的化学探究力,让学生的化学分析能力、猜想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等获得提升。

遵循启发性的原则,教师在设计研发学案时,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知识、研究学生的具体学情,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备课智慧。比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一部分内容时,很多教师就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做一两个实验,然后就“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笔者认为,这样的一种简单记忆式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应用学案,充分赋予学生实验猜想、验证、探究的时空,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展开实验、反思实验、小结实验。[1]将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何现象? 针对这样的一个实验,你产生了怎样的猜想?[2]给你这样的一些实验材料:铝片(Al)、铜丝(Cu)、硫酸铝溶液 (Al2(SO4)3)、硫酸铜溶液(CuSO4)等,自主设计实验,判断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3]比较实驗现象: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并比较现象,你能得出怎样的实验结论?[4]课堂拓展性的实验,借助于铁片、铜片、硫酸铜和硝酸银溶液,自主设计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借助于学案,学生不断地猜想、实验,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而深刻地认识到“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既可以借助于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定,也可以借助于金属能否与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等来证明。

合作交流是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常态。应用“学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合作内驱力。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案成为学生化学学习的驱动,同时要让学案成为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载体。学案导学重在“导”,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借助于学案引导学生对话、交往,让学生相互启发、补充、沟通,从而始终确立学生“学”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让教师成为学生化学学法的指导者、化学学习过程的推动者、化学学习障碍、困惑的疏导者等。学案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四、遵循“反思原则”,用学案促进学生拓展学习

在应用学案引导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探究,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设计研发学案,还要遵循“反思性原则”。具有反思性品质的学案,就是要让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个别性问题、结论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的层面,从而让学生的化学学习路径、策略等具有一种普适性。由此,化学学案不仅能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而且能引导学生拓展性、延伸性的学习。作为教师,要借助于学案,沟通学生已有化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让学生能建构认知结构、认知网络,从而优化学生的化学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精挑一些能触发学生化学思维、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技能,能促进学生化学良好思维品质养成的内容,来设计研发学案。如此,让学案在引导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同时,能培育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比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研发学案,推动学生研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借助于学案中的“地壳图”,类比“原子结构图”,并引导学生从能量高低、核外电子距离原子核的远近来研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以及“最外层电子”。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学案中“以太阳恒星为中心的太阳系行星体系”,来引导学生建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让学生从最外层电子的个数来猜测电子容易得失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反思: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有怎样的特征?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有怎样的特征?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有怎样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概括原子结构稳定状况以及电子的得失趋势以及元素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出元素的活泼性、不活泼性。在这过程中,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反思、一边反思一边学习。反思贯穿学生的化学学习的始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案不是将学生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和盘托出,而是要通过层次性的问题、任务等,推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发现知识等。遵循反思性原则,教师在导学案中要嵌入关键性、核心性的问题,去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打破思维固化、僵化,避免学生的思维惰性,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机应用合适的素材,是学案设计的一种艺术。作为教师,在设计研发学案时,要懂得取舍,对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进行有效的、有机的整合。

学案设计不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搬运到学案之中,而是要突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支持、专业指导。遵循反思原则设计研发学案,要强化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思路点拨、方法引导等。同时,教师要应用好学案,对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批阅,强化学案的反思、反馈、评价等的功能。设计研发学案,还要注重学案的个性化、适切性。一种学案,对于“这一个”学生可行,对于“那一个”学生可能就不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积极反思、调整学案,让学案处于未完成的不断生成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案是开放性、生成性、发展性的。学案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补充、完善。

作为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精选例题、突出经典,要加强学案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启发、点拨、引导,要设计一些具有弹性的练习,通过学案盘活学生的化学思维、探究。学案导学是一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生成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借助于学案,能让学生“像化学家一样思考”“像化学家一样探究”。

参考文献:

[1]朱玉军.谈化学教学设计类论文的写作[J].化学教育,2009(9).

[2]王焕玲.“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关键在于习题设计[N]. 中国教育报,2005- 1- 7(6).

(责任编辑  罗艳)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初中化学应用策略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运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效能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学案导学”之我见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