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与培育策略研究

2023-02-21 19:24郭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文化自信新时代

郭阳

摘要:文章调研了部分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认知现状,分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个层面进行考察,通过分析现状,进一步从社会、高校、家庭、个人4个方面探索当下青年人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从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学校教育、充实家庭引导和夯实个人素养4个维度给予相应的建议和策略,致力为高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输出更有意义的实践方式,以期提升大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认知度,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5(a)-0171-05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 the New Era

Abstract: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ognitive status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mong some college students, examining it from three aspect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it further explor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mong young people from four aspects: society, universities,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In response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it aims to improve social security, strengthen school education, provid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enriching family guidance and consolidating personal qualities from four dimensions, committed to cultivating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outputting more meaningful practical method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culture, and strengthen their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onfidence, and self-improvement.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Status; Cultivating way

習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阐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经历五千载的风雨春秋,保留下无数的历史典故,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无价之宝,这份瑰宝需要继往开来的青年人不断延续和丰富。青年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认知力和实践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和能量[1]。

1 文化自信的内容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灿烂而辉煌的发展时期,涌现出儒、释、道等诸子百家思想,形成了浩如烟海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与发展而保留下来的精髓,蕴含着诸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之道[2]。随着时代变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外在形势的变迁下形成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文明体现。

1.2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支撑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柱,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发展而来,是一部交织着中华儿女血与泪的中国革命文化史。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始于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明确提出革命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邓小平同志在不断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将改革当做一种革命”[3]。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延伸革命文化的内涵,使其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1.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以发展的眼光提出了“中国梦”,应运而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使得中华儿女更加聚焦自身文化的发展建设。当今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坚守意识形态领域,巩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需以核心价值观为先进文化的发展保驾护航[4]。

2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调研

2.1 问卷设计及样本数据

本次问卷调研从2022年8月开始,至9月结束,历时2个月,选取陕西省西安市4所民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问卷涉及大一至大四各年级中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政治面貌、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87份,有效问卷率为95.60%。

此次问卷在年级方面,大一74人,大二85人,大三68人,大四60人;在性别方面,男生141人,女生146人;在专业方面,文科类97人,理工类104人,艺术类86人;在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19人,预备党员30人,共青团员162人,群众76人;在学历方面,本科生182人,专科105人。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践行情况;第三部分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

2.2 调研结果

2.2.1 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

在“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题目中,57.96%的学生表示略有涉猎,2.65%的学生表示根本不了解,37.61%的学生表示对各方面均有了解,1.77%的学生表示精通某一方面。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并且认知趋于表面,缺少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针对“您认为一些传统节日最吸引您的是什么?”38.05%的学生认为是传统的家国理念,42.48%的学生认为是节日背后象征的人文因素,10.62%的学生认为是被娱乐氛围吸引,8.85%的学生认为是商业产物带动。从数据显示来看,近80.00%的大学生能较好地认同传统文化背后的历史意义及情感传承,但也有20.00%左右的学生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跟随某些西方享乐主义和大众娱乐文化思潮,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冷漠态度。

第三个问题“您觉得优秀传统文化对您自身成长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什么?”23.01%的大学生认为是伦理道德观念,17.26%的大学生認为是人际交往关系,15.93%的大学生认为是思维方式,43.81%的大学生认为是民族文化精粹。可见,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多维度的理解,也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时代意义。

2.2.2 大学生革命文化自信的现状

第一个问题,“您对革命文化是否感兴趣?”23.89%的大学生反馈非常感兴趣,48.56%的大学生反馈感兴趣,25.22%的大学生反馈一般,1.32%的大学生反馈没有兴趣,整体对革命文化的兴趣度在72.00%左右。

第二个问题“您觉得认知与学习革命文化对自己将来的成长有意义吗?”34.51%的学生反馈非常有意义,57.52%的学生反馈有意义,7.96%的学生反馈不确定,整体数据而言,92.00%的学生认为学习革命文化有意义。此数据与第一题数据相矛盾,大学生对革命文化重要性的认同感较高,而自身对革命文化的关注度不够且认知度较低。

第三个问题,“您一般通过什么途径了解革命文化?(可多选) ”排名第一的途径是网络媒体,占比76.55%;排名第二的途径是影视作品,占比68.58%;排名第三的途径是学校课程,占比64.6%;其他途径占比差别不大,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长辈传授、党课学习、报刊书籍、红色旅行、社团活动,其中社团活动占比仅为35.84%。可见,网络媒介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革命文化的主渠道,如何加强网络育人的价值引领作用,值得深思。同时,高校在社团活动方面发挥革命文化育人功能的能力需重点加强。

第四个问题,“您如何评价以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等为主要代表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可多选)”83.63%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为了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75.22%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30.53%的大学生认为为了集体利益严守纪律、牺牲自己是应当的,17.26%的大学生认为这些精神党员干部需要,普通人不需要,11.5%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是革命战争时代的人物,这些精神已经过时了,1.33%的学生有其他想法。由数据可见,大学生对革命英雄和革命事迹的认同感整体较高,但也有不少学生在面对革命精神时,出现了一些“不确定”和“摇摆”的立场。

2.2.3 大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的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问题“您是否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上,50.00%的大学生表示完全知道,41.59%的大学生表示知道一半及以上,1.40%的大学生表示知道一半以下。就数据结果而言,“0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认知度还有待提升。

第二个问题,“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会自觉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标准吗? ”23.89%的大学生表示会完全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符合,70.80%的大学生表示比较符合,5.31%的大学生表示不太符合。数据分析发现,94.70%的大学生能较好地用核心价值观进行自我约束并有效践行,可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较高。

第三个问题,“学校层面中,您认为以下哪些途径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24.78%的大学生认为应立足高校思政课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43.36%的学生认为应开设人文素养课程,提升辨别能力,30.53%的学生认为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1.33%的同学认为有其他途径。就数据而言,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先进文化的进一步学习怀有较高期待,期望可以再深入学习。同时也间接说明,先进文化的普及教育对成长在新时代的大学生效果较为明显。

2.3 调查基本结论

第一,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整体认同感较高。出生在世纪之交的年代,成长在繁荣富强的时代,“00”后的这一批青年人真正赶上了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其学习环境更为稳定,学习经历比之前的年代更为丰富。正是在新时代教育的耳濡目染下,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持着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5]。

第二,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整体认知度较低。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较强,但往往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不少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考试理解的“刻板记忆”层次,并没有达到思政育人的程度。也有学生能认识到“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若自愿进行中华文化的学习,不少学生就望而却步,所以对文化自信的认知便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实际的践行。

第三,大学生对于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更深的期待。大学生在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对“文化底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期许,渴望从网络媒体、课程教学、长辈传授等方面获取更多关于文化自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背后的故事。特别是政治面貌是中国共青团员的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傳教、授业、解惑”的方式、手段、内容等抱有更高的期待[6]。

3 大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原因

3.1 社会层面

在经济利益的追逐下,教育呈现出“功利性”的倾向,为了追求成绩的“突破”,不顾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专注于培养“考试机器人”,以分数看成败,而忽略教育的真正初心[7]。再加之西方“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不断冲击,社会呈现出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大学生忘却了中华文化的本来面貌。此外,“00”后作为网络原住民,生活在“随处可网”的时代,每天面对实时更新的“话题”和“热搜”,对文化的辨认能力和内化能力都不够强大。

3.2 高校层面

高校的课程体系设计得还不够完善,通识课程停留在公共基础课层面,真真切切实现“文化育人”的课程较少,高校中专注文化自信领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课程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对于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仅仅依靠思政老师、辅导员远远不够,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协同发力,以“三全育人”的方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但高校教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此外,高校所成立的社团和“第二课堂”常依靠大学生的喜好来设立目标和计划,所开展的活动当中,关于文化自信传播和学习的占比也比较少。

3.3 家庭层面

“00后”学生的父辈们多数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即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起步期,一些家庭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对子女的基础性教育,特别是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不足,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子女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再加之家庭成员自身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在“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的价值引领中没有展示出榜样力量,没有发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示范作用。不仅如此,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排名”“升学”,而忽视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与运用,培养出只会学习的“工具人”,缺少文化底蕴。

3.4 个人层面

大学生处于青年早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趋于稳定的重要时段,习近平总书记用“拔节孕穗期”形容此阶段的青少年,充分体现了对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殷切期盼和孜孜教诲。在现实中,有些大学生的心理年龄没有伴随生理年龄增长,常表现出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当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时,价值观出现“摇摆”。个别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自制力,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到“网络”当中,碎片化和片面性的标题和帖子诱发出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把继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寄托到他人身上,逐渐失去独立的思辨力和创新力,内心世界的匮乏又反作用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4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问卷中,“您认为以下哪些方面对您的文化自信产生了较大影响?(多选题)”73.17%的学生选择了社会环境,55.40%的学生选择了校园文化,44.60%的学生选择了家庭环境,35.53%的学生选择了个人喜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建议应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

4.1 加强思想引导

社会是人终其一生所生存、生长、发展的重要场所,社会创造着文化,文化丰富着社会。建构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将青年人的个人成长与文化自信的发展方向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制定培育体系,把握时代机遇,因材施教,共享未来。其次,坚守立场,巩固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发挥文化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促使文化产业形成联动机制,培育出文化自信的生态环境[8]。最后,健全网络机制,网络治理需要“一盘棋,整体抓”,国家层面对非法用网采取法律强制治理,高校层面也要把握理性用网的机遇与挑战,家庭层面引导健康用网,进行科学管理。

4.2 加强学校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第一线,责任重大也倍受鼓舞。首先,高校要全面深化思政课程,讲授课程、依托经典、传播能量,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时,教师要引导大学生缅怀革命英雄,感受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思政教师要善于运用讲台,向同学们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根植到青年人的骨子里[9]。其次,高校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授课教师应将思政理论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在课堂中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目前不少专业课程教师缺少思政育人意识,缺乏思政育人的能力,因此对于专业课教师要给予维度的考量和角色再定位。此外,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为契机,适时、适度、适宜地策划和举办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大学生传播中华文化。

4.3 强化家庭教育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高风亮节的家庭美德、健康自在的家庭氛围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首先,重视家庭关系,和睦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传承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源于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需求,家庭成员在培育子女的同时也将文化言传身教给子女。最后,营造积极健康家庭氛围,家教家风对人的滋养是润物细无声的,这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将伴随人的一生。正是家长的榜样和表率,让处于各个时期的子女都能感受到来自中华文化的沁润。

4.4 夯实个人素养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仅依靠外力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依靠学生自身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关键力量源于对文化的深入学习和不断研究,在“认知、否定、再认知”的辩证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及其源远流长的能量[10]。首先,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学生作为文化自信的主体,必须了解中华文化,具备“少年强,则国强”的主人翁精神。其次,培育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树立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发挥着重大作用,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理想助新时代的青年人成为实现“中国梦”的脊梁。

参考文献

[1] 郝娜,黄明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间的逻辑关系[J].南通大学学报,2020,36(3):17-24.

[2] 杨雄.当前青年群体社会心态新变化及演变逻辑[J].人民論坛,2021(25):20-23.

[3] 徐功献,冯婧泽.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9(1):68-74.

[4] 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9(12):4-12.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6] 潘思露.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8.

[7] 王昱清.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J].党的文献,2020(6):36-41.

[8] 寇清杰.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46-47.

[9] 叶星.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研究: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论述[J].高校辅导员,2018(6):3-7.

[10]赵常兴,田志伟.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78-80.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文化自信新时代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