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在完整、真实的情境中培养。以课文、单元形式呈现的语文知识,在大单元教学任务的引领下,能够构建完整、真实的情境。这类教学范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设计的变革。因此,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基于真实性学习的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落地。
关键词:核心素养;真实性学习;大单元教学
作者简介:史东豪(1996—),男,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并指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完整、真实的情境中展开。
真实性学习是语文素养落地生根的土壤。一方面,真实性学习的情境是真实的,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真实性学习指向的能力是真实的,即学生能学到有用的知识。那么,如何利用以课文、单元形式呈现的语文知识创设真实的情境呢?陆志平教授指出,大单元是做一种整体设计,是在儿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的人物设计,一种以发展学生素养为本的设计。因此,要想在大单元教学中创设出真实性学习所需要的情境,需要满足贴近学生生活、符合语文学习规律、注重过程性评价三个条件。笔者将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阐述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要素统领,整合单元内容
以素养培养为本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统筹目标、内容、主题、情境、人物、活动、评价、环境等各种要素。而大单元教学就是在统领要素的前提下,设置学习任务,组成语文学习任务群。概括来说,就是提炼出单元语文要素,通过要素统领,串联学习任务。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一项口语交际、一项习作、一项语文园地。整个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引领,下分三个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笔者将原有顺序进行调整,整合成四项学习任务。
首先,学习本单元时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离学校的春游时间不远,且学生大多有踏青的经历。因此,“春游”这一话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发现可爱的生灵的起点,帮助学生轻松过渡到校园生活中。基于此,笔者设置本单元的第一个任务:走,我们去春游。
其次,借助学生踏青的已有经验和过去学习课文、课外阅读的积累,以学生亲身所见所闻为指引,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和课文里的植物、动物的动人之处。内容上,将《燕子》《昆虫备忘录》这两篇课文,以及《荷花》和习作中的“植物记录卡”两两整合。挑选文章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构建出的动人情境,将其和学生生活中看到的美丽画面相对照,形成认知上的共鸣。由此,笔者分别提炼出“我的动物朋友”和“我的植物朋友”两个话题,每个话题对应一个任务。
最后,连接现在和过去。在积累丰富的語言经验和有趣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这三首诗,畅想生机勃勃的春景,发现“古诗里的小生灵”,结合先前所学内容和自己的观察,创建“小生灵档案”,并依照自己的观察和记录,完成最后的习作,这是任务四。
这样的内容调整以要素作为统领,力求设计更具整体感,努力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
二、立足课标,设定教学目标
新课标在发展性学习任务群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大单元教学目标应依照统编版教材双线结构确立,推进素养培养落地。关于“生灵”这一主题,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都有涉及。对比这两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发现,无论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还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都从生活中取材,通过用心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展现人与自然生灵之间浓厚的情感。
统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特点。本单元的三个语文要素,前两个指向阅读方法,最后一个指向写作。首先,“想象画面”这一要素,从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到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再到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总体呈现由朗读到感受,不断深化的意图。其次,“感受优美生动的语言”作为三年级的教学重点,分别在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和本单元中提及。这一语文要素是积累语言的基础,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与鉴赏能力。最后,“观察、记录”这一要素也是小学中年级学段表达与交流的重点。从留心观察到记录观察,再到观察变化,最后了解观察的方法。这一要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习要求上的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基于此,在深入研读文本和研究学情后,笔者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能借助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主动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44个生字和4个多音字,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2)在阅读古诗、散文的过程中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带来的美感,边读边想象画面;(3)在生活中发现生灵,有目的地展开观察,共同讨论,尝试把观察到的生灵写清楚。
三、创设情境,设计教学活动
完整、真实的情境是语文素养培养的摇篮。情境的创设源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这正好贴合真实性学习的条件。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语文学习还需要进入文本情境,并且文本情境的建构是建立在学习情境的基础上的。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文本学习经验。
同时,基于教学目标,要想创设贴切的语文学习情境还需发掘教材单元中几篇课文的关联点。只有将零散的认知聚合成统整的主题,才能形成完整的单元逻辑结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二次开发教材的过程。
基于此,笔者在设计四个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后,进一步设计了九个活动,如图1所示。
在任务一“走,我们去春游”中,将口语交际和习作整合在一起。借由“聊聊春游去哪儿”和“创建小生灵档案”两个活动,切入主题,使学生对“自然”这一话题产生期待。通过任务前移,布置一项长期观察任务,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展开观察。如在“创建小生灵档案”活动中,笔者安排了如下任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记录:(1)观察分享。在踏青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一个最吸引你的植物小生灵,并和大家分享。(2)指导记录。完成小生灵基本信息填写。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将踏青活动中最吸引自己的小生灵记录下来,包括名称、形态、颜色、气味等。(3)巧用差异。通过投影等方式,将学生完成的记录进行展示。
在任务二“我的动物朋友”中,以本单元的两篇课文《燕子》《昆虫备忘录》为学习重点。这两篇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郑振铎的《燕子》与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在语言上虽风格迥异,但都生动展现了小动物的特点。因此,这两篇文章能帮助学生学习、体会不同风格的语言的妙用。随后,借“我给动物‘话张相”“动物飞行大赛”两个活动,从外形品读、景色品读、对比品读三个方面展开阅读学习,体会形象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表达。前后勾连,释放拓展,当堂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如在“动物飞行大赛”活动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板块展开教学:(1)回顾动物“话”相,举办飞行大赛。请学生回顾上一个活动中燕子可爱的外形,了解郑振铎先生笔下燕子的特点,引出今天飞行大赛的主题。(2)体会美妙的语言,颁发飞行奖项。抓住两篇课文的关键词句,体会燕子飞行的轻快。关注课文中的拟声词,对比不同作者笔下的不同表达,说出自己的感悟。当堂颁发飞行奖项,如教师设立的最优雅飞行奖、最呆萌飞行奖、最轻盈飞行奖,也欢迎学生依照文本设立其他的奖项。(3)感知动静相宜,结束飞行大赛。感知课文中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从文字中汲取经验和方法,完善自己创建的“小生灵档案”。
任务三“我的植物朋友”主要以《荷花》这篇课文结合习作,勾连交流平台及前面学习的描写方法,依次展开“这一池荷花”“晒晒我的植物朋友档案”“我的植物朋友最可爱”三个活动。例如,“我的植物朋友最可爱”就是本单元“表达”语文要素的落地活动:(1)介绍我的植物朋友。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和自己长期的观察记录,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互相交换意见。(2)展开片段描写。根据课文的精彩片段,从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两方面,进行多感官观察,将植物朋友最显著的特点描写出来。(3)同类习作片段分享。将习作片段在小组内进行分享,与班级里写同一种植物的同学一起交流。
在任务四“古诗里的小生灵”中,教师在学生创作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他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使学生感受自然景物的美好,产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古诗语言凝练、抽象,赏析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将这一任务分成“飞进诗里的小生灵”与“日日是好日”两个活动。比如,在“飞进诗里的小生灵”活动中设计三个环节:(1)比一比语言。把习作中描写桃花的片段与《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一句共同展示,发现古诗语言的凝练、抽象。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发现“添一添”这种想象方法。(2)读一读古诗。朗读《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两首古诗,发现古诗中的小生灵。(3)想一想古诗。把这些小生灵和古诗描绘的场景结合起来,展开联想,体会古诗情感。
四、关注过程,实现教学与评价的融合
在教学设计和实践环节,教师需要将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有机融合,并贯穿始终。新课标在过程性评价原则中指出,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
如,在“我的植物朋友最可爱”活动中,学生对习作片段进行分享时,同伴围绕观察和感受两个方面进行点评:做到“能用形容词、动词等表现植物状态”,得1朵小红花;做到“能运用多感官进行观察描写”,得2朵小红花;“能在片段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得3朵小红花。在展开片段描写前,教师会提醒学生注意写作的要求,并依照要求进行写作。完成片段后,同学之间便可依照此要求有的放矢,互相点评。同时,如果学生能够依照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就可获得更多的小红花。由此,评价就成了学习过程的抓手,形成了“教—学—评”的循环。
在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活动,如“动物飞行大赛”时,在学生对自己推荐的选手做飞行特点说明环节,其他同学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点评:
(1)你打算给他评什么奖项?
(2)读完后你有什么感觉?
(3)如果让你来描写这一画面,你想借用作者的哪些语句,为什么?
从引发兴趣、想象画面、交流表达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由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语文素养培养是语文教學的终点,真实性学习是跑道,大单元教学是脚印。在对基于真实性学习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进行备课时,教师要在明确方向之后深入钻研教材,胸怀全局,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还要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作用,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素养立意的语文大单元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由知识到实践、由习得方法到运用方法、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成长、形成核心素养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陆志平.从单篇到单元 从单元看单篇[J].七彩语文,2021(28):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