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改革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教学。然而,目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因此,文章将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和教学方式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方式
作者简介:张蔷薇(1987—),女,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中学。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不仅能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素质。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借助古诗词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减少不良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涵盖了人文素质、审美观念与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成为具备较高文化素养、正确价值观念以及懂得欣赏美、创造美的高素质人才,需要进行长期教育[1]。现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学生的文化素养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例如,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教学。而随着学生对古诗词相关文化的了解逐渐增加,其在学习古人高尚品行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最终文化底蕴也会得到提升[2]。
(二)提升学生适应能力
在新世纪的发展进程中,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储备相应的人才,我们需要结合时代变化培养人才,提升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独特的个人特点,还需要具备实用性的特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例如,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核心素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3]。
(三)对社会发展有利
学生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改革的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人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例如,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他们的价值观念、素质与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而进入社会后,他们将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为各行各业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从而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因此,核心素养培养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4]。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
教学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还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多样化[5]。目前,虽然语文教师通常会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词教学,但此种教学方式不够新颖。例如,教师将古诗词内容转移到大屏幕上,让学生从以前的看课本学习转變为现在的看大屏幕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学生出现视觉疲劳,对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借助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应注重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感受,还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6]。
(二)教学重点存在偏差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现阶段教学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样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能力提升目标的设定,还要重视素质提升目标的设定。通过发挥古诗词的育人价值,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重点并不具备综合育人的特点。例如,部分教师会过分强调古诗词的背诵,认为学生只要能够背诵相关的古诗词,便能够在考试中避免丢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存在教学重点的偏差,也无法充分发挥古诗词的育人价值,从而错失许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机会。
(三)缺少深度教学
深度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浅层次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素质提升产生积极影响,还可以对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在以往的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通常会采用简单讲解的方法。例如,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翻译,讲解古诗词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借助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对作者的分析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并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但并未涉及深层次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作者在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体现的高尚品德来进行德育。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重视深度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内在价值,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
(一)设置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首古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汉字语言的独特魅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情感,提高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并主动进行探究,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将古诗词中的情感与景物相融合,利用视觉冲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激发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短歌行》(曹操)时,教师可利用微课来创设问题情境。如通过微课的音频播放功能,为学生播放《短歌行》的朗诵版本,随后询问学生,要经历什么样的事情才能创作出这首古诗。在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借助问题引导的方式展开新课的探究。比如,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这首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完成基础内容的讲解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翻译古诗,并将自己想象成曹操。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也可以激发他们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想要了解他的欲望。最后,进入深度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与曹操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分析这一人物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借助古诗词鉴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尽管审美能力看似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无直接关联,但实际上,它可以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发挥促进作用。例如,在学生提升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他们会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事物,发现其中存在的美好之处,并从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性美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鉴赏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水平。
例如,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时,教师可先安排学生自行阅读,并在学生阅读完后询问学生的读后感。教师可利用此机会与学生共同深入赏析古诗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大致内容,也能初步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除了赏析诗句,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性格特点、理想抱负等进行分析,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验证,实现综合赏析。如在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段内容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从表面上看,作者是在惋惜英雄豪杰,怀念历史风流人物;实际上,作者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心中无尽的忧愁,感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对自己无法实现理想与抱负感到难过。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具有雄心壮志、心怀家国天下的人,值得高中生学习。但考虑到社会背景的差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时,既要借助作者积极的一面进行教育,也要让学生结合现代社会发展阐述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以及理想与抱负等,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也能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以生为主,进行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参与项目,主动探索现实世界,并在此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动手能力、项目计划和执行能力等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学生是课堂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进行活动设计。核心素养的培养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扩展,这样随着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增多,其核心素养也会受到积极影响,逐渐形成。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进行拓展学习。这样既能够为学生提供互动的机会,也有助于优化课堂氛围。
以《琵琶行》(白居易)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之一。教师可以将学生随机分组,并为各小组布置项目学习任务,这样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任务设计与选择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琵琶行》的相关内容,包括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表达情感与中心思想等。项目主题可以确定为“我眼中的白居易与琵琶行”。在安排项目任务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和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并选出一位代表来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这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计划、执行和团队合作等能力。
(四)借助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并且一直传承至今,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往往不会关注到传统文化。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主动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既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可以从词人辛弃疾所处的年代背景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首词的内容,了解南宋时期的文化风貌。为此,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寻由这首词改编成的歌曲,播放给学生听,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跟着一起哼唱,以活跃课堂氛围。歌曲播放完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并要求他们进行分享。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引出他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对南宋时期历史文化的兴趣,使他们主动了解南宋文化的多样性。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既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又要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而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以充分发挥古诗词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张金美.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1(4):22.
蒋娟.核心素养视域下古诗词融入师范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师,2022(15):18-20.
王颖.关注审美体验提升核心素养:谈古诗词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22(7):23-25.
董丽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探微[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2):24-25.
劉谦.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150(5):52-54.
陈碧霞.基于思辨核心素养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