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是学生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思辨能力、增强道德情感和意志、树立法治意识、落实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教师应当研究“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方式,让作业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刁亚娅(1986—),女,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第二开明中学。
“双减”政策的出台能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培训负担。作业是减轻课业负担无法回避的话题,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一环。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不仅关乎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关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切实做到作业设计的“减”与“增”,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作业,爱上道德与法治学科。
一、厘清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现状
(一)作业设计观念陈旧
在初中阶段,升学率这一指挥棒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无法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一味地认为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被认可。正是因为有这一传统思想观念,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目光只聚焦作业的统一性,即所有学生统一练习相同的题目,作业评价也是用一把标尺。教师既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又不给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变得十分机械。这种机械化、重复化的作业会削弱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热情,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
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在面对学生考试成绩下滑时,特别容易产生焦虑,一旦焦虑,就会变得手足无措,更会片面地认为这是课后练习不到位的后果,于是便通过高频率的作业训练,以期让学生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样显然是错误的,会容易让学生反感,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作业形式单一
单一的作业形式势必影响学生的作业质量。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依据教材相关内容提炼教材考点,根据考点设置一些问题,多以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等题型呈现,要求所有学生限时完成。这样的作业形式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反观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未能契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本质,往往局限于纸笔作业,让学生深陷“题海”,遇题解题,单一机械。无趣的课堂和单一的作业,不利于落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作业评价低效耗时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评价仍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学生的参与。教师往往要重复批阅几十本习题一样的作业,片面关注正确与否,得分率、失分率,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忽视,教师往往用一个“×”就否定学生的劳动。这样的作业评价,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课外实践作业相对不足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仍以背诵作业和文字作业为主。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背诵基本知识点和完成学案等文字作业,这样的作业耗费的时间多,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管目前有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也开始注重课外实践作业,但是在实践作业的呈现形式上缺乏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比较敷衍,没有达到真实践、真参与、真体会、真收获的效果。
二、探寻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之道
(一)减数量,增质量
“双减”政策出台前,教师通常是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开展传统题型训练,缺少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发散性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师设计作业不仅关注作业内容,还关注作业时间。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在精不在多。因此,教师要围绕减数量,增质量的目标,从作业设计、作业标准、作业评改三个方面明确作业管理要求,将作业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延展,突出作业设计质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以江苏省淮安市生态文化旅游区第二开明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组实行的“互联网+作业”制度为例。“互联网+作业”包括“作业线上超市”“作业线上点餐”等内容。教师基于学情精准设计分层作业,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不同学生可以选择完成不同内容和数量的作业,从而让作业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学校还实行《第二开明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优秀作业十条标准》(如表1所示),以期实现作业由数量到质量的飞跃。
(二)减课后,增课前
恰到好处的课前作业,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让作业与课程的联系更为密切;有利于让学生发现难点,并在潜意识里寻求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利于教师更合理地进行课堂设计,区分必须讲清楚的点、务必强调的点。
如某教师设计的课前作业以“生活中的感人事例”为主要内容,学生要在课前搜索整理资料,并在课前五分钟以演讲的方式与同学分享交流。
生活中,很多人在为社会默默付出。学生通过课前演讲的方式,更积极地融入社会,向阳生长。这样的课前作业不仅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减知识,增素养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是必要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眼点,努力实现从知识作业到素养作业的转变。
如某教师设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争做小小时政评论员”的寒假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寒假时间,从学习强国app、人民网、新华网等平台搜集新闻热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角度进行归纳汇总,撰写时事评论。学生的评论内容不仅清晰地展现新闻事件,还运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对新闻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通过这样的素养作业,学生能够养成看新闻的好习惯,继续关注身边事、国家事、天下事,化知识为素养。
(四)减负担,增趣味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作业的设计应加强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质优量少且有审美趣味的作业。
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教师设计别样的“学党史”暑假作业。
1.观热血影片。观看一部反映革命英雄或时代楷模的热血影片。
2.寻红色足迹。积极参加红色主题研学旅行活动。
3.读红色书籍。阅读至少三本红色励志书籍。
4.讲革命故事。利用互联网参加讲革命故事的活动。
5.绘美好未来。制作红色文化书签和革命英雄卡片。
6.写两封信。分别给2035年的自己、2050年的自己写一封信。
7.做公益活动。将所学党史融入文明城市的创建,积极参加“争做文明先锋,守护美好家园”党史学习教育公益活动,做到知行合一[1]。
(五)减理论,增实践
为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需要走进理论,更要走出理论,走向实践,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勇于创新等社会参与能力[2]。教师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模拟法庭、制作微视频、创作公益广告等综合实践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功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实践是课堂的延伸。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确保作业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引发学生的关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如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绿色水资源,共筑美丽家园梦”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确定调查主题、明确调查目的、提出调查方法、安排调查人员、搜集报刊或者互联网上有关水资源的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准备调查用品[3]。在调查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已调查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汇总,探寻节水密码、分享节水金点子、撰写调查报告。在展示宣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广告,开展“节水宣传进学校”“节水宣传进社区”活动。
水是生命之源,但部分学生的节水意识淡薄。为了让学生树立节水、护水意识,教师精心设计实践作业,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实践调查,了解水资源现状,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教师设计探寻节水方案、撰写调查报告、开展宣传活动等一系列作业,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和环保观念,让学生在心灵深处认同“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道理,还有利于带动更多的家庭节水、护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水资源贡献力量。这样的实践作业,不仅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实效,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結语
“双减”政策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离不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教师要减作业数量,增作业质量;减课后作业,增课前作业;减知识作业,增素养作业;减作业负担,增作业趣味;减作业理论,增作业实践,在“减”与“增”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涵养学生的品格,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振伟.红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6):26-28.
[2]花韡.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53.
[3]蔡学之.思品课堂关不住 课外延伸出墙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3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