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视角下的“图形与几何”单元复习课思考

2023-02-16 20:52陈霞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单元复习图形与几何认知结构

陈霞

【摘   要】整体视角下的“图形与几何”单元复习,应凸显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过程性、关联性与延展性。教师围绕“重组知识脉络,整体把握由表及里;重构学习素材,建立关系由此及彼;重设教学板块,结构思考由静及动”展开教学实践,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几何体系。

【关键词】整体视角;单元复习;认知结构

单元复习课是指在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以后,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整体提升的课型。“图形与几何”领域内的单元复习课,教师容易只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解决与静态图形相关的问题,而缺少对图形之间的动态变换和结构化关联的关注。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單元复习课教学,可以从整体视角入手,凸显知识的整体性、过程性、关联性和延展性。

一、重组知识脉络,整体把握由表及里

设计单元复习教学,教师要关注单元核心内容,以核心概念统领单元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知识体系上的内容重组。重组时可以“类”聚合,通过比较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不同之处,自上而下构建知识网络,整体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有效迁移应用。

(一)归类关联,横向拓宽

“圆柱与圆锥”单元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新知学习最后的内容。虽然这个单元只涉及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点,但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图形与几何”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在设置单元复习课教学目标时,增加了“归类关联、横向拓宽”的目标。

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等立体图形可以通过一个平面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教师在单元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演示,将长、正方体与圆柱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扩展,以“平移”为核心顺延补充三棱柱等柱体图形,并联系三棱柱、长方体、圆柱等,得出直柱体特征。同时在梳理直柱体侧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归纳计算直柱体侧面积的共同之处,从而完成单元知识的横向联结。(如表1)

重组知识脉络,打通单元之间的壁垒,可以让学生的视野从“狭义的单元”走向“广义的单元”,在整体视角下跨课时、跨单元地建构知识,由表及里,实现概念的深度理解。

(二)补点构网,纵向延伸

为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还要梳理数学本质内容与相应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联系。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建立及运用是本单元核心内容之一,但人教版教材对于两者体积没有进行明确关联,也没有编排相应例题进行勾连提升。教材只在练习中安排了3道题目(如图1),分别对应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等积等高”“等积等底”三种类型。题目用文字表述,缺少直观表象,不能帮助学生抽象模型,不利于学生进行一般方法归纳及运用。

因此,教师结合教材练习,设计了一组习题,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重构后的练习如图2所示。

重构后的练习有三重变化:(1)变原有的表述方式,增加图形呈现,让学生利用直观图式进行想象、推理;(2)变原来的呈现方式,将原题中各自独立呈现的内容综合到题组中,让学生的思维由散点走向结构;(3)变原题的反馈路径,因为原题中的问题依次呈现,所以反馈基本呈线性展开,重构后的习题可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的开放式生成进行概括和归纳。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活动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补点串联,增减删补,改进相应内容,更有助于学生通过图式表征、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等途径发展核心素养。

二、重构学习素材,建立关系由此及彼

结构化的学习材料能帮助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理解知识点,建立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的关联。学习材料的典型性、适切性、新颖性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有效性。

(一)数形互化类题目,助力学生建立图形关联

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关系,是单元目标之一。若教师过分关注结论,则会导致教学难以触及概念的本质。可通过设计数形互化类题目,帮助学生感悟“等底等高”“等积等底”“等积等高”等类型中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的综合性习题就是复习课中的好题目。

这样的练习,既关注了知识形成的推理过程,又重视了结论的运用反馈。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沟通了长、正方体与圆柱、圆锥之间的关系。在计算体积时,大多数学生喜欢直接根据高和底面积应用公式求解。在上述要求不计算找出体积相等的图形的练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体会不同图形的高、底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这是学生发展几何直观,建立空间想象能力的过程,也是他们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多元呈现方式,推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学习素材承载着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助力其理解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技能和提升数学思想方法等价值。图4中的题目,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具体的方法转移到转换思想上,旨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综合判断、创造性解决问题等能力。

这组习题既可以根据具体的数据进行运算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互转化,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题策略。通过对不同解题思路的比较,学生对转化的策略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对图形间关系的感悟。

三、重设教学板块,结构思考由静及动

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以“核心问题”统领教学,可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一)以知识建构为主线,任务式驱动

“图形与几何”领域分为“图形认识与测量”和“图形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两个主题之间相互关联,紧密交织。教师基于立体图形的特性,改变复习教学常见用的思维导图整理和表格罗列等形式,以“平移”“旋转”等运动方式构建教学主线任务,由面及体,由静及动,由单一到综合,整合图形与几何各板块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想象中丰富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具体任务内容与目标如图5。

通过子任务的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感知图形特征,拓宽对直柱体的侧面积、体积的认识,形成知识联系,具体如图6。

(二)以思想方法为关联,板块式推进

好的学习任务能驱动学生在知识间建立联系,发展数学能力。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及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这些核心内容知识点、技能点多而散,因此学生对图形的体积之间关系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实验水平。在教学设计时,可以用学习任务整体推进,改变一题讲一法的弊端,将相关知识融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任务与目标如图7。

在对侧面积、体积的知识进行整理时,教师设计了借用长方形纸,采用不同形式形成三组有关联的圆柱的内容,让学生在计算侧面积、表面积及体积的过程中,感悟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具体计算感悟到,侧面积相等的圆柱,底面半径越大,体积越大的共性。从而发现侧面积相等的圆柱,当半径比是1∶2时,体积之比也是1∶2的规律。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猜想:如果圆柱侧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比等于半径比吗?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实现从计算到推理再到得出一般结论的学法迁移。具体内容如图8。

算一算,每组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π≈3)。

总之,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还要把握教学内容主线与相应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因此,单元复习课不应是单元知识散点教、练习重复做,而应凸显知识的整体性、过程性、关联性、延展性,并据此展开教学。“图形与几何”的单元复习,需要关注整个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加强知识间的统整,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几何体系。整体视角下的复习课教学,理应是回归数学知识本质的教学,是让学生数学活动经驗与认知结构和谐共长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孟范举,李永胜.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2).

[3]吴正宪,张秋爽.整体把握教材   突出数概念本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思考[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0(5).

猜你喜欢
单元复习图形与几何认知结构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小学语文单元复习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单元复习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