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做好课程思政,要让教学目标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视听语言》课程相融合,需要加强教师“引路人”的思政理论学习,创新课程教学环节,整合教学资源,以赛促学,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以此提升《视听语言》课程思政实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视听语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路径
一、课程思政背景对专业教学的要求
当前我们处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深刻之变”的时期。经过影视大片、卡通电游、品牌服饰、流行歌曲和娱乐明星等方式巧妙植入的西方价值观,通过新媒体正在悄然侵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1]这是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冲击,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应对这样的挑战,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和“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方法,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教育部党组和教育部,先后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表明“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维度,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是当代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世界范围的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所应坚守的精神态度。高校专业教学理应充分考虑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充分考虑大学生成长的大环境,把握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结合专业特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学的新路径,解决“融入什么”和“怎么融入”的问题。
二、《视听语言》课程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视听语言》课程作为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在大学二年级普遍开设的课程,是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培养课程。在教学目标上,《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将育人工作摆在首位,意图让学生通过课程了解现代影像媒体中视听语言的发展历史,了解视听语言的特性,学会视听思维的形成和表达。能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主动学习、坚持进步,创作出符合时代价值的创新作品。在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之外,课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目标,时刻践行专业课程的“全面育人”。深入挖掘和提炼影视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视听语言课堂的全过程,是我们亟需关注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是《视听语言》课程思政教育的理想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上的要求,与本科阶段对学生在视听语言领域的教育要求高度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广泛认为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主要关注国家层面的宏观价值规范。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以宏观的视角看待问题,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视听语言》课程需在思政教育环节补充国家层面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通过深入研究中外电影史、传播史以及现代影像媒体等领域,逐渐增强学生对国家宏观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提升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同感,增强大局意识。第二个层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可以归类为对社会各阶层价值规范的关注。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和公平正义意识,提升家国情怀。在创作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第三个层次涵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归类为个人价值观的层面。《视听语言》课程设计中融入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教育,为学生将来进入相关行业做好准备。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工作恪尽职守,诚信待人接物,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听语言》课程是非常适切的,这不仅符合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有助于培养影视行业从业人员的爱国观念、大局意识、敬业精神、诚信友善等思想观念。
三、《视听语言》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基于《视听语言》课程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整理得出了课程理论目标、实践目标和素养目标。其中理论目标、实践目标通过课程的理论实践体系教育部分得以实现,而素养目标则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得以实现。不论是理论实践体系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来自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明确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育人目标。
(一)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
习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3]这要求专业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专业课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如此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其次,应培养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注重思政教育,加强思政教育意识。专业课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和运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内容中去。再次,教师需要具有将思政教育要素巧妙融入专业课程的技能。我们要求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這并不是简单地将思政内容“插”到课程中,而是通过巧妙的课程设计,让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二)创新课程教学环节
课程思政并不意味着将专业课变成思政课,更不是一味地硬性融合。实际上,它需要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巧妙地在教学中找到合适的切入内容,关注学生的兴趣,精心制定创新性的教学大纲。
在《视听语言》课程中,教师采用专题教学法,从电影语言和媒介发展史、影像造型元素、声音叙事、影视创作方法等四个专题出发,以知识的难点和重点为线索,探讨中外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通过教师拉片分析,在以实例增强学生视听语法基本理论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比如,在讲到镜头速度时,教师采用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的夺冠新闻照片为例,剖析镜头速度与画面造型的含义,快门摄影捕捉运动员情态的作用。在介绍基础理论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奥运健儿夺冠时激动、骄傲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整合教学资源,以赛促学
除了文字教材、音像素材和多媒体设备、网络媒体等线下、线上的多元教学资源外,现今国内外面向大学生的专业竞赛不胜枚举,也是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借用专业竞赛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视听语言》课程“以赛促学”教学模式,通过号召学生参加国内外各式专业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训练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竞赛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组创作的形式有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更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有效的检验和评估,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以赛促学”教学方法中,要真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同时注重教学的质量和过程,以确保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入性。比如,课程组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赛事通常分为命题赛道、非命题赛道和公益赛道,命题多为乡村振兴、传统文化或社会热点问题等。如“精准助农设计公益主题”“青春在创新中筑梦”等。教师引导学生以该类命题进行实践创作,运用视听语言基本理论输出自己对公益、文化、社会问题的见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的一部分。
(四)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课程评价机制是确保课程建设育人成果得到落实的有效手段,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三个层面对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设计,通过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发挥已评促教效用。 [4]首先,评价主体方面,为了实现客观真实的课程思政评价效果,应采用“师生共评”的方式,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在该评价模式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讨论等行为来评估他们对于专业和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的实践活动或写作任务,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内化和应用。学生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方式。这有助于学生自省不足之处,提高对于专业知识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际运用能力,形成自我驱动的学习态度。
其次,评价标准应加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评价指标中。全面考量学生在课题创作过程中体现的思想格局、职业素养、创作观念和审美意识等素质表现。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可以设置一系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标准,如学生对国家、社会、民族的认同程度,对公平正义和法治精神的理解,以及对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的表现等。这些指标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在思政教育课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内化程度。此外,还可以评估学生的课题选择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创作是否反映了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以及他们是否能够通过作品传递积极的社会信息和价值观等。
最后,评价方法综合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二者各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不仅对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注重评估学生在课程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综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和创作能力,同时敦促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表现出的价值观变化,从而反思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四、结语
《视听语言》不仅是数字媒体专业教育的一部分,更承担着讲述中国故事和传递中国自信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将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已成为当今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如何在教学中巧妙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教师们持续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教师们的任务不仅是确保学生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其认识到影视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加强自身思政理论学习,善于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创新教学环节,丰富教学资源,为社会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张勇.教育戏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58-63.
[2]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EB/OL].[201-12-4].https://baike.baidu.com/item/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2243365?fr=Aladdin
[3]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 -9(001).
[4]张凤翠,邬志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社会科學战线,2022(04):265-270.
【基金项目:该论文系江苏海洋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全过程研究”(DS20236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欣,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影创作,电影文化;工作单位: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