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视听艺术是否具有民族性,这历来是一个具有争议的命题。很多学者表示,作为舶来品的电影艺术,本身是不具备所谓的民族性的。但事实上其内容上是绝对具有民族性的,并且从内而外,其表现手段,也都围绕着内容突出了一些民族性的呈现,本文将选取香港神话电影制作中的一些现象和点来进行论证。
关键词: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06-01
视听技术,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可以是没有民族性的,但是视听语言不一样。语言带有内容特性的,不同的表现手段,承载出的影视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美国大片的场面震撼,在中国电影中也可以使用,但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先抑后扬的处理,好莱坞电影就不一定也是这样了;中国的画面,重意象、重意境,跟美国好莱坞大片的设计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之所以选择香港的神话电影作为例证,是因为其兼收并蓄了东西方影视的精华和各种先进资源,从生产升段,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有一个特色的汇集。无论是东方的“道”,还是西方的“术”,在这里都是可以找到影子的,分析推敲,也都可以捉摸到痕迹。
一、酌墨留白——从画面构图上解读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的民族性
香港神话电影中光影构图的民族性例析。中国人的画面感,跟中国画的构图画面感是极度挂钩的。而中国话中有一种画面构图的处理办法,叫“酌墨留白”,是在画面空间构图上,比较有中国特色的,与中国道家所谓的“有无相生,高下相行”的辩证精神是高度契合的,与中国诗歌的“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以为也是一样的。整幅画面之中,或许就是一个很小的画幅出现事物,其他空间留白,留给人“脑补”想象。例如香港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中,赵文卓扮演的法海,在紫竹林前打坐时,他本人所占的画幅也只是画面的一角,另外大面积的空间留给了天空。此时天空出现一道彩虹,即所谓的“菩提佛光”。在整个天空空空的衬托下,一个僧人的背影不免是孤独的,纵然他有惊天彻底的法力和道行,但是画幅比例反衬出来的情感,就是凄清落寞的。而这种画幅构造突出意境的处理手段,在外国电影中时有用到,但是并不如中国人用到得多。这样的画面构造,灵感与传统水墨画的“酌墨留白”原理一致,可谓是在电影视听语言中的,有极强的民族性体现。
二、鸟鸣山更幽——从声音效果解读香港神话电影中视听语言的民族性
声音是影视艺术的另一重要语言元素。在乐音控制上,很多地方都是用了中国特色的音乐效果,“一乐一国境”,这样的元素的植入,是完全可以反映出很多民族性的元素的。可以体现民族音乐审美,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等等。
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中,一开篇就用水滴声、钟磬声、以及京剧的锣鼓点儿声音,将法海和尚内心的宁静凸显的非常清楚,让观众凡是看着画面听着声音的,都会为之感染,融入其清静的境界中。这是中国素来就有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声音反衬的手法。《英雄》中无名与残剑的五色湖之战,张艺谋对自然声音超凡的使用,不但给人真实的感受,且更产生了极度优美、空灵的诗画意境。
三、浓墨重彩——从画面色彩解读香港电影中视听语言的民族性
色彩是影视艺术画面构图中一个重要的元素,作为一种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它往往包含着比还原生活更为丰富的艺术内蕴,即它在影视艺术世界中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还具有抒情、传神、表意、象征等作用,运用得当可从一定程度上拓展画面的表意空间,增强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影片《倩女幽魂》中,在阑若寺迷幻的场景中,大块的魔幻的红色渲染,舞池中妖艳的美女、昏红的烛光,整个迷幻在红色中场面,在视觉效果上也形成了强烈致幻感,将那种传统妖媚的感觉,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荧屏上。法国画家马大众文艺大202蒂斯所说的:“简单的色彩正是因为它们简单,就能够对内在情感发生更大的力量”,它“对感情所起的作用就会像在一面铜锣上猛烈一击那样有力。艺术家在需要时应该有能力把它们敲响”。在中国的各种视觉艺术呈现中,颜色的象征是具有极强的代表性的。每个国家对不同颜色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都是极具民族认知代表的。中国人为红色喜庆,也有赤诚的象征,混沌的红色蔓延,也是血色意蕴,代表着无尽的杀戮。这些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
四、动静相宜——从镜头运动解读香港电影中视听语言的民族性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这两种境界跟创作主体的心理活动有直接关系。在视听语言层面,“静”更多地是指创作主体意识与心灵世界的内在活动,“动”主要是摄影机的物理运动,包括运动拍摄与静止拍摄、摄影机运动与人物运动的互动以及摄影机角度的变化。从不同拍摄的状态中寻找特殊的点,突出香港神话电影中的民族性特征。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话语关系,这种话语关系和语言地位,是暗含着中国一些话语习性的。从不同视角,通过比较研究,可得出视听语言的民族性特征。
例如《青蛇》中,开篇法海立于闹市之中,看人间的迷乱,自身独立超脱,静看一切,这种以静衬动,动静相宜的效果是相当明显,且具有中国特色的。
结语
综上所述,从画面构成、色调运用、声响技巧、镜头运动、画面剪辑等方面,都可以认识到,香港神话电影,在视听语言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潜移默化中,体现出了独特的民族性特征。而这些民族性特征的研究,是有利于民族电影产业,尤其是神话题材电影的进一步良性发展的。用像自己的说话方式,说自己最精彩最有特色的故事,也对其他题材的电影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部分参考借鉴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科学出版社,1998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3]杨利慧,神话与神话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162页
[4]鲁刚.文化神话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18.
[5]闻一多.神话与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49- 61.
[6]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谢迪南. 当“新神话主义”成为浪潮[N]. 中国图书商报, 2004-10-08.
[8]叶舒宪. 人类学想象与新神话主义[G].文学理论前沿:第二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杜凯(1989-),男,汉族,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影视批评与创作方向)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