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善用心理学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

2023-02-07 18:55张君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教育厅哲社项目新时代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和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0253)

摘 要: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对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父母,实施者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方法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益的。本文结合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学角度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学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9-0102-03

一、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信息时代,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官方数据显示,2023届大学毕业生1158万,大学生面临的竞争比以前都多,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明显增加。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情绪控制、考试焦虑、恋爱心理等几个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不仅仅是高校和社会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和家庭成员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家庭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家庭教育策略

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应当学习一些心理学常识,掌握一些心理学方法,对子女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疏导,做到“心中有爱,手中有法”。

(一)加强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教养模式、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人生经历使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如何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应是在大学时才开始学习的,而是在孩子上大学之前父母就应该教给孩子的。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关键看自己对内与对外的态度,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一般有四种模式。下图是认知模式和态度取向示意图:

1. 利己不利他。这种认知模式下与人交往,势必会有骄傲心理,以自我为中心,损人利己正是这种人际交往的真实写照。

2.不利己利他。这种人际交往模式会导致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过低,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迎合别人。长此以往,有损身心健康。

3.不利己不利他。损人不利己即是对这种人际交往的概括,在这种模式下,交往双方均没有受益。

4.利己利他。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交往双方会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培养子女避开人际交往的误区,传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1)恪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平等、诚信、尊重、包容、互利、慎交,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掌握了这些基本原则,对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规避人际冲突大有裨益。(2)学会倾听。不仅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倾听他人。在别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不要轻易打断对方,适时地、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被在意。(3)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古人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人际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及时向别人学习,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状态。(4 )学会换位思考。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产生矛盾,大多是因为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在人际交往受阻时,及时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那可能会豁然开朗,增进良好关系。(5)学会张弛有度。在人际交往中要把握好尺度,给自己和对方都留有空间。

(二)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情绪易受外界影响。情绪上的每一个变化,都能引起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等方面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当我们愤怒时,会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感受;当我们悲伤时,肠胃蠕动能力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当个体体验某种强烈的情绪活动爆发时,体内的生理反应程度不亚于一次激烈的体育运动。新时代的大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等多种压力,难免产生不良情绪,在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帮助大学生调节不良情绪的有力助手。

1.善用合理情绪法

合理情绪法,也称AB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一种情绪调节技术,是引导人们通过改变认知方式、观念,进而用来缓解情绪的一种方法。[2]A是指刺激事件;B是指个体对刺激事件的认知,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个体的情绪反应或行为结果。该理论强调环境中的刺激事件本身并不能直接引发或决定情绪,一个刺激事件是否能引发情绪以及引发何种情绪,只有当事人的认知能够确定。即B是A与C之间的中介因素,A只有通过B才导致C。因此,ABC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困扰源于不合理的认知,情绪调节的核心就是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并以合理的认知取而代之。下图是ABC理论的图示:

在使用合理情绪法进行家庭教育时,父母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地开展,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孩子正视自我,让孩子明白“你必须对之负责,你能够对之负责”,而不是凡事都大包大揽,成为无所不能的“超人父母”;二是帮助孩子正视环境,让孩子认识到对于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他们是完全能够通过发挥自我潜能来解决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成为有所限制的学习型父母,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2.巧用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的原理是,不良行为会产生不良情绪,在绝大多数的实际生活情境中,个体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自己制定活动计划,自觉遵守规则和禁令,实行自我控制,但是一旦自我控制能力减弱或崩溃,行为问题就接踵而来,与此同时,还可能引发情绪问题。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岁至22岁之间,在法律上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课掌握并教给大学生一些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引导的方法,使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行为,从而缓解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困扰。

比如某大学生喜欢打游戏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严重影响学习成绩,从而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一方面,父母和子女一起分析引发问题行为的刺激物和维持问题行为的强化物。简单记录不良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的反应。

另一方面,父母要对症下药。对不良刺激,比如打游戏这件事,不能一下子中断,但要控制打游戏的时间和频率,每天逐渐减少,同时帮助子女培养另外一种能够占据游戏以外时间的兴趣爱好,如健身、打球等。当子女减少打游戏的行为后,及时进行奖励。此外,要养成延迟满足的习惯,如果特别想打游戏,那么要先健身,把打游戏作为健身后的奖励。

在实际运用中,不良行为会出现反复的情况,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不良行为不会一下子消失,良好行为也不会一朝养成。良好行为和情绪习惯是需要经过反复失败中才能养成的。

(三)应试心理调适

考试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说“学有所成”,考试正是检验“成”效果如何的方式之一。参加考试,不仅可以检验大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看是否有利用好课堂时间,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现实情况是,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试焦虑,这种情绪会影响考试成绩。自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开始,就有了考试,考试对大学生而言算是家常便饭,但依然有不少学生在考试前异常焦虑,影响了考试的正常发挥。出现这种心理状态与题目难度、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个体心理特征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意志力弱、情绪波动大、性格内向者应试心理较差,在考试中容易出现情绪紧张、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等情况;而意志力强、情绪稳定、性格外向者应试心理较好,他们在考试中会适度焦虑,有利于保持注意力,同时思维的灵活性较大,记忆力较强,有可能超常发挥。在了解了应试焦虑的形成机制后,家庭教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开展心理疏导,以帮助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

1.摆正考试动机。家长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动机,明白考试只是检验自己所学知识技能是否扎实的方法之一,考试不仅考知识,还考心态和临场发挥。平时要认真学习,端正学习态度,考前认真复习。

2.保持体力充沛。到了大学阶段,没有了中学时代老师和家长的双重约束,有些大学生容易养成不良的作息习惯。家长要时常提醒大学生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去应对考试。

3.掌握应试技巧。我们常说万物皆有规律,考试也不例外,父母帮助大学生掌握一些有用的考试技巧,可以做到有的放矢。(1)心中有数。考前对考试题型、解题思路、答题要点和评分标准尽量做到心中有数。(2)平静放松。当心里感到紧张时,可以多次做深呼吸,反复进行 “我准备好了”“我没问题”等积极的心理暗示。拿到試卷后,不要着急答题,先整体看看试卷再答题。(3)先易后难。不会做的题不要思考太久,先提高会做题目的正确率,随着会做题目的增加,也会逐渐进入考试状态,难题也会迎刃而解。(4)重过程轻结果。考试过程中不要过分纠结某一道题,考试结束后不要回想刚才的考试,赶紧复习下一场考试。

(四)塑造健康的恋爱心理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恋爱是大学校园里亮丽的风景。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正处于青春阶段,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在对爱情追求的同时也伴随着对爱情的迷茫。此时,作为家庭教育实施者的父母,同时也是具有恋爱经验的过来人,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塑造大学生的健康恋爱观。在校大学生恋爱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一些大学生只求现在进行时,不考虑将来完成时,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排解寂寞,填补空虚。二是理论上学业第一,实际中爱情至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和爱情的关系。他们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阶段以学习为主。但实际上,能够真正处理好学业和爱情的大学生为数不多,更多的是没有平衡好学业和爱情的关系,甚至本末倒置。三是对待失恋不理智,心理承受力弱。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往往缺乏理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耐挫力较差。感情受挫后出现一段心理难过期是正常的,但往往有部分大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己,长久地陷入了痛苦、绝望的情绪中。

父母在大学生的正确恋爱观塑造过程中要注重帮他们厘清两种关系,培养五种能力。

首先是两种关系:1.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爱情与学业并不矛盾,爱情可以促进学习,开发潜能。在品味爱情甜蜜的时候不要忘记学习才是主要任务,只有学有所成,爱情才能长久。2.爱情与人生的关系。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的人生是苍白的。

其次是五种能力:1.表达爱的能力。鼓足勇气,大胆表白,同时也要随时做好被对方拒绝的心理准备。2.接受爱的能力。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坦然做出选择。3.拒绝爱的能力。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果断勇敢地说“不”,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不能简单轻率,恶语相向。4.遭遇失恋的受挫能力。失恋不失德、不失态、不失志,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5.发展爱的能力。在人生道路上积极发展爱的能力,正确处理恋人之间的矛盾,学会如何爱自己、爱别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结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科学地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和情绪疏导,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丛中笑.面向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家庭教育[J].中国卫生统计. 中华家教. 2021, (01):21-30

[2]张君.领导者在突发事件中纾解负性情绪的心理学方法[J]. 领导科学. 2021, (17):36-38.

[3]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02.

[4](美)科里,谭晨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288.

[5]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261.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