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焕霞
摘 要:以小学高年级教学段的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参考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系统地归纳之后,发现目前有关家校共育方面的教学资料相对有限,从当前教学实践的研究中发现,家校合作配合还不够紧密,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重心位置,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今后的成长与进步,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改进方法,希望能够为同行业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家校合作;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9-0093-03
家校共育这种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方面,家庭和学校的密切合作,使学校能够得到家庭的充分支持,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家庭可以得到学校的指导,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模式双方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也是一种相互支持与配合的双向活动,二者一定要相互理解,做好沟通,以便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积累少,身心发展不成熟,在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一定要坚持趣味性原则。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地设计课内教学内容与课外教学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形成思想的统一,进而给予学生思维上、情感上以及行为上的指导,从而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探索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价值,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教育支撑。
(二)拓展性原则
目前,在双减政策持续深度推进过程中,教育已经走向了现代化的发展征程,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对打造高质量的课堂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基于教学目标的指导进行课堂设计,利用信息化资源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等,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有益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学习上的难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扎实掌握知识要点。在家长育儿中,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搜集更多家庭教育知识,与教师的良性互动,可找准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在内容上、形式上,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有利于为学生提升学习知识的技能奠定基础[1]。
(三)创新性原则
家校共育模式自推进以来广受教师与家长认可,教师基于新课程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展创新性教学指导活动,为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全面高效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基于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活动走出了课堂,通过精心安排创新性教学实践活动,有效联动家长展开合作共育,拉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构建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乐趣,真正地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未能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没有结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创新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深度互动,没有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由于学生参与课堂兴趣不高,导致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形成了定势,阻碍了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与今后的成长。从家庭育儿的角度来看,现如今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比较溺爱孩子,并未遵照教师要求展开教学,过于宠溺孩子导致其任性骄纵,虽然是尊重了学生个体,但是与学校教育理念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的定位并不适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延伸与培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视积累的学科,小学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知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果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那么不仅会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且还会限制学生的知识视野。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在课上的效率不高,在课后教师与家长联系得也不够密切,对学生的兴趣引导不足。从长远发展来看,学生只是在固有的安排下展开学习,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综合能力不强,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在家庭育儿上,只有极少数的家庭能够基于学生兴趣与学校做好对接,部分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对于教师的安排常常产生不满,又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本身比较顽皮淘气,因此常常严厉地对待学生,虽然在家长强势的态度下,学生能够展开学习,但是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好,还影响了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2]。
(三)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充分
随着信息科技手段不断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接触到更多学习资源,如果合理地运用网络平台,对于学生拓宽视野,积累教学素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对网络平台利用效果不好,则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师展开教学提供更多资源,不过部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并不充分,而学生在课下学习中拥有很多机会接触互联网,如果教师依旧沿用单一老化的教学模式与案例,与当前学生成长阶段面临的新形勢存在脱轨的情况,那么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有可能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
(四)没有积极地组织落实课外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家校共育的形式化越来越多元化,在学校、家长和教师共同的努力下不断创新,满足了当前学生的教育诉求,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下展开学习,可进一步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不过从当前语文教学的模式来看,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集中在课内,例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等,虽然语文需要大量的积累,但是长时间以来教学活动都是这样的定势,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课外教学活动同样是这样的情况,教师并未与家长形成良好的对接,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师安排的活动没有课外实践类内容,主要是对课上所学的巩固;二是教师的课外活动安排没有问题,但是因为家长工作繁忙,无法与教师形成良好配合;三是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做了其他课外安排,与教师的安排形成冲突,因此影响了家校合作的展开效果。
三、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方法探析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家校之间深度交流
基于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够得到切实体现是当前提升教学成效的重点,之所以将此问题放在关键位置,这是由学生是否真正地进行了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以及积极探究与合作所决定的。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才能更好地挖掘其潜在的学习能力,教师基于此可以按照学生喜欢的方式为学生安排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下,为提高教学效率,一定要实现家校之间的深度交流,校园教学中因为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比较强,因此将学生作为教学重心展开教学并不困难,而部分家长并没有充足的育儿经验,在家校合作中尚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对家长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回收调查问卷后,针对不同问题做好回复,并通过家长会和微信学习群等通知,以此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素养[3]。
(二)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合理运用语文教学资源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是现实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在人文素养提升与文化底蕴提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提高家校共育的教学成效,在教学改革期间教师和家长同需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对于在校教育来说首先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其主动进行思考与学习,应避免占用大量时间去引导学生,进而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主动性,才可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变通与拓展,使得学习内容更具趣味性与生活化,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与学生当前成长阶段相符。以《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打造“祖父的园子”让学生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更好地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上的链接,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祖父园子的怀念之情。在情景化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与家长的共育可以在课后让家长引导学生了解本文作者萧红以及其作品《呼兰河传》,既能够节约课堂科普时间,又保障了教学的延展性。
(三)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巧用信息化技术活跃氛围
基于家校共育的教育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想突出本教育模式的优势,学校要注重建设网络学习平台,一方面是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打破传统家校共育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巧用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活跃氛围,为小学生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其展开学习提供更多优良的渠道,激发其学习潜力,促进其综合素养有效提升。当前的教育改革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同样是学生成长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能否保障教育工作开展的全面性对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学生长期的发展来看,在信息化技术学习平台的支撑下,其能够接触到更多学习上的素材,在教师和家长的良性引导下,对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与个人成长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在尊重学生学习隐私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德育教育进展反馈给家长,根据教学主题不同适当时候可以让家长在课后与教师做好深度互动,并基于此展开课外活动,共同来督促学生健康发展。其次,学校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平台,为家长育儿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例如微信公众号,定期在上面分享一些正面的家庭教育文章,引导家长科学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融洽的家庭氛围。最后,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还可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其一是可以对学生在家的言行举止、学习效果和在家表现进行反馈,其二是可以对学生在校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情况、德育教育情况、劳动参与情况等诸多个方面,让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拥有更强的参与感,进而促使其与教师做好交流,为学生更好地成长一致努力[4]。
(四)重视开展课外活动,促使家校共育成果落实
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总体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教学内容的开展基本完全依赖课内教学,对课外活动的开展并不重视,尤其是像语文和数学这样的主要科目全部的教学活动均体现在课堂上,一味地强迫学生在完全僵化的教学模式中参与教学讨论,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其当前身心成长情况不符,不仅没有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还影响了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家校共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考虑到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与延展,还可拉进学生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促使家校共育成果更好地的落实,达到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的目的。
以《七律·长征》这一课的学习为例,课文讲述了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的经过,回顾了长征一年以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后,国内解放胜利在望,抒发了毛主席满腔的激情,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悟其中的感情,理应细致地将红军长征的故事为学生做好科普,但是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选择有关长征时期的电影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这也是加强学生思政修养的良好途径。在课外活动扩展上,教师可以让家长带领学生观看《长征》完整版的电影,也可以让家长带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学习积累相关的知识,进而加强学生与祖国民族历史的联系,使其产生浓烈的家国情怀,意识到自己身上承担的建设祖国的重任,进而督促自己认真学习。
四、結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具有全面推广的价值。为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要深刻意识到自己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引导性,与家长主动做好沟通,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地配合学校,促进全过程育人的思想得以贯彻落实,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红艳.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3(01):102-104.
[2]秦睿.“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家校共育的实践[J].家长,2022(33):64-66.
[3]杜昊贤.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家校共育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25):33-36.
[4]刘彩玲.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家校共育策略[J].求知导刊,2022(2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