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兰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的健康成长备受关注。家庭和幼儿园构成了幼儿成长的完整空间,每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园要积极推动有效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更好地实现教育成果。本文从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家园共育背景下家庭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9-0087-03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它充分发挥了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作用,让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全方位引导下,能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建立正确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优势是家园共育的关键点。但传统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总是被忽视的环节,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幼儿家庭教育虽然已经逐步受到重视,但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解决。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立足家园共育背景,积极探索有效的幼儿家庭教育策略,与家长共同推动幼儿发展,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
一、当前家园共育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参与度不足,幼儿教育更多地依赖幼儿园教育形式,由此就使得幼儿教育较为片面、不健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时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家庭教育的实施也成为了家园共育的关键环节。但当前的家园共育中,家庭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家长共育意识淡薄,缺乏教育的积极性。家长与幼儿朝夕相处,他们的行为和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但很多家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与家庭无关,因此共育意识淡薄,缺乏参与共育的积极性,在幼儿教育中往往忽视自身对幼儿的影响。
其次,家园共育形式单一,无法发挥共育作用。家庭教育的形式多样且灵活,但在家园共育中,教师在联合家长推动家庭教育时只局限于单一的方法,如开展讲座、组织亲子活动等,这样的形式虽然有一定作用,但却较为枯燥或单一,甚至形式化,很难激发家长对教育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家庭教育必然與幼儿园教育脱节,影响家园共育的效果。
最后,家园共育机制落后,教育方法难以支撑。家园共育是一个系统化的“育人工程”,需要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障,但当前家园共育中,教育机制较为落后,还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忽视了幼儿天性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样就使得共育方向逐渐偏离,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无法适应幼儿的成长需求,难以支撑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家庭教育策略
(一)加强宣传,提升家长共育认知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的认知和态度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在传统教育中,家长很少郑重地参与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虽然也会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教育,但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更多的是用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并非郑重地从教育层面出发,由此就使得家庭教育较为薄弱,家长没有意识去与幼儿园合作开展教育。由此,家园共育就受到了根本性影响。要想有效地实现共育目标,就必须从家长的认知和态度出发,幼儿园可以加强共育宣传,使家长全面了解家园共育的价值和途径,向家长传达正确的家园共育理念,以帮助家长建立共育认知,提升对共育的重视程度,这样就能从思想上推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强化共育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从理念上着手,借助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家园共育思想、政策以及作用等进行公示,向家长和社会传达共育的思想。还可以印制家园共育的宣传小报,让幼儿转达,这样家长就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共育的思想和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全面地认识家园共育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借助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视频、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全面地发掘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不同作用,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获得的能力,从而重视家庭教育,提升与幼儿园教育相配合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与家长沟通,分享家园共育的具体政策,并为家长提供针对育儿困惑能找到相应的解答资料的平台,也能相互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方法,拓宽家庭教育的思路。依据这样的宣传和普及路径,家长在了解家园共育相关理念时,也能进一步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能围绕幼儿成长目标,更好地与幼儿园教育相协同。
(二)鼓励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
在家园共育目标下,家庭教育并不是家长自己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师的协助。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并不参与家庭教育,即使推行了家园共育,也只是让家庭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甚少将目光转向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由此也就使得共育较为片面,难以达成家园的协同作用。幼儿是家园共育的核心对象,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都需要家长或教师对幼儿有足够深入的了解,能全面掌握他们的成长状况,这样才能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教育。据此,教师就要积极地鼓励家长主动沟通,从专业角度引导家长建立与幼儿沟通、与教师沟通的渠道,全面地了解幼儿的特点和能力,了解幼儿学习的内容,这样就能有目标地开展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不盲目、不偏离,真正往共育的方向上迈进。
例如教师教育的幼儿很多,日常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和频次较少,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契机,向家长传达想要与家庭沟通的意愿,然后鼓励家长主动与教师联系交流,留下方便快捷的联系渠道,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随后,在家长遇到教育困难或困惑时,家长就可以主动联系教师,充分了解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等等,家长可以通过电话、微信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深入地与教师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牵头设置“幼儿成长档案”,记录幼儿的成长变化,将幼儿在幼儿园、在家的点点滴滴都纳入其中,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教育的依据,也让家长看到了更加完整的幼儿成长过程,使家长能全面了解幼儿,开展家庭指导。此外,家长还要注重与幼儿的沟通,如果在与幼儿沟通时遇到了困惑或找不到合理的教育方法,家长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在教师的支持下更好地引导幼儿、教育幼儿。在积极的家园沟通与协调中,家长和教师都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能知晓幼儿成长的每一步,这样就能有效地推进家园共育。
(三)平等互助,探索家园共育方法
在家园共育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双方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协作、相互影响,最终达成协同共育。这是理想的家園共育状态,但在现实中,很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占次要地位,幼儿成长主要依赖幼儿园的专业教育,而很多教师则认为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对幼儿性格和行为影响巨大,应当占据主要地位,这样的思想理念相互冲突和矛盾,也就造成了共育的流于形式,甚至被忽视和摒弃。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建立科学的共育观念,应当摆正位置,在共育中平等地与对方协作,共同解决共育问题。所以,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园要积极传达平等的观念,邀请家庭共同研究有效的共育方法,用积极的姿态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这样就能有效地落实共育中主体的平等地位,让家庭更愿意表达教育意见,让幼儿园更愿意从专业角度指导家庭,从而达成合作共赢。
例如教师要给予家长充分参与幼儿教育的机会,在确定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一并参与,从个性化的角度分别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譬如有的幼儿天性内向,不喜爱集体活动,教师就要与家长共同探讨,用怎样的手段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使他们愿意也乐于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锻炼交际能力。还有的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较为迟缓,家长也要参与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制定,向教师准确地讲解幼儿已经到达的语言层次,以及在家庭中用怎样的方法使之提升语言能力等。在家长的实际参与中,教师的教育活动就会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由此家园共育就能有效达到协同,家长和教师都能融入其中,围绕幼儿的成长科学地进行教育。
(四)完善机制,保障共育目标实现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幼儿作为被教育的主体,应当成为家园共育的主要关注对象。而幼儿的成长是不断变化的,他们身心发展迅速,对学习和生活的需求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使得家园共育不能停留在某一个层面,而应当随着幼儿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由此,家园共育时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以保障共育的动态实施。家园共育机制包括家长参与教育的制度、家园沟通的制度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制度等等,教师要从多方面完善相应机制,让幼儿园和家庭在教育时有据可依,能有效地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从而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例如幼儿园可以牵头组织一次幼儿园与家庭的深度沟通会,就家园共育机制进行深刻探讨。在这样的沟通会上,家长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对于共育的见解和意见,然后与教师探讨交流,确立基本的解决共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种双方共同参与制定的共育机制才是符合幼儿发展的、不偏向、不片面的教育机制。同时,为了避免共育策略“虎头蛇尾”,教师还可以围绕不同家庭的不同需求,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机制,让家庭自主确定沟通的渠道、频次,教师予以记录并纳入档案,这样便于教师和家长相互沟通,相互协作。此外,家长拥有独特的幼儿教育资源,针对教育资源教师也可以与家长协商达成一致,建立完善的资源利用机制,让家长适时地参与到园区活动中,参与到幼儿园教育管理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家长的积极性,更能推动家长以主人翁的态度与教师合作,共同推动幼儿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完善的教育机制下,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就建立的牢固的关系纽带,无论是问题解决还是沟通方式,抑或是教育路径,都能得到有效确立。
(五)丰富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两个主要场所,幼儿的一日生活主要在这两个场所中完成,所以幼儿的成长过程涉及不同的领域,包括情感、语言、思维、交际、认知等等,绝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学习,由此,培育幼儿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家园共育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层面,还应当重视幼儿的发展性和变化性,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家长、教师、幼儿三方都能充分互动,相互了解,增进情感,使幼儿能直观地接受家长、教师行为和思想上的引导,促使家庭与幼儿园相互磨合,更有默契地推动共育策略,让幼儿健康、积极、全面地成长与发展。
例如幼儿园可以以亲子为主题,组织幼儿及家长共同参与,开展一些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幼儿与教师有充足的机会互动。借此机会,教师也能了解家庭教育实施的过程,看到家长与幼儿沟通的方式、相处的方式等,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家庭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组织家庭参加更多互动性强的实践活动,如植树活动、参观活动、感恩活动等等,抓住生活的契机,让每个家庭都能更好地与幼儿建立亲子关系,让家庭关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家庭教育的实施。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和家长步入社区、自然,共同协作完成户外探索任务等等,这样的方式不仅活跃幼儿的心智,也让家长看到幼儿的潜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更能从教师那里学到如何引导幼儿、如何耐心地鼓励幼儿等等,这种身体力行的活动使教师、幼儿、家长更加团结,能全面推动共育目标,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家庭是幸福的港湾,对于幼儿而言,成功的家庭教育将是他们未来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后盾,能帮助幼儿感受美好、追求美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本就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融入。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更是联结幼儿园与家庭的关键纽带,教师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推动作用,积极主动地引导家长完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认知,增强对幼儿的全面了解,共同探索共育的方法和路径,在完善的机制下实施共育互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只有真正健全家庭教育,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处于平等地位,才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有效达成共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璐.家园共育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2022(11):147-149.
[2]姚耀.家园共育,让幼儿快乐成长[J].新课程导学,2020(12):26,28.
[3]高百芬.丰富家园合作途径,提高家园共育质量[J].当代家庭教育,2023(01):20-23.
[4]宋文聪.家园共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2018(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