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模型:引领学生发现数学
——以“用转化的策略求和”一课为例

2023-02-07 05:03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旺庄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数学教师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旺庄实验小学 钱 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教学不仅需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习才会更有意义、更有效果。

ARCS动机模型是美国的John M Keller教授提出的,他把学习动机的因素分为四类:注意(Attention)是要引起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关联(Relevance)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密切相关;信心(Confidence)是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满足(Satisfaction)是让学生体验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满足感。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循环体系。

在真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学习与ARCS动机模型充分融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持续深入地参与并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和运用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促进数学教学的优化和改革,给学生提出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获取真实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学习的内驱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笔者以“用转化的策略求和”一课为例,谈谈如何结合ARCS动机模型引领学生发现数学。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注意,发现数学问题

在心理学中,“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教学设计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唤起学习者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将注意力有意或无意地指向学习活动。设计真实的、精彩的课堂情境,不仅能很快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种乐趣,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学会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提高问题意识。

“用转化的策略求和”是学生在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求稍复杂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课始,教师出示:“为了庆祝元旦,学校在新教学楼的楼梯上铺了红地毯,你知道这一段地毯至少长多少米吗?”学生有了转化的基础,通过平移转化,发现地毯的长度和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和相等,之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这种长度相等的转化叫等长转化。接着,让学生提问:“关于转化,你有什么问题?你还想学习转化的什么知识呢?”学生会提出:长度不变叫等长转化,面积不变叫等积转化,还有什么转化吗?在运用转化的策略时要注意什么呢?转化的策略除了可以用在图形中,还能用在哪里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教师选取生活中学生见过的铺地毯实例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深刻体验“转化策略的实际意义”。情境的创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这样充满生活味的真实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注意力,更能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从而能提出有研究意义的数学问题。学生只要在真实情境中激发出较强的注意力和学习力,就会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循环研究中提高问题意识,学会学习。

二、设定目标任务,引发关联,发现数学模型

关联既是学习内容与已有知识或技能之间的联系,也是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个人需求之间的联系,当学生感受到一项学习活动能够满足他的基本需求时,他的动机水平会升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定具体的、有用的学习目标和可操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认知关联中主动探究学习,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当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需求相关时,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从而发现人人都能理解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算法等数学模型,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

1. 画一画:我把( )看作单位“1”;

2. 分一分:在图中表示这些分数;

3. 想一想:把算式和图形联系起来想一想可以怎样转化?

5. 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

学生通过“画一画”“分一分”建立起分数与图形的关联,把图形平均分就能得到分数;“想一想”“算一算”勾连起加法与减法的关联,学生画出了圆形图、正方形图、线段图等,得出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数与形的转化,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串式的目标任务,研究出更简单的数学方法:总和=单位“1”-空白部分。学生凭着自己的学习经验,抓住数与形的联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进行复杂到简单的“转化”。

数学学习就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设计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经验,从学生“好奇、好动和好胜”的特点出发,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发现欲、研究欲和探索欲的目标任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设计多样性、灵活性、有序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参照学习活动的目标,明确学习活动的方向后,结合知识关联,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验证、讨论和交流等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数学模型的理解,在数学学习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优化总结归纳,树立信心,发现数学方法

自信心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期待自己可以获得成功,感觉到自己可以学会并且能够做得很好,就会有更强的动力继续学习下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充分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逻辑,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对应、符号化、化归等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学会学习,提高思维能力。

再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总结:通过刚才的转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很快得出结论:从起,依次加上前一个分数的一半,都可以转化成“1-最后一个分数”的减法来计算。总结到这里,教学研究没有停止,教师出示:,追问:这里的加数也是一半的关系,是不是也能转化成“1-最后一个分数”来计算呢?学生通过画图得出:。此时,让学生进行第三次总结:这题与例2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在比较中归纳:每一个加数都是前一个加数一半的连加算式可以转化成“单位‘1’-空白部分”的减法来计算,但是空白部分有时是一个,有时会有几个。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学会了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就会更有信心去解决后面的练习题。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知识点串联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学习边思考就能将知识点串成一条知识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过程性的总结归纳:在比较中总结相同与不同,在体会中归纳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在收获中厘清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反思中体会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学生就会心情豁然开朗,成就感布满全身,信心十足地感受到“数学原来这么简单”,从而发现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有方法才能举一反三,才能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四、深化应用评价,产生满足,发现数学价值

满足感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实现时,发自内心的喜悦。当学生学习行为的积极后果与其期望一致时,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满足感,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被再次激发。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基础的、综合的、拓展的问题,并进行同学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内心愉悦,获得自我学习的满足感,进而更热情地参与到数学实践中,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做到学以致用、学思结合。

这节课的练习应用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的拓学练习:

第一关:我会简算

第二关:我会巧算

4.有8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1支球队,如下图)进行。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冠军?

5.1+3+5+7+9+11=

6.1+3+5+7+9+11+13+15+17+19=

第三关:我会迁移

2=( )

2+4 =( )

2+4+6=( )

2+4+6+8=( )

用转化的策略求和,解决了计算中一些可以简算和巧算的问题,通过相关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采用“闯关游戏”的方式开展技能大比拼,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积极心理,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练习。教师围绕学习内容设计了“三关”——“第一关:我会简算”,从模仿例题的计算开始,到等差数列的简便计算,让学生在师生互评中提醒自己计算的注意点及技巧,有利于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提升自我。“第二关:我会巧算”,换个角度思考、反过来想一想,就能转化成更巧妙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关:我会迁移”,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仅仅是教师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能自主运用,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形结合思想。从1起连续奇数的和有这样的规律,那从2起连续偶数的和会有什么规律呢?学生通过应用迁移,积累数学学习经验。

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应用练习,让学生由简算到巧算、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拓展,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既能很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能运用于生活,发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同时,教师要多鼓励积极举手的学生,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多表扬思维清晰、表达流利的学生,深化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让学生愿意也敢于挑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发散思维,让学习的兴奋点达到高潮,更有信心学好数学,满足感油然而生,体会到“数学原来这么有用”。

有动机,学习才有动力,数学学习更是如此。ARCS动机模型从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关联学生的经验,激活学习动机,让学生探究数学;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励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体验学习的满足感,激增学习价值,让学生发现数学。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由内而外、由表及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实而有效地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教师如何说课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