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理性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3-02-04 22:42吉建和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大象理性课外阅读

吉建和

在“双减”政策向纵深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已经形成了积极践行2022年版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儿童语言能力和认知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儿童阅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理解能力低下、文本信息提取不准确、无法将阅读内容与自身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进行联系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阅读发展。因此,理性表达作为最有效的阅读目标之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儿童应对这些问题。

一、儿童理性表达的内涵解析

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目标,课标的表述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相对于阅读而言,表达是信息的输出。儿童的“理性表达”如何能表现出“理性”呢?首先,在儿童言语表达的训练中,作为教师,必须高度关注表达的立场、观点、价值取向以及表达的品位,培养负责任的表达者。一个负责任的表达者,不仅能够清晰、规范地表达,突显表达者的技术与能力、智慧与力量,更能彰显表达者的立场与追求、教养与风度。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除了负责任地表达这一底线,还需要有条理地表达,建立相对清晰的思路、比较严密的逻辑,用明白、准确的语言表达出个人的想法。其次,理性表达需要有中心地表达,引导学生把意思说清楚、写清楚,进而才能让别人读明白。最后,理性表达还要重证据地表达,这就要求表达要从阅读和事实出发,引导学生重视理据的收集、整理、内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高阶思维特质的表达。

二、儿童理性表达与阅读的衔接点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对于培养儿童的理性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教师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敢问、敢想、乐表达”的习惯,这是衔接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关键点。

1.儿童阅读为理性表达奠定基础

实施语文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外阅读也承载着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要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在丰富的语言知识输入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将会得到提升,这对于增强他们的写作水平、提高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能够为学生的理性表达奠定基础。

2.理性表达有利于提高儿童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侧重于单一的教材阅读载体,而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难以突显出新时代背景下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对此,需要教师积极地融合课内外阅读,借助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认知面,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语文知识的广阔性,为后续的语言实践奠定基础。培养儿童的理性表达能力,能够锻炼儿童的思维水平,有利于激发儿童积极阅读、主动阅读的自主意识。

3.理性表达与儿童阅读都是设计语文活动的重要主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从文化创造的角度着手,重点把握课外阅读所具有的创新意义和创造性作用。教师要将课外阅读与教学活动相融合,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创造精神的行为活动。课标强调语文的实践活动需要紧密衔接课内外的阅读活动,要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上接触文学的相关元素,并以此为契机,提高他们的辨析意识和应用能力。教师要借助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储备详实的语文知识。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理性表达,还是实施儿童阅读实践,其本质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进步与成长,也都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主题,两者具有共通性。

三、儿童阅读中培养理性表达的策略探索

1.移情入境:由感性体验走向理性表达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在培养学生的理性表达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的特点,遵循低年级儿童擅长感性思维的特点,引领学生由感性体验逐步走向理性表达。

如,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并品读大象的语言以及想法转变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其中,疑问句的教学是本课教学时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不仅仅要读好,还要说好,这就是要求学生要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表达。童话故事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体裁,一旦他们能够在阅读中走进情境,将自己代入故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会水到渠成。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创设情境上下功夫。读通读顺课文后,师生分别戴上头饰,一个装扮成大象,一个装扮成小兔子。把课文对话中尤其是表示疑惑的叹词读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问号。这个情境的创设就较为巧妙,既让学生初步感知问句的表达形式,又为后面说好问句做好铺垫。比如,大象的语言课文中一共有三处:

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文中的三处语言描写,第二处提示语很直白,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第三句如果联系生活实际,也能较好理解;而看似短小的第一处句子,是最难理解的。如果教师只是强调“自信地读一读大象的话”,学生是大概率达不到要求的,因为缺乏的是情感的代入。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追问:“你生来就是这样啊?你爸爸的耳朵呢?你妈妈的耳朵呢?你身边大象朋友的耳朵呢?你还觉得自己的耳朵有问题吗?那你再来回答一次小兔子的问题。”在四次追问中,学生的朗读逐渐入情入境,有效地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读好课文还不够,如何说好疑问句呢?这位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后来,大象遇到了小羊,谁愿意当小羊来问一问大象?”学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和课文不一样的疑问句方式“怎么……呢?”,立即板書并让后续的小鹿、小马等角色反复来尝试书中的疑问句和学生发现的疑问句。点评加激励,巧妙地让问句这一表达形式牢牢地记在二年级学生的脑海里,达到了由类同走向灵动,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由感性体验走向理性表达的鲜明教学课例。

2.思维导图:搭建理性表达的有力支架

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中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教师如果能用好统编本教材,学生理性表达能力的生长将成为一种可能。

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合作绘制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对阵图,各小组完成任务后派一位代表登台汇报。学生为了绘制对阵图,必须仔细阅读文本;为了准确标示结果,必須揣摩文章细节表达;为了能言之有理,就要合作从字里行间找到证据。小组成员们正是经历了从阅读出发,在梳理文章句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符合高阶思维特质的表达。

制作思维导图不仅能加深对单篇课文的理解,也为理性表达搭建了支架。对于整本书阅读而言,因为篇幅的激增,理解难度的加大,制作思维导图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栏目中,主要推荐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作者笛福以第一人称叙述方式,描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最终获救的故事。整本书篇幅较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在交流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时,班级大部分学生只能干瞪眼睛,这么厚的书怎么能用几句话说明白呢?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制作鲁滨逊“出海”思维导图,以抽象化的罗盘为底,圆周上依次标出他几次出海的出发地、目的地以及停留时间。有了这样的支架搭建,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借助思维导图明晰故事脉络,用一段完整连贯的话说出《鲁滨逊漂流记》的大致内容。

当然,师生还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绘制思维导图,助力阅读。比如以主人公鲁滨逊为中心,带领学生绘制他在岛上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困难的思维导图,以此为参考,再对书中的情节进行梳理,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还能帮助他们体会人物特点,为交流和汇报搭建有力的支架。

3.创意读写:让理性表达扎根常态教学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因此,在培养学生理性表达时,可以结合改写来提升语言输出能力和交流互动意识。改写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输出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熟悉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流畅度和准确度,让表达有中心,有条理,有情感。

如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就是一篇非常适合学生改写的课文。学完此文,笔者曾以“克莱芒的回忆”为题让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开头是这样设计的:“许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水手克莱芒也已经白发苍苍了。有一天,他的孙子在阁楼上玩耍时,无意中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皮箱子,发现了一艘轮船的模型,船舷上刻着‘诺曼底号。他好奇地问:‘爷爷,爷爷,这艘船好老啊!是谁送给你的啊?爷爷轻轻抚摸着这几个字,缓缓抬起头,眼眶里溢满了泪水:‘孩子,关于这艘船,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当年被营救水手的视角去再现那场灾难,重塑船长的形象,角度新颖,很受学生欢迎。有的学生为了更真实地写出轮船遇险的场景,特地观看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片段;有的学生也以“遇险—自救—牺牲”来谋篇布局;还有的学生从克莱芒的视角来抒情议论……这样的创意改写,让班级平时写作能力最弱的学生,都能洋洋洒洒写出四五百字。大作家雨果创作的小说在学生的改写中获得新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二次创作,不少学生达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的境界。统编本教材中,像这样适合改写的范例还有创意改写,让一篇看似普普通通的课文成了训练学生理性表达的好素材、好抓手。

当然,良好的语言输出能力也需要知识输入作为积累,对此,教师在教学指导上,可以从读前指导、读中辅导以及读后分享三大方面出发进行有创意的阅读交流。在阅读前的指导上,教师主要结合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想要阅读的书籍,并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教师要督促学生主动阅读、自觉阅读,实时跟进指导。整本书阅读时,不少学生常常是开始时兴致勃勃,到了中期就懈怠,后续更是难以坚持到底。对此,教师需要在激发兴趣以及磨砺阅读意志上动脑筋、下力气。阅读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回头看,要设计相应的阅读评价和分享交流课,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在整本书阅读中的经验体会,分享心得,感受理性表达带来的成就感。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阅读活动也应该以此为旨归。培养学生的理性表达能力,需要教师平衡好阅读与表达之间的关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实践中激发学生理性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大象理性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大象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