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驻心中的是美景,更是浓情

2023-02-04 00:29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敕勒川牛羊草原

执教|金   伟   评析|王   蓓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单元语文要素为“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描绘了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整首诗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意境高远。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5个生字,结合诗句理解“穹庐”“苍苍”“茫茫”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积极自主阅读,感知诗歌精练的语言,感受民歌浪漫的意境,学习表达内心的情感,生成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回顾生活,盘活内心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风景优美,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啊?

生:我去过杭州,游览了西湖和雷峰塔。

生:我去过北京,参观了天安门广场,还登上了八达岭长城。

师: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大草原走一走、看一看。好,上课!

师:《敕勒歌》是一首赞美草原的北朝民歌。“敕勒”是指什么?

生:“敕勒”是指敕勒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

师:敕勒族是距今16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居住在毡包里。这首诗歌就是敕勒人赞美家乡的民歌。

【评析:诗歌教学注重景的描绘、情的生成,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课伊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盘活内心的情感,引领他们快速进入诗歌。同时,简单介绍诗歌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初读古诗,引导正确阅读

师:学习之前,请大家先看自读要求。

(师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诗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谁先来读第一句?

(生读)

师:本课要认读的生字,你一下子就读准了,真不错。谁再来读?

(生读)

师:放到句子中,谁再来读?

(生读)

师:第二句,谁来读?

(生读)

师:“苍”“茫”都是后鼻音,读准它们。

(生读)

师:“见”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生:xiàn。

師:“见”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上的注释,它是“出现、显示”的意思。

师:你真会读书。用“见”代替了“现”,读音、意思也和“现”一样。读注释是我们以后学习诗歌的好方法。(贴板贴:读注释)

师:去掉拼音,谁来连起来读一读?

(生读)

【评析:诗歌中出现生僻字、通假字,教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掌握诗句的正确读法,为积极阅读、体验诗歌内容做好铺垫。同时,关注并积累首次出现的“读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三、发挥想象,理解诗歌意境

活动1:寻找景物,想象画面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已经来到了大草原上,看——(出示图片)小眼睛亮闪闪的,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草原。

师:什么样的大草原?

生:辽阔的大草原,一眼看不到尽头。

师:这样的表达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圆圆的蒙古包。

生: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

生:我看到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师:你们真会观察。从这幅图上我们看到了敕勒川的天空和原野。

师:诗中哪一句描写了这幅画面呢?

生:(读)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看看图,再读读这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生:敕勒族的人生活在阴山脚下。

生:天就像穹庐一样盖在大

地上。

师:天空辽阔无边。“川”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土地的意思。

生:我觉得是大草原的意思。

师: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请教谁?

生:字典老师。

师:字典中“川”有两个意思。在我们学习的第8课《望庐山瀑布》中,“川”是哪一个解释?

生:河流。

师:“敕勒川”的“川”呢?

生:平地、原野。

师:敕勒川就是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平原。站在草原向北望去,远处的山连绵起伏、雄伟壮阔,这是什么山?(生:阴山。)有了阴山山脉的映衬,大草原更——

生:辽阔无边。

活动2:细观插图,丰富想象

师:刚才有同学说,天空就像个穹庐一样盖住大地,那“穹庐”是什么?

生:蒙古包。

师:这里的“穹庐”是游牧民族所居住的圆顶帐篷,现在又叫蒙古包。为什么说“天似穹庐”。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生:因为蒙古包一般都是蓝色或白色的,跟天空的颜色差不多。

师:颜色相似。

生:敕勒族的人居住的帐篷顶是圆的,天空也是圆的,就像帐篷的顶。

师: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敕勒人最熟悉的蒙古包的顶是——

生:圆的。

师:天空也是——

生:圆的。

师:在他们眼里,天就像放大了的蒙古包,把周围的一切都笼盖了,这就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同学们,在你的眼里,天空又像什么?

生:天空像一张蓝色的大大的卡纸。

生:天空像一件蓝色的大外套,裹住地球。

生:天空就像一本大大的书,白云是书上的点缀。

师:想象真是奇妙!那为什么敕勒人把天比作穹庐呢?除了颜色相似,形状接近,还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生:穹庐是敕勒人遮风挡雨的家,辽阔无边的大草原更是他们热爱的家园。敕勒族人把天比作穹庐,也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师:敕勒川天空苍苍,原野茫茫,辽阔无边,读。

(生读)

師:这里可是敕勒族人最爱的家乡啊,再读!

(生读)

师:我们看看图、读读诗,就读懂了第一句。看插图也是学习诗歌的好方法。(贴板贴:看插图)

活动3:创设情境,想象表达

师:我们接着来看这首诗的第二句。读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我仿佛看见了这里的人骑着马,在赶着牛群和羊群。

生:我仿佛看到一阵风吹过,草弯下了腰,都看见里面的牛羊了。

师:想象一下,天空和原野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到了碧蓝的天空和无边无际的原野。

师:蓝蓝的天空连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原野,这就是——

生:(齐)天苍苍,野茫茫。

师:“苍”和“茫”都是本课的生字,写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它们都是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

生:“茫”下面的三点水要藏在草字头的下面。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

(师生书空)

师:这句诗用词很有意思啊,不用一个字用两个字叫“苍苍”,“茫茫”,说明天空特别晴朗,草原特别辽阔。

师:读到这里,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风吹草低”才能“见牛羊”呢?如果没有风吹呢?

生:因为草原上的草长得茂盛,特别肥美,只有风吹弯了草,才能看见牛羊。

生:如果没有风吹,草长得那么高,就看不见牛羊了。

(师生创设情境,桌子为草地,学生为牛羊。)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我们来配合一下哦,现在牛羊都在草地里吃草呢,老师看不见你们。

师:老师采访一下这只小羊,你刚才在草丛里干什么呢?

生:我正在草原上吃草呢,可开心了!

师:这头小牛,我看你刚才在下面吃得特别欢,能告诉我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真是一顿丰盛的大餐,草很嫩,很好吃。

生:草原很辽阔,草长得也茂盛,我都快吃撑了!

生:我觉得草很肥美,很好吃,吃着吃着我就和同伴聊起天来了。

生:我感觉这里就是天堂,草好吃,水很甜,天空也很美。

师:快把你们的小牛小羊送到大草原上吃草吧。美丽的大草原有了牛羊的加入,就生动起来了。来,把这生动的画面读出来吧!

(生自由读)

师:真好!你们又学会了一个学习诗歌的好方法——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贴板贴:想画面)

【评析:教师用“想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自主阅读,感知诗歌精练的语言,在生生、师生交流中,创设情境游戏展开想象,感受民歌浪漫的意境,直接指向创意表达,学生感受由浅层次的味觉至生活的美好,独特的情感体验就这样生成。】

四、诗画合璧,吟诵经典诗篇

师:《敕勒歌》是北朝民歌,但凡叫歌的,都是能唱的,我们来听一听。(播放视频)看到你们这么陶醉,我都不忍心打断了。你陶醉于什么?

生:我陶醉于歌的节奏和画面,特别美。

生:我陶醉于歌的歌词,很优美。

生:我陶醉于敕勒川优美的风景中,一望无际的天空,一望无垠的草原,骑着马在这里奔跑,真是自由自在!

师:让我们一起吟诵《敕勒歌》。

师:刚才视频中唱的《敕勒歌》有一个和我们读的不一样,他唱的是“笼盖四野(yǎ)”,是为了押韵。

【评析:古人作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吟诵和吟唱,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穹庐”“苍苍”“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词句的理解,还让学生对整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有完整的画面感。】

五、学写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师:(出示生字:阴、似、野)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看结构,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生:二看宽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

生:三看关键笔画,“似”的最后一笔是个点。

生:“阴”的左耳旁要写在横中线上。“野”左边的“里”最后一笔变成提。

师:写的时候可要注意这些笔画哦!

(生临写,注意写字姿势。投影反馈,进行评议。)

六、拓展延伸,推荐名家诗集

师:像《敕勒歌》这样可以唱的诗歌还有很多。郭茂倩老爷爷收集了五千多首诗,编成了一本《乐府诗集》,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唱一唱。 下课!

【总评】

一、多形式诵读,做诗歌的吟诵者

《敕勒歌》诗歌语言明白如话、音调雄浑、意境开阔,艺术感染力强,是适合吟诵的佳篇。教者指导学生通过自读古诗、看图读诗、想象读诗、吟诵古诗,不仅给学生搭建了认知古诗的平台,而且学生拾级而上,对文本有了属于自己的感悟,在不同形式朗读中,感知文字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品味。拓展延伸环节,教者更是寄寓学生做经典的传承人。

二、多层面活动,做积极的阅读者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处于直观形象状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教者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活动,做积极主动的阅读者。学生轻松习得阅读方法:一读注释,教会学生读注释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二看插图,“天似穹庐”的理解则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想象,结合生活经验获得感受;三想画面,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创设情境展开趣味想象,草原生活的幸福和谐如在学生眼前。

三、多功能情境,做理性的表达者

情境的创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还让学生树立了表达的自信心,提升了思维层次,做理性的表达者。在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时,教者创设草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想象自己就是牛羊,学生的语感力、想象力、表达力得以发展,表达由表及里、由浅至深,当“这里就是天堂,草好吃,水很甜,天空也很美……”这样的语言流淌在课堂中时,停驻心中的是景美,更是情美。厚积薄发,潜滋暗长的是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敕勒川牛羊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爱上敕勒川
牛羊各几头
敕勒川文化生态保护体系的构建初探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可可托海的草原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