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蕾
(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 安徽合肥 231200)
从学生层面来讲,“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个性化课程的学习;从教师层面来讲,怎样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更好地利用作业来服务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双减”背景下每个教师必须思考探究、必须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
小学语文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而且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的语文作业,只是对课堂教学内容单方面的延伸,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做起来枯燥无味。在“双减”政策下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拓宽课堂知识范围,还可以把课堂作业与学生生活充分地联系起来,使课堂作业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尽量做到把课堂作业与实际生活场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后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作业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比较式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单元作业时,教师要敢于创新,把单元目标和语文要素融合在一起,依据“双减”政策,改变作业设计理念,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业内容要突出重点,作业类型要新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在一年级语文课上教学生汉字“颗”和“棵”时,为了学生能正确运用这两个生字,笔者告诉学生这两个字都可以当量词用,跟植物有关的事物用木字旁的“棵”,和植物没有关系的事物用页字旁的“颗”,像“一棵大树、一棵小草”等。“双减”政策有效地推动比较式教学的开展,在比较式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可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知识,为学生正确运用知识提供机会,同时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有讲解,学生在课堂上有练习,讲解和练习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并且学生可以通过主动参与、生生互学、生生互评及师生互评,来顺利有效地完成课堂作业,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在练习中培养综合运用技能。
“双减”政策没有出台之前,机械化背诵,一遍遍抄写和默写,是语文作业的主要形式。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完成这些作业。这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由生长的空间,既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机械化的死记硬背,重复的抄写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甚至令他们感到疲惫烦躁,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尽管许多教师认识到了机械化作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也试图去改变这种状况,但受旧观念影响很难彻底转变,治标不治本。
“双减”之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方面,语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过分重视传授考试技能;另一方面,教师采用一味做题的方法,给了学生很大的心理负担。教师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巩固和加强一堂课所学习的内容上,而安排的作业任务很难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评价合理科学,有助于纠正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给予学生激励和鞭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化,教师通常把学生的作业划分为“对”“错”“优”“良”“及格”等,这样的作业评价过于主观。作业得到好评的学生,很难确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作业得到差评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提高,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在这样的评价准则下,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单纯的分级会让教师“先入之见”,也让学生不自觉地为自己贴上标记,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不利;同时,主观的作业评价抑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为有效贯彻“双减”政策,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重视学生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发挥学生的多元智慧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设计作业,使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均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首先,教师要控制好语文学困生的作业量,增加基础知识训练的内容,降低作业难度。其次,对于优等生,要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布置一些锻炼语文技能的作业。最后,中等生的作业布置要注重基础性作业与语文技能练习的结合。例如,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时,笔者设计了自主学习型分层作业(如表1),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小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作业的分析记录和质量评价,特别是在设计分层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及时分析每个学生整体作业质量及完成情况,积极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表1 《我变成了一棵树》分层作业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打破传统观念,避免重复枯燥的作业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维能力设计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当学生写作业不再处于被动状态下,学生的作业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首先,设计趣味性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愉悦感和成就感。例如在布置预习课文《昆虫记》的作业时,教师没有要求学生看课文插图中昆虫的外形,而是让学生去公园实地观察各种昆虫,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了大量昆虫的习性,真正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在学生对课文预习得比较充分的前提下,教师以“小小昆虫真有趣”为主题,让学生分组交流昆虫的习性,学生们热情高涨。爱好绘画的学生创作了逼真的小昆虫图画;会表演的学生表演昆虫飞翔;有的学生还学起了昆虫的叫声……这样的作业设计,对学习本课起着积极引导作用,也培养了学生探究科学、学习科学的能力。因此,趣味性作业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其次,设置实践活动类作业。来源于语文实践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语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时,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距较远,老班长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学生的体会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这种精神,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渡江战役纪念馆看一看,切身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惊心动魄;再到延乔路上走一走,听一听陈延年和陈乔年的英雄故事,深入体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披荆斩棘换来的。这样的作业设计,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将老班长和这些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真切感受到老班长英勇献身的高尚品格,激起了学生铭记这些英雄,传承革命风骨的热情。这与孤立学习文本内容,机械抄写或背诵课文主题思想,效果要好得多。
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生活中一些事物的认知来设计作业。当前有很多非连续性文本,这些文本内容大都源自社会生活,为学生了解社会搭建了平台。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事物认知比较单一,可以根据这一认知特点进行教学和作业设计。例如,在教一年级学生学“泉”字的时候,基于许多学生经常把“泉”字上面的“白”写成“自”,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笔者这样设计:“泉”为什么是“白+水”组成的呢?有的学生会说:“因为水是白色的。”低年级学生认为在生活中见到的水就是白色的,其实水是无色的,这是他们所不知道的。笔者遵循学生的这一认知,教会学生正确写“泉”字。至于水是无色的,相信学生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会明白这一科学知识。
在“双减”政策激励下,教师要摒弃老旧的作业评判准则,重新设计具有参与性、科学性和引导性的作业评判准则,扩大学生学习和自由成长的空间。教师在批阅学生作业时,不再是简单地画“√”和“×”;在评价作业时,也不再是单调批注“工整”和“不工整”,而是在作业本上画一张笑脸、盖一个奖章、贴一个大拇指图片等,对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心理暗示,激励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也可以用留言的方式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或是在学习中的收获,教师收到学生的信息,要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这样学生才不会惧怕学习语文,反而从语文学习中得到许多的快乐。这种通过“给予肯定—沟通交流—鼓励发展”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向导。
“双减”本质在于使课堂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积极活跃教学氛围,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饱口福”,避免课后“加餐”却不“消化”的现象。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科学、合理地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能够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在作业中立德树人”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