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2023-01-09 07:07徐艳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初高中知识结构教师应

文 徐艳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课程着重在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层次为“知其然”,而高中必修化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层次为“知其所以然”。为切实实现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教师应根据学情特点和教学目标运用“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难易层次不同的学习台阶,找准认知方法变化特点,快速从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教材知识、教学手段、思维培养的有效衔接。

一、激活旧知、建构新知,实现知识意义化

初中化学知识点较为零散,分布在不同的单元版块中,而高中化学需要按照特定的逻辑顺序建构知识体系。因此,在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师应将初中化学散乱的知识点和高中新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通过衔接学习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知识线与知识面,进行点线编织、线面交织,激活旧知识,以构建新知识结构。化学概念是建立化学体系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首先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等基础知识进行概括与衔接,避免学生对化学基本认知的脱节。在学习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之前教师应带领学生复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类物质的基本定义,寻找五类物质的化学通性、化学反应规律和转化关系。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重温元素存在状态、元素化合价、金属活动性等内容,并结合旧知开展应用练习,确保新旧知识的快速系统化结合。比如,展示例题:将单质Fe、Cu与 FeCl3、FeCl2、CuCl2溶液共同放进某一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如果Fe有剩余,则溶液内不可能有何种化学物质?此题目属于物质共存题型,需要理清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和金属离子氧化性强弱顺序。教师可以借此题目带领学生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别得出还原性强弱顺序Fe>Cu,氧化性强弱顺序Fe3+>Cu2+>Fe2+。由于容器内Fe有剩余,所以Fe和FeCl3、CuCl2反应完全,但Cu未和Cu-Cl2发生反应,所以溶液内不可能有Fe3+和Cu2+。通过此类题目可使学生将新旧知识巧妙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以此实现新知识的意义化。

为了快速实现从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应根据学情特点和教学目标运用“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策略,建构新知识结构,实现教材知识、教学手段、思维培养的有效衔接。

二、优化教材结构,实现知识的转化和正向迁移

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主要是从教材知识结构转化而成,科学全面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需要通过良好的知识迁移、内化知识要素实现,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捕捉关联信息并相互整合,以形成清晰的知识架构。因此,在初高中化学衔接阶段,教师应优化教材结构,围绕教材知识进行简化或拓展新知,按照知识的规律联系和递进关系系统梳理知识点的教学顺序,促进学生对高中新知的高效迁移和积极运用。

以《电解的原理及应用》一课为例。教师应首先为学生展示电解水的实验,引出电解池的概念,推导出电解池的形成规律,并通过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现象总结电解池的运作原理,并更换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梳理放电顺序,最后归纳电解池的工作特点和化学规律,并讲解电解池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此种教学逻辑顺序,可使学生快速形成符合高中教材思路的认知模式,掌握分类、归纳、比较、推理、迁移等程式化系统学习的学习策略,再现与串联初中化学知识主线,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质的跨越,促进知识结构的转化与迁移。

三、开展递进式和逆向性的化学训练,实现知识经验系统化

初高中化学衔接阶段的习题训练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搭建系统性的认知梯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化疑解难,融会贯通地开展自主化的认知学习。初中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对高中知识的初步学习还会依然沿用初中的认知模式和解题习惯,过于依赖以质量为中心的计算方式,面对新题型难以正确解答、无法开启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应开展递进式的习题训练,利用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由易到难交叉解决化学题目,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转变规律和应用技巧,通过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知识分解和系统推理,进一步感知初高中教材思路的差异,实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形式转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不仅要通过旧知建构新知,还要“以新带旧”“逆向联系”。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核心分别为质量关系和物质的量关系,而质量之比的量的关系就是由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延伸与扩展的知识,所以在学习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内容时,可以对初中的以质量为中心的等量关系进行反向推导,构建表征知识和学习思维的内在联系,以此自主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共性规律。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初中化学教材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只是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进行引入和概念解读。而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呈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由此可知初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学概念知识是高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下位知识,所以教师就可以运用高中知识进一步解读化学知识,使学生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化学知识结构,从而实现知识的逆向联系和前后贯通。

四、挖掘新旧知识的共同成分,实现思维惯性的转变

初高中化学知识隶属于同一学科体系,彼此的联系紧密,初中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和铺垫,高中知识是初中知识的继承和拓展。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阶段,教学策略的生成就是围绕新旧知识的共性挖掘和个性分析,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与类比增长经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初高中知识中学习材料的共同成分,引导学生将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延伸,强化学生的知识贯通能力和建构能力。比如,初中的“氧气的化学性质”和高中的“氯气的化学性质”的共同成分为“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初中的“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高中的“钠和镁的化学性质”的共同成分为“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从初高中知识交叉部分作为切入点,而后找出特性,引导学生分析特性形成原因和原理,最后进行类比总结,以此不断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

初高中化学知识不仅在学习材料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在学习线索和学习过程中也都具有相似之处。比如,在学习线索相似方面,初中的“分子的运动”和高中的“气体的摩尔体积”的相似成分为“以分子的角度计算气体的体积”,初中的“电解水的实验”和高中的“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相似成分为“以能量转化的角度研究电能”。在学习过程相似方面,初中的“溶液的导电实验”和高中的“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分析”的相似成分为“依托实验掌握学习概念”,初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高中的“氯气的制取”相似成分为“依托实验掌握化学气体的制取方式”。教师通过挖掘新旧知识的兼容点,为学生的知识迁移提供支撑,确保学生从初中化学学习惯性快速转变到高中化学思维惯性,使学生建构结构化、系统化、一体化的知识结构,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自主建构能力和内化迁移能力,真正实现初中启蒙教育向高中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与顺利衔接。

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存在明显差别,初中化学注重围绕对生活生产的实际化学现象的探究,而高中化学主要依托化学实验归纳化学规律、从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建构化学知识结构。为使学生能够快速形成符合高中化学思路的认知模式,确保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平稳过渡,教师应整合初高中化学知识中的关联信息,建构新知识结构,优化教材结构,注重练习的递进式和逆向性,挖掘初高中新旧知识的共同成分,以此实现知识的意义化、系统化和正向迁移,为高中学习建立良好开端。

猜你喜欢
初高中知识结构教师应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